子夜四時歌 秋歌十八首 其一
風清覺時涼,
明月天色高。
佳人理寒服,
萬結砧杵勞。
風清覺時涼,
明月天色高。
佳人理寒服,
萬結砧杵勞。
秋風清爽,讓人感覺涼意漸生,明月高懸,天色顯得格外高遠。美人在這秋夜中整理御寒的衣物,無數次地搗衣,辛苦不已。
覺時涼:感覺此時有了涼意。
天色高:指秋天天空高遠。
佳人:美人,詩中多代指思婦。
理:整理。
寒服:御寒的衣服。
萬結:形容搗衣次數之多。
砧杵:搗衣用的工具,砧是墊石,杵是棒槌。
《子夜四時歌》是南朝樂府民歌,多寫民間男女的愛情生活。此詩創作于南朝時期,當時社會動蕩,人們生活不安定,很多男子外出謀生或征戰,女子獨守家中,在秋天為遠方的人準備寒衣,這首詩就反映了這樣的社會現實和女子的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女子對遠方人的思念。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以秋夜之景襯托佳人之情。在南朝樂府民歌中,它是反映愛情與生活的典型之作,具有一定的文學價值。
瑤川遵穆晏,汾水從軒游。玄王啟靈會,道官亦交酬。蒼禽唳金支,瓊鸞翥絳幬。靈賓戛韻石,子登引空謳。圣日麗萬舞,祥吹振清球。川后迎皓蜺,波臣趨翠虬。湘姬偶瑤席,巫女行玉羞。天老獻秘文,圣年無時秋。
子知天分不人尤,豈若紛紛式屢驕。舊見已知霜葉脫,新知才似谷牙焦。
鏡里芙蓉一色開,高荷倚醉好風來。采芳誰識心如洗,持贈聊同驛使梅。
春駘蕩,紅遍木棉霞。二豎驅除人勝柏,一簫吹徹水流花。塵遠好安家。
底事別離苦,忽當貧賤年。晨昏三載隔,夢寐五更連。老淚寒燈下,愁容暗鏡前。此冤無乃酷,焉得問高天。
向來多病更多憂,命與誰謀出怨仇。坐念甘泉方避暑,不知楚澤又悲秋。長蛇肆毒心猶在,戰馬何時鞚暫休。橫榻故人身衛主,素書能復訊儂不。
交游曾憶十年前,西舍東鄰隔爨煙。萬卷詩書連架讀,一窗風雨對床眠。霜蹄自足行千里,云翼還期入九天。何事相逢復相別,暮云春樹思悠然。
采詩直須別具眼,論人尤貴平其心。莫重所聞輕所見,四方巖穴有知音。
龍眠盤礴魯谼幽,過嶺穿云一杖遒。年年辛苦江頭在,輸與樵人汗漫游。
貪夫競榮利,不顧頭上霜。書生談不朽,眉宇爭昂昂。生前秦項鹿,死后臧谷羊。所以逍遙叟,棲志沉墨鄉。
出得西湖月尚殘,荷花蕩里柳行間。紅香世界清涼國,行了南山卻北山。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禦去風泠泠,長廊次竹亭。云晴還復濕,泉酌更宜聽。池上論茶譜,林間檢鶴經。幾年塵土夢,今日始全醒。
門下三千桃李,誨人洙泗宗風。神皋游子廣帡幪、東土難忘義重。天際新秋朗月,徂徠千尺長松。心儀萬里托飛鴻。云集千祥作頌。墻角花陰蟲語,洞簫涼月西樓。案頭古硯伴茶甌。坐擁書城一叟。短榻無妨高臥,片言自足千秋。靜觀大化在奔流。幾處雷鳴風吼。粵海狂飆登陸,華亭三日秋涼。朱明未忍舉離觴。陣陣南風蟬唱。爭食階前蟻斗,菜花亭畔蜂忙。眾生攘臂各登場。生氣乾坤泱漭。斜月夜涼似水,朝霞烘日鳴蟬。世情冷暖法蒼天。一笑由他萬變。蘿碧臨風舞鳳,貓頑踞榻參禪。三杯苦茗意欣然。卻念嬌兒在遠。圣哲心存利濟,高人塵土冠裳。見仁見智不相妨。流水高山氣象。逐鹿中原兒戲,欺凌孤寡荒唐。為而不有一張良,鳴鳳九霄絕響。
湖上青山今欲買,白云無主問何人。
何意群芳搖落時,獨于冷處挺豐姿。質生已厚貞元氣,肯向風霜息此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