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景題贈密齋先生
長尋幽絕避囂喧,野服吟秋到鹿門。
幾處青山連斷岸,數家黃葉帶孤村。
風潭石瀨清琴響,煙徑苔花翳屐痕。
卻羨漁樵林下趣,白云相對欲忘言。
長尋幽絕避囂喧,野服吟秋到鹿門。
幾處青山連斷岸,數家黃葉帶孤村。
風潭石瀨清琴響,煙徑苔花翳屐痕。
卻羨漁樵林下趣,白云相對欲忘言。
常常尋覓幽靜之地以避開喧囂,身著粗布便服在秋景中吟詩來到鹿門山。幾處青山連著斷開的江岸,數戶人家在黃葉簇擁下伴著孤村。風拂水潭、石上急流發出如清琴般的聲響,煙霧籠罩的小徑上苔花遮住了腳印。真羨慕漁樵在山林間的樂趣,面對白云我也想默默無言。
幽絕:幽靜絕佳之處。
囂喧:喧囂。
野服:平民服裝。
鹿門:鹿門山,在今湖北襄陽,是隱居勝地。
石瀨:石上的急流。
翳:遮蔽。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以推測,作者可能身處喧囂塵世,對世俗生活感到厭倦,因而向往山林間的寧靜生活,于是創作此詩贈予密齋先生,表達自己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山林隱居生活的向往。其特點是景色描繪細膩,意境清幽。在文學上展現了古代文人對自然和隱居生活的追求,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
出告游非遠
耕鋤十畝馀
承顏思問寢
食力命巾車
陶令瓶惟粟
班生賜有書
羨君歡綵服
蘭玉更誰如
愛日烘晴旬日間。謾邀朋輩為躋攀。無窮望眼無窮恨,不盡長江不盡山。
星點點,月團團。倒流河漢入杯盤。飽吟風月三千首,寄與吳姬忍淚看。
青煙冪處,碧海飛金鏡。永夜閑階臥桂影。露涼時、零亂多少寒螀,神京遠,惟有藍橋路近。
水晶簾不下,云母屏開,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將許多明,付與金尊,投曉共、流霞傾盡。更攜取、胡床上南樓,看玉做人間,素秋千頃。
銀床風起雪夢酣,鷓鴣日暮啼江南。江南秋意滿林塢,天仙握佩云毿毿。
綬溪孫子壺南住,平生剩有瀟湘趣。翠袖年來別恨多,且拾琴書賦歸去。
故園到日秋色闌,相看喜有青瑯玕。珊瑚石畔坐涼月,自把瑤笙招紫鸞。
泠泠高興不可極,人在瀛洲正相憶。清風三徑莫教荒,會卜他年來借宅。
佳氣普寰中,
人文蔚海東。
休和群沐澤,
小大盡從公。
玉帛通王會,
衣冠寓古風。
賢勞千里外,
珍重此葵衷。
微月瞰高樓,樓中酒初瀉。旁見谷城山,孰為呼月者。
騰騰露光景,寂寂開迥野。笑問圯上翁,何如此山下。
日夕樓上飲,瞻望南山阿。樵夫睨林木,會意豈在多。
白云滿山徑,負薪行復歌。人生異出處,貧賤奈爾何。
有月來照人,沉竿坐羅水。意與羅水深,夜靜歌亦起。
江湖雖云樂,天地懼終否。豪哉賓陽子,發積異姜呂。
柳絲長系木蘭船,別浦風光莫浪傳。貼水新荷空蕩漾,露珠終日不成圓。
橫塘風起送新涼,蒲葉拍波江水長。莫道春歸花落盡,中流還有杜蘅香。
新裁白苧惜嬌嬈,向晚相將度畫橋。碧水溶溶山宛宛,年華多在此中消。
若得共此棲,
松菊長攜手。
岸上數株松,
何須減五柳。
百歷冰霜年少日,
一錢生死感人恩。
饑寒歲暮親垂老,
風浪江干日已昏。
禱佛爐煙歸未絕,
極天墳樹遠無痕。
天涯又愴清明近,
麥飯何時拜墓門。
禪馀偶登絕巘,
據石聊為欠申。
眼界謾分畦畛,
誰知大道無鄰。
不談當世事,
榮辱兩無聞。
詩思半山月,
生涯一塢云。
硯乾分瀑潤,
香斷借蘭熏。
有客時相過,
呼兒采澗芹。
沸海蛟龍,鬧春蜂蝶。等閑哀樂成飄瞥。為誰費淚與河山,興亡燕子他年說。
朝閣延風,宵簾佇月。素心天末三年別。閉門相對兩閑人,匆匆負了花時節。
玉關風雪連天暗。
匆匆只恨流光換。
辛苦賦南征。
寒塘欲下驚。
空江初過雨。
吊影悲羈旅。
鎮日盼春風。
歸程山幾重。
小舟橫楫,看云峰高擁,千重蒼碧。白帝城中冠蓋換,田野猶談玄德。三顧頻煩,兩朝開濟,何處尋遺跡。江堆石陣,至今神擁沙磧。
追憶當年諸葛,幅巾高臥,抱圖王奇策。見說廟今尚在,中有參天松柏。據蜀英豪,吞吳遺恨,俯仰成今昔。空令豪俊,浩歌揮涕橫臆。
鳥道入云中,風光塞漠同。
人依險地立,城自越山叢。
俗樸觀民舍,才多壯士雄。
芹泉連冀北,回首指青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