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李伯承 其二
南譙父老擁旌游,
杯底黃河百折流。
落日離騷君莫讀,
浮云那似楚江秋。
南譙父老擁旌游,
杯底黃河百折流。
落日離騷君莫讀,
浮云那似楚江秋。
南譙的父老們簇擁著你持旌出游,酒杯中仿佛映照著黃河曲折奔流的景象。夕陽西下時你可別再讀《離騷》了,那天空的浮云哪比得上楚江秋景這般清朗。
南譙:地名。
旌:旗幟,這里可能指官員出行的儀仗。
《離騷》: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的代表作。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友人可能在南譙為官,受到當地百姓的擁戴。詩人或許是看到友人可能因一些事情而心懷憂愁,故而寫下此詩勸慰。
這首詩主旨是勸慰友人不要過于憂愁。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和用典,使詩歌富有韻味。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真摯情感和一定的藝術表達能力。
閑中氣味全,全處是天仙。
富有林泉樂,清無市井喧。
爛觀千圣奧,醉擁萬花妍。
莫作傷心事,傷心事好旋。
軟波空蕩碧。錦鱗回首,舊游陳跡。記否廚娘,雋味玉珧同擘。
休笑枯形閱世,似丁令、飛來能識。塵夢隔,吳鹽一把,雪翎梳白。
多生修到胎仙,甚蛻骨靈星,不成拋擲。雙鯉迢迢,懊惱綠箋誰摺。
小字郎君又觸,倩素素、重傳消息。歸未得,江樓任吹橫笛。
海角迢迢憶索居,
故人應亦念吾廬。
見君不待梁頭月,
斗室常懸尺素書。
三日不聞提壺盧,便愁吾友詩腸枯。
海航荔支一夕到,乃命短仆提籃驅。
午風亭榭汗漬襦,此物著口涼生膚。
醍醐灌汝足真悅,勿復暖暖還姝姝。
東南口腹天下無,嗟爾墮落東北隅。
槎枒大餅實腸胃,鹽酪不美茶葉粗。
道人有道服食異,雙龍煮湯生吞珠。
薦汝赪虬亦易盡,再割云腳分精腴。
莫嗤座上左元放,還能立致淞江鱸。
傾筐倒篋吾何吝,相可而授君其圖。
玉皇近侍請脩真,賜得南山十里云。
樽有圣賢聊自慰,鼎多龍虎復誰分。
謝家山色朝晡見,陶隱松風寤寐聞。
萬物已齊無一事,獨醒惟笑眾醺醺。
江南秋老送征車,
萬里青云賦遂初。
望斷玉門關外路,
聲聲羌笛影徐徐。
香夢迷離同雪散,
美人解脫自風流。
多情紙墨傳神筆,
樹樹梅花畫并頭。
檻外碧波萬里,窗間紫邏千回。日暮無人載酒,門前問字誰來。
秋色山山木落,夕陽浦浦帆歸。有客共登高閣,西風鱸鱖初肥。
賣茶猶說有征譏,
蕨菜何為入市稀。
往往提籃采山者,
怕逢猛虎竟空歸。
杜門伏枕夏初時,殘夏猶然理術芝。
日月似私猿鶴侶,溪山不妒柏松姿。
還從逐鹿看人世,或與持螯對酒卮。
欲制頹齡惟有菊,秋風應與長東籬。
嵌空在山半,天設茲閑敞。
清虛生晝白,高迥傳遙響。
窮應到真境,憩暫祛煩想。
巖石如可耕,此地堪長往。
倚城高閣映湖天,此日登臨一捲簾。
翹首忽生千里思,慈顏一別又三年。
峴首山邊秋草生,巴江水上暮云橫。
北堂迢遞空南望,一度登臨一愴情。
庸人自擾語誠然,困頓無聊欲問天。蚊去負山誰共信?鳥來銜石彼曾填。成裘集腋頻經歲,釀蜜添須尚待年。橋債未完心不死,豈知日日坐針氈。
不學虛無不坐禪,反隨僧道募橋緣。風吹皺水干何事?波臥殘虹歷有年。瀛路重開當共愿,債臺難下果誰憐?半生只為貪名誤,艱苦雖嘗莫怨天。
籌款年年只為橋,胸中塊壘恨難消。銅山未倒須當鑄,錢樹猶存且漫搖。看有一文全在手,愧無萬貫現纏腰。會逢點石成金日,債主須應濁酒邀。
薄晚歸來煙已蒼,蠻蕉一葉障斜陽。
不須久住潭潭府,始覺山林興味長。
車從都何甚,風塵意不關。文寧狗監貴,官是馬曹閒。
薄有莼鱸興,那因桂玉還。青門四明客,早晚向仙班。
閒客平津邸,仍游七子場。歌成遷幸舍,賦上謝貲郎。
天自游燕近,山從入剡長。云霞護青雀,送汝過錢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