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孫學士見示和終南監宮太保道懷五首因以綴篇 其一
玉皇近侍請脩真,賜得南山十里云。
樽有圣賢聊自慰,鼎多龍虎復誰分。
謝家山色朝晡見,陶隱松風寤寐聞。
萬物已齊無一事,獨醒惟笑眾醺醺。
玉皇近侍請脩真,賜得南山十里云。
樽有圣賢聊自慰,鼎多龍虎復誰分。
謝家山色朝晡見,陶隱松風寤寐聞。
萬物已齊無一事,獨醒惟笑眾醺醺。
玉皇大帝身邊的近侍請求修行成真,獲得了南山十里的云霧。酒樽中有美酒姑且自我安慰,鼎爐中有丹藥又有誰能與我分享。謝家般秀美的山色早晚都能看見,陶淵明隱居處的松風在夢中也能聽聞。萬物已經齊同沒有一件煩擾之事,唯有我獨自清醒,笑看眾人都醉醺醺的樣子。
玉皇近侍:指詩中提到的知府孫學士這類身份尊貴之人。
脩真:即修真,指學道修行,以求成仙。
圣賢:這里指美酒,古人稱清酒為圣人,濁酒為賢人。
龍虎:在道家中,鼎爐中的丹藥常以龍虎指代。
謝家山色:東晉謝家子弟多居住在風景秀麗之地,這里借指優美的山色。
陶隱:指陶淵明,他隱居山林,喜愛松風。
萬物已齊:出自《莊子·齊物論》,指萬物平等齊同。
獨醒:屈原《漁父》中有“眾人皆醉我獨醒”,這里表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的時期,知府孫學士與詩人交流和詩,詩人借此表達自己對修行、對超脫世俗生活的向往,可能是在與友人的文學交流中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修真生活的追求和不與世俗同流的心境。其特點是意境清幽,用典豐富,體現了文人的高雅志趣。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文人的精神追求和創作風格。
萬事問不知,山中一樽酒。 掃石坐松風,綠陰滿巾袖。
旌旗閃閃搖天末,長笛橫吹虜塵闊。 跨下嘶風白練獰,腰間切玉青蛇活。 擊革摐金燧牛尾,犬羊兵敗如山死。 九泉寂寞葬秋蟲,濕云荒草啼秋思。
遠水無涯山有鄰。相看歲晚更情親。笛里月,酒中身。舉頭無我一般人。
紹興元年七月十日,余至會稽,因覽黃庭堅所書張志和漁父詞十五首,戲同其韻,賜辛永宗。 一湖春水夜來生。幾疊春山遠更橫。煙艇小,釣絲輕。贏得閑中萬古名。
扁舟小纜荻花風。四合青山暮靄中。明細火,倚孤松。但愿尊中酒不空。
共稱生佛戴恩波,一飽歡騰鼓腹歌。 家有佛銜收拾去,人心有佛可收么。
輦路春風錦繡張,裁紅剪綠斗芬芳。 黃羅傘底瞻天表,萬疊明霞捧太陽。
筆頭風月時時過,眼底兒曹漸漸多。有人問我事如何,人海闊,無日不風波。
相逢喚醒京華夢,吳塵暗斑吟發。倚擔評花,認旗沽酒,歷歷行歌奇跡。吹香弄碧,有坡柳風情,逋梅月色。畫鼓紅船,滿湖春水斷橋客。 當時何限俊侶,甚花天月地,人被云隔。卻載蒼煙,更招白鷺,一醉修江又別。今回記得。再折柳穿魚,賞梅催雪。如此湖山,忍教人更說。
欲寄君衣君不還,不寄君衣君又寒。寄與不寄間,妾身千萬難。
紫薇花露,瀟灑作涼云,點商勾羽。字字飛仙,下筆一簾風雨。江亭月觀今如許。嘆飄零、墨香千古。夕陽芳草,落花流水,依然南浦。 甚兩兩、凌風駕虎。恁天孫標致,月娥眉嫵。一笑生春,那學世間兒女。筆床硯滴曾窺處,有西山、青眼如故。素箋寄與,玉簫聲徹,鳳鳴鸞舞。
日銜山,山帶雪。笛弄晚風殘月。湘夢斷,楚魂迷。金河秋雁飛。 別離心,思憶淚。錦帶已傷憔悴。蛩韻急,杵聲寒。征衣不用寬。
醉凝眸。是楚天秋曉,湘岸云收。草綠蘭紅,淺淺小汀洲。芰荷香里鴛鴦浦,恨菱歌、驚起眠鷗。望去帆,一片孤光,棹聲伊軋櫓聲柔。 愁窺汴堤翠柳,曾舞送當時,錦纜龍舟。擁傾國、纖腰皓齒,笑倚迷樓。空令五湖夜月,也羞照、三十六宮秋。正朗吟,不覺回橈,水花楓葉兩悠悠。
露掌秋深,花簽漏永,那堪比夕新睛。正纖塵飛盡,萬籟無聲。金鏡開奩弄影,玉壺盛水侵棱。縱簾斜樹隔,燭暗花殘,不礙虛明。 美人凝恨歌黛,念經年間阻,只恐云生。早是宮鞋鴛小,翠鬢蟬輕。蟾潤妝梅夜發,桂熏仙骨香清。看姮娥此際,多情又似無情。
疏雨洗天清,枕簟涼生。井桐一葉做秋聲。誰念客身輕似葉,千里飄零? 夢斷古臺城,月淡潮平。便須攜酒訪新亭。不見當時王謝宅,煙草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