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泐潭化士
大智承當三日聾,丈夫志氣豈雷同。飛鸞渡水急于箭,喝下教伊不敢東。
不道二方遭毒手,更持一缽訪空生。空生亦似把不住,放出瞎驢隨隊行。
瞎驢無足尾過頭,蹴踏乾坤勢未休。大寂馬駒追莫及,溈山水牯豈同流。
大智承當三日聾,丈夫志氣豈雷同。飛鸞渡水急于箭,喝下教伊不敢東。
不道二方遭毒手,更持一缽訪空生。空生亦似把不住,放出瞎驢隨隊行。
瞎驢無足尾過頭,蹴踏乾坤勢未休。大寂馬駒追莫及,溈山水牯豈同流。
有大智慧的人承擔重任時會像三日耳聾般沉穩,大丈夫的志氣怎能與他人雷同。像飛鸞渡水般急切如箭,一聲大喝能讓對方不敢往東。沒料到兩方都遭了毒手,還拿著缽盂去拜訪空生。空生似乎也把控不住局面,放出瞎驢跟著隊伍走。瞎驢沒有腳尾巴卻過長,踐踏乾坤氣勢不停。大寂的馬駒都追趕不上,溈山的水牯怎能與它同流。
大智承當:有大智慧者承擔責任。三日聾:表示專注、沉穩。
飛鸞:傳說中的神鳥。
二方:詩中未明確所指,可能是特定的人或群體。
毒手:指遭遇不好的事情。
一缽:僧人乞食的器具。空生:即須菩提,佛十大弟子之一,解空第一。
瞎驢:禪宗常用語,指不明佛法之人。
大寂:即馬祖道一,唐代著名禪師。馬駒:指馬祖道一的弟子。
溈山水牯:指溈山靈祐禪師的水牯牛比喻,代表一種修行境界。
此詩創作于禪宗發展較為興盛的時期。作者可能是一位禪師或對禪宗有深刻理解之人,看到當時禪門修行者的不同狀態,有感而發創作此詩,以表達對真正有智慧、有修行的人的推崇和對修行不深者的警示。
這首詩主旨圍繞禪宗修行,突出有智慧、有獨特志氣的重要性。其特點是充滿禪機和象征意義,在禪宗文學中具有一定價值,反映了當時禪宗的思想和修行風氣。
東接青龍北雉亭,鐘山山勢郁崢嶸。
志公舊塔頹云繞,蔣尉荒祠夕照橫。
天外一江分極浦,煙中萬井入寒城。
朅來更上栽松峴,無限蒼涼六代情。
興州最古寺,每到禮應親。
策馬河橋度,垂鞭農務詢。
即看優澤霈,實勝小沾頻。
屏息法云地,溥仁真溥仁。
萬籟齊歸寂,寒燈燼草廬。
冰霜深夜柝,風雨一床書。
事去真無那,人生豈必虛。
漫漫天不曉,空過日之馀。
窗間睡足休高枕,水畔閑來上小船。
棹遣禿頭奴子撥,茶教纖手侍兒煎。
門前便是紅塵地,林外無非赤日天。
誰信好風清簟上,更無一事但翛然。
仙苑蟠桃不老春,三千年實薦芳新。
錫開王母瑤池宴,滿簇金盤壽圣人。
雖云絕品,未足為珍。
幸有菩提真妙果,年年同獻佛生辰。
野蕨墻梅亦華筵,小爐殘火更烹鮮。
乍晴街市歡元夜,時雨農家卜有年。
菜吐黃花金滿徑,桃含碧蕊玉拖煙。
登樓極目春無限,何處鴻音來遠天。
鶴不歸來華表閒,
輝金耀碧滿湖間。
后來若有林和靖,
定不吟梅向此山。
歷歷相望隱舊堆,
狐穿兔穴半空摧。
行人不識問野老,
云是昔時烽火臺。
昔在狼山下,軍書犯近坰。六師輕朔漠,萬騎失雷霆。
土木塵常滿,龍蛇歲不寧。豆田沙浩浩,黍谷路冥冥。
濟世須元老,長材總四溟。從容持國計,指顧悉兵形。
瑕呂安群議,劉琨表外廷。嗣王仍歷數,高廟有神靈。
既罷金繒款,無煩白馬刑。北轅旋翠輦,南內啟朱扃。
命已甘刀鑊,功真溢鼎銘。春秋隆代祀,俎豆肅維馨。
一自軺車至,難期堠火停。遺墟愁戰伐,大樹日飄零。
碧草空祠長,黃鸝過客聽。霜鐘沉曉月,風牖繞明星。
卞壺誰修墓,巫陽數降庭。讖還思雨帝,碑或墮江亭。
遠水澄湖碧,流云暗壑青。千年華表鶴,哀怨此重經。
經史何須萬卷開,書多方朔反詼諧。
能言正恐迷難出,絕學方知進有階。
角逐英雄都掃地,留傳功業謾磨崖。
若無反照觀心術,永墮諸塵萬事乖。
瀼界東西境,人分遠近村。
關頭千古路,夾口百川門。
風定江知性,云開日返魂。
客愁秋更劇,一望一神昏。
媚眼曾窺宋玉墻,恩情中道詎全忘。
星辰昨夜羞回首,云雨終宵枉斷腸。
瞥見鶩鴻萌故態,誤逢飛燕斗新妝。
瀟湘靈氣今何在,半是分明半渺茫。
巖下楩楠秋復春,當年觴詠悉名臣。
舊游已去成陳跡,佳句還如見古人。
極目江山依夕照,回頭城市隔囂塵。
登臨未久還西去,堪愧蕓夫每問津。
門戶中衰覺命慳,逆來順受亦安然。
琴因養性非關趣,詩為娛情不在傳。
斑管轉工修野史,錦囊并貯看山錢。
可憐無限纏綿意,歲月蹉跎又一年!
洣水東流岳阜西,魚書搖問浣花溪。
千峰舊訪孤輪月,雙腳難拚一寸泥。
大誓馀生聞虎嘯,衰年獨坐弄驢蹄。
東山只履歸何日,草軟煙柔一杖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