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吳馮游京
北期何意促,蕙草夜來繁。
清月思淮水,春風望國門。
此時休旋逸,萬里忽飛翻。
若憶山陰會,孤琴為我援。
北期何意促,蕙草夜來繁。
清月思淮水,春風望國門。
此時休旋逸,萬里忽飛翻。
若憶山陰會,孤琴為我援。
本想北行相聚,沒想到行程如此急促,蕙草在昨夜突然繁茂起來。明月下思念著淮水,春風中遙望著京城之門。此時不要悠閑自在地徘徊,要萬里展翅高飛。如果你回憶起山陰的那次聚會,就為我彈奏一曲孤琴。
北期:指北行的約定。
蕙草:香草名,這里象征美好。
國門:指京城之門。
旋逸:悠閑自在。
山陰會:可能指歷史上有名的山陰蘭亭集會,這里泛指友人相聚的美好時光。
援:彈奏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在友人吳馮要前往京城時所作,當時社會可能存在文人赴京求取功名或發展事業的風氣,詩人面對友人的遠行,有感而發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鼓勵其在京城有所作為。特點是情感豐富,景與情交融。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當時送別詩的一般風貌,體現了友人之間的真摯情感。
絕壁跨城樓,連天海氣浮。
長空去鳥盡,落日斷云留。
鼓角深秋壯,山河薄暮愁。
勞生知底所,倚杖寄滄洲。
孤城雨腳暮云平,不覺魚龍自滿庭。
托命已甘同木偶,置身端亦似羸瓶。
浮家卻羨鴟夷子,弄月常憂太白星。
當日乘槎便仙去,故人應罪曲江靈。
平生毛公詩,訓傳固已久。紛紜齊魯失,浪自開戶牖。至哉一言蔽,可用嚴墨守。
淵源見云仍,夢澤吞八九。雕章與棘句,錦繡間瓊玖。嶷如犀始擢,粲若蚌初剖。
肉食乃聞韶,晝日或見斗。三百篇未忘,七十子何有。應如摩天刃,要是修月手。
時來豈無用,妙處端不朽。君看夸奪兒,在后熟顧叟。
喧啾蛩負戶,嘈囋蟬蔭柳。誰令口鳴悲,正使心欲嘔。
豈無熊羆士,底問牛馬走。岧峣金閨門,豪杰自先后。
而君尚窮滯,履敝衿見肘。才名三十年,骯臟驚白首。
我慚拜嘉賜,幼婦連虀臼。相望百里遠,曾未共樽酒。
期君頌中興,步出次山右。
樽酒盤蔬語夜闌,三年猶得幾追歡。
海棠半折春方好,楊柳都青社正寒。
籌劃定應瞻武帳,文華端合侍金鑾。
割雞底用磨天刃,遲日湖山滿意看。
逢人似相識,初不辨名字。
折腰致寒暄,但道久暌異。
歸來省眉目,仿佛猶夢寐。
自非知心交,君輩定難記。
將無半面別,正恐呼聲似。
中年況多忘,錯認固無意。
典刑要深思,摸索豈難事。
尚想睢陽公,一見了奴隸。
臘近春臨雪意遲,褰衣敢憚走靈祠。
夜聽小雨猶傾耳,曉看群山頓展眉。
好句懸知得冰柱,香醪試為壓羔兒。
便應風月臺中客,不減梁園賦就時。
平生作計本山林,便腹空余貯古今。
致主未忘他日志,歸耕每動十年心。
疏翎浪喜煙霄近,弱植多慚雨露深。
早決儒科猶望汝,蛩然虛谷佇聞音。
淮岸春來罷夕烽,君王奏凱大明宮。
守關豈但勤蕭相,分陜猶宜屈召公。
彩綬不妨龍袞貴,錦衣真與故鄉同。
政成更上平戎略,歸作麒麟第一功。
臘近千門雪,風高一夜晴。
醉余和被擁,夢破覺窗明。
鼙鼓三年戍,關河萬里情。
應憐鐵甲冷,烽火未須驚。
踏雪沖寒徧幾州,豈妨乘興作清游。
風橫白鷺歌瓊樹,月滿青山問釣舟。
夢繞征途渾歷歷,老諳世事總悠悠。
塵埃鞅掌君休恨,自有詩輕萬戶侯。
山下清溪溪上亭,竹陰芳徑眼增明。
已知數日逢寒食,賸喜今朝作好晴。
酒美故應容客醉,歌長不自覺詩成。
春深準擬多行樂,卻作花前送我行。
出郭心易清,看山眼難飽。
疏疏水中梅,殘雪相與好。
歲華云已晚,官況良自笑。
日暮城東門,霜風動衰草。
車塵蔽重城,俯首但阛阓。
誰知達觀亭,自與空闊對。
青山接簷楹,白塔見云外。
迢遙眼界浄,妙處心境會。
平生九垓期,洗耳聽天籟。
一為簿領縛,局促無可奈。
每憑君家欄,曠若解鈴釱。
躋攀得遐矚,頓覺天宇大。
頗慚北山移,欲賦楚臺快。
泰然發天光,閑目了無礙。
癡兒了事不能閑,猶喜騷人共往還。
歲晚真成廢書史,雪晴那得負江山。
多情春與梅花厚,一醉天于我輩慳。
賸作新詩催酒熟,曲池冰斷水潺潺。
妙齡嘉譽滿江東,晚接甘泉豹尾中。
烜赫身榮知有道,從容心計不言功。
威行峴首追羊叔,名在鄱江憶魯公。
種木十年歸莫遂,涂車千里恨何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