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人
逢人似相識,初不辨名字。
折腰致寒暄,但道久暌異。
歸來省眉目,仿佛猶夢寐。
自非知心交,君輩定難記。
將無半面別,正恐呼聲似。
中年況多忘,錯認固無意。
典刑要深思,摸索豈難事。
尚想睢陽公,一見了奴隸。
逢人似相識,初不辨名字。
折腰致寒暄,但道久暌異。
歸來省眉目,仿佛猶夢寐。
自非知心交,君輩定難記。
將無半面別,正恐呼聲似。
中年況多忘,錯認固無意。
典刑要深思,摸索豈難事。
尚想睢陽公,一見了奴隸。
遇到人好像認識,一開始卻辨別不出名字。彎腰問候寒暄,只說好久沒見差異大。回來后回想那人面容,仿佛還在夢里。若不是知心朋友,你們這些人肯定難記住。難道是只見過半面就分別,只怕是聲音相似。中年了更容易健忘,認錯人本來也無意。要好好思考典范,摸索辨認也不是難事。還想起睢陽公,見一次就能記住奴仆。
折腰:彎腰行禮。
寒暄:問候冷暖。
暌異:分離差異。
省:回想。
將無:莫非。
典刑:典范。
睢陽公:指張巡,安史之亂時堅守睢陽,以善于識人著稱。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詩人處于中年時期,隨著年齡增長記憶力減退,在日常生活中常有錯認人的經歷,由此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感慨中年健忘,通過描述錯認人的小事,反映生活狀態。其特點是貼近生活,以小見大。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細致的觀察和思考。
吾道仍須酒,秋分釀更宜。便當炊百石,猶未足千卮。行樂年空暮,聞歌日尚遲。風流杜陵老,傾倒是吾師。
天地孤亭小,江湖倦客歸。不圖鐘鼎食,來試薜蘿衣。鷗鷺波濤闊,風云聲跡希。世情方起滅,吾自息吾機。
心光本無礙,慳貪空蓋纏。一切但仍舊,自然常現前。
凍云四合雪漫漫,誰解當機作水看。只為眼中花未瞥,啟窗猶看玉瑯玕。
皖伯臺前綠樹春,吳塘初下碧溪分。舊游風景長牽夢,遙羨高齋望白云。
玉芝一味通賢圣。這藥治、真靈性。虛空臼內穩鋪排,金剛杵、搗成精瑩。摩訶般若蜜多和,煉熟后、搓為鋌。大悲千手丸來正。太陽火、烹炮定。堪宜使用黃芽,八瓊水、共煎清凈。從茲服了得長生。便永永、成功行。
綠似春江水染成,窗紗分映色偏明。霜風一夜渾梢破,葉上殘詩讀不行。
近來風月誰家。渺天涯。猶自拋珠抱玉說琵琶。描形影。供吟詠。只些些。更無人將人面比桃花。
日午步屧去,行循北澗潯。解衣因坐久,對此嘉樹林。雖無薰風至,微涼滿芳陰。況茲澗中水,汪然澄我心。白鷗自蕩漾,黃鳥有好音。我有一樽酒,欲酌還停斟。安得攜朋儔,于焉共清吟。
登樓一望意凄凄,目極遙空白練低。匹馬煙花吳苑曲,孤舟風雨太湖西。愁中芳草迷三徑,別后垂楊暗六溪。千里懷人多感慨,每看南雁憶封題。
山昏云到地,江白雨連天。鴻雁寒無賴,芙蓉秋可憐。旅懷須痛飲,世事且高眠。京國迷茫外,空歌美女篇。
水樹煙云列畫屏,良工高殿寫丹青。內家每愛葫蘆樣,寶玩時時對寵靈。
粉香金翠夢能甜,細寫春悰入筆尖。卻恐尋香飛便去,六宮爭下水晶簾。
滿卷才子詩,溢壺圣人酒。行愛觀牛犢,坐不離左右。霜露入茅檐,月華明甕牖。此時吸兩甌,吟詩五百首。
太微清苦士,弱冠即知名。英氣千人廢,新詩四座驚。愛身辭一芥,當士陋諸生。可惜龍光劍,悠悠閉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