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潘叔玠家達觀亭
車塵蔽重城,俯首但阛阓。
誰知達觀亭,自與空闊對。
青山接簷楹,白塔見云外。
迢遙眼界浄,妙處心境會。
平生九垓期,洗耳聽天籟。
一為簿領縛,局促無可奈。
每憑君家欄,曠若解鈴釱。
躋攀得遐矚,頓覺天宇大。
頗慚北山移,欲賦楚臺快。
泰然發天光,閑目了無礙。
車塵蔽重城,俯首但阛阓。
誰知達觀亭,自與空闊對。
青山接簷楹,白塔見云外。
迢遙眼界浄,妙處心境會。
平生九垓期,洗耳聽天籟。
一為簿領縛,局促無可奈。
每憑君家欄,曠若解鈴釱。
躋攀得遐矚,頓覺天宇大。
頗慚北山移,欲賦楚臺快。
泰然發天光,閑目了無礙。
車馬揚起的灰塵遮蔽了重重城池,低頭只見那熱鬧的街市。誰能想到達觀亭,自然地與空闊的天地相對。青山連接著亭臺的屋檐,白塔矗立在云外。視野遙遠而潔凈,美妙之處與心境相契合。平生有遨游九州的期望,洗凈耳朵聆聽自然的聲音。一旦被官府的文書所束縛,就變得局促無奈。每次倚靠在你家的欄桿上,就像解開了枷鎖般曠達。攀登到高處遠望,頓時覺得天空無比廣闊。很慚愧自己像《北山移文》里的假隱士,想要賦出如宋玉《風賦》般暢快的文字。心境泰然煥發出自然的光輝,悠閑地看著一切都毫無阻礙。
重城:層層的城池。
阛阓(huán huì):街市。
簷楹(yán yíng):屋檐和柱子,代指亭臺。
九垓(gāi):九州,指天下。
天籟:自然界的聲音。
簿領:官府的文書。
鈴釱(dì):枷鎖。
北山移:指《北山移文》,諷刺那些假隱士。
楚臺快:宋玉曾在楚臺作《風賦》,這里指暢快的文字。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身處官場,被繁瑣的文書事務束縛,內心渴望自由與自然。達觀亭的開闊景象引發了他的感慨,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自然自由的向往和對官場束縛的不滿。其特點是通過對比和借景抒情,生動地展現心境變化。在文學上雖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文人的普遍心境。
兀自傷秋計已癡,百年世事一枰棋。祇應梅福稱仙尉,誰道王敦是可兒。夢里狂言猶草疏,春來轉瞬即瓜時。天涯亦有濠梁客,話到忘機兩不知。
南溪晚酌罷,歸路笑言同。家在碧山下,人行清露中。鵲飛斜映月,蟲響暗移叢。下馬兒童喜,誰知為德公。
迢遙石徑馬蹄輕,寂寞空山瘴霧橫。十里斧巾千樹燼,一爐煅火半天明。巨靈效順施工易,蕭相遣謀轉運行。圜法民生關系重,漫嫌勞費議紛更。
折柳亭邊柳已衰,送行猶拗最高枝。西風黃葉蕭蕭地,多少傷心為別離。
令節逢端午,離鄉興尚佳。江流黃帶束,山色綠衙排。旅宿梁間燕,繁聲井底蛙。蒲樽聊一酌,奚必動愁懷。
薄宦驅馳越海湄,簡書又向七閩移。鶯花三月連南國,伴逐宮舟過武夷。春樹迢迢隔海云,無諸城向海門分。花前忽送遷鶯去,何處聽鶯又送君。
蘇端今愛客,促騎興堪乘。海國三城雨,春筵百子燈。錦攢花似洛,觴急酒如澠。誰信清平曲,歌鐘過五陵。
卷簾不負嬋娟約。瞑色連高閣。柳塘還送晚風寒。斜曳繡羅雙袖、獨憑欄。沉吟不見歸來燕。何處尋芳甸。年年此日總花開。底事而今只遣、暗香來。
海上結廬花滿洲,春回沙際綠幽幽。鸕鶿鸂鶒日來往,伴爾看花移小舟。風簾冰簟對煙汀,浦口潮回日射星。手種瑯玕今長大,江村無數翠云屏。鱸鱖初肥風滿林。海天寥廓絕拿音。一聲老鶴掠舟去,月出沙明蒲稗深。朔風瀟瀟沙欲飛,翠鳧黃犢寒相依。古梅一夕倚檐發,吾愛吾廬春已歸。
山以蕭名得姓宜,巍然高仰義尋思。祭江臺址今安在?猶憶河豚欲上時。
碧合小橋東。漁棹仍通。前身柳絮太無蹤。自是今生稍可可,不逐飛蓬。天上美人虹。生日偏同。莫將漂泊怨天公。菱蔓一繩牢綰定,枯死西風。
周孔不足法,軻雄不足師。還同棄常膳,除是適海涯。
衰廢勿復道,寸心懷國恩。相逢無厚薄,努力盡深言。沙磧黔黎苦,邊城風俗惇。君如敷德化,撫字莫辭煩。
喬木足秋聲,紅葉表秋色。因之念湖山,恨不生羽翼。形留神已馳,游倦交漸息。西鄰夜砧發,東鄰曉機織。我亦有敝廬,松菊暗荊棘。北山百年墓,苔竹手所植。今長尺若干,霜雪頗自力。西風龍蛇蟄,暗雨山林黑。東望會言歸,免我長相憶。
曾訪高人上翠峰,至今清興逐松風。籃輿夢想行山處,白葛花開細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