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呂二山人君子居韻二首 其二
此地誰堪隱,君來就我居。
若非耽寂寞,寧不厭樵漁。
綠柳村邊舍,黃庭枕上書。
相看吾道在,世路竟何如。
此地誰堪隱,君來就我居。
若非耽寂寞,寧不厭樵漁。
綠柳村邊舍,黃庭枕上書。
相看吾道在,世路竟何如。
這地方誰能隱居呢,你卻來和我一起居住。若不是喜歡這份寂寞,怎會不厭惡樵夫漁夫般的生活。村邊有綠柳環繞的房舍,枕邊放著《黃庭經》一類的書籍。彼此相看,深知我們堅守的大道還在,可這世間的道路究竟會怎樣呢?
堪:能夠,可以。
耽:沉溺,喜好。
樵漁:砍柴和打魚的人,這里指隱居者的生活方式。
黃庭:指《黃庭經》,道教經典。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一個社會動蕩或世風浮躁的時期,他和友人選擇隱居生活,以堅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詩人與呂二山人志同道合,友人前來與其一同隱居,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隱居的志趣和對‘吾道’的堅守。其特點是意境清幽,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古代文人在面對社會現實時的一種選擇和精神追求。
水面青蒲短,
船頭白鷺閒。
江南萬里意,
好在綠楊灣。
龜堂一老翁,短褐立秋風。時過同籬菊,身衰似井桐。新霜萬瓦白,朝日數欞紅。且復尋書卷,悠然度歲窮。
采藤持織履,剝楮治為冠。看劍心空壯,騎驢骨本寒。病多辭酒伴,老甚解祠官。賴有扁舟在,秋濤萬里寬。
石峽新開武定關,
東西流水南北山。
行人莫道征塵污,
兩袖清風自往還。
會玉二崤至,瑞節三秦歸。
林蟬疏欲盡,江雁斷還飛。
墻垣崇客館,旌蓋入王畿。
共此敦封植,方欣薦纻衣。
誰將金粟種巖前?
香色皆空不礙禪。
試向如來問真諦,
洞云深處是諸天。
攜手赴泉皋,
野草凄以長。
回風動地來,
華葉漸纁黃。
短景逮零節,
憂思薄中腸。
愿言托微吟,
各自愛景光。
思緒渺秋煙,
離合爭毫芒。
俯拾暫相假,
欲言轉茫洋。
安得乘天風,
遐覽出大荒。
花藥之列,無先我梅。
宜江宜山,最宜幽溪。
其次桃李,色香俱美。
難哉李孟,諸君之子。
在我窩兮不欲稀,舍南舍北多令姿,足未出門心已歸。
寒雪一顛,
秋云半肩。
淵默曲木,
月行霽天。
轉功能就位,
借伴還入廛。
機用也離虛坎實,
變通也坤斷乾連。
翛翛苦竹枝,
歲晏未凋謝。
絡緯繞其顛,
促織鳴其下。
秋聲入荒林,
寒氣逗虛榭。
何人賦無衣,
悽惻坐長夜。
爽籟入孤舟,
長淮度急流。
九重天萬里,
一日客三秋。
舊篋將捐扇,
新衣欲制裘。
不堪清夢覺,
欹枕憶林丘。
別思何悲哽,
之人足起余。
相逢過白首,
此去決璠玙。
琴劍那能久,
晨昏不作疏。
放顏如有問,
次第拜階除。
聽子清秋夢,
醒予久病懷。
逍遙何日是,
恍忽有天開。
背壁燈明滅,
巡檐柝往來。
浮生元可笑,
此際不須猜。
仙種移來,近水自然修潔。曾幾日、合歡帶結。羅浮鳳繭,化蹁躚雙蝶。是作伴菱花,肯同桃葉。
曉日初籠,絳云低裛。可禁得、露華搖拽。娟娟斗艷,似牟珠銜接。快到了桂枝,向人香烈。
華亭尚書天人流,墨花五色風云浮。至尊含笑黃金投,殘膏剩馥雞林求。
太常妙跡兼銀鉤,樂郊擁卷高堂秋。真宰欲訴窮雕搜,解衣盤礴堪忘憂。
誰其匹者王廉州,神姿玉樹三山頭,擺落萬象煙霞收。尊彝斑剝探商周,得意換卻千金裘。
檀園著述夸前修,丹青馀事追營丘。平生書畫置兩舟,湖山勝處供淹留。
阿龍北固持兩矛,披圖赤壁思曹劉。酒醉灑墨橫江樓,蒜山月落空悠悠。
姑蘇太守今僧繇,問事不省張兩眸。振筆忽起風颼颼,連紙十丈神明遒。
松圓詩律通清謳,墨莊自畫歸田游。一犁黃海鳴春鳩,長笛倒騎烏牸牛。
花龕巨幅千峰稠,小景點出林塘幽。晚年筆力凌滄洲,幅巾鶴發輕王侯。
風流已矣吾瓜疇,一生迂癖為人尤,僮仆竊罵妻孥愁。瘦如黃鵠閑如鷗,煙驅墨染何曾休。
青海萬里,連山突兀。
一峰切云,出入日月。
麓抱琳宮,阹周帳部。
根蒂搏桑,枝柯騫樹。
顧兔東躍,踆鳥西淪。
佛說阿耨,仙言昆崙。
循環繼照,疊璧飏采。
何以儷之,曰星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