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針
好把天工巧與人,田禾初茁簇生新。雨沾穎滑蕓方潤,露滴芒寒插乍勻。柳腳添絲閒組織,魚苗出水渾陶甄。無邊繡壤齊分刺,誰使饑軀西北民。
好把天工巧與人,田禾初茁簇生新。雨沾穎滑蕓方潤,露滴芒寒插乍勻。柳腳添絲閒組織,魚苗出水渾陶甄。無邊繡壤齊分刺,誰使饑軀西北民。
晚泊江亭野色侵,斷蟬何處送秋音。波痕落岸蒹葭老,爽氣宜人蟋蟀吟。極北天高星斗燦,粵南書杳雁魚沉。數聲樓外桓伊笛,吹徹離人萬里心。
瑟瑟西風吹浪花,江流百轉漾晴沙。月明蘆渚雁橫塞,秋老蒲塘客憶家。報稱愧無青玉案,遭逢空羨碧云騢。夜闌獨立頻搔首,何事臨流感物華。
碧水丹山又換秋,片帆高掛楚江頭。遠天云樹迎秋態,落日煙波動客愁。金井月涼梧影瘦,瑤臺風冷桂香浮。簫聲入夜疑仙過,萬里懷人十二樓。
寒廳寂寞不知春,登眺招要藉所親。始謂姑傾一杯酒,已焉顛倒白綸巾。
梅花寂寞已飛仙,一夜春催杏欲然。老眼看花愁欲眩,卻憐草色靜芊芊。
春風大屬野櫻朱,樹樹相望綺不如。卻憶山家籬塹畔,十分春日付誰渠。
制芰亦不急,缊袍堪禦冬。
從渠抱枝槁,摵摵鳴霜風。
楊柳臨風兩岸斜,思君春暮尚天涯。
幾人江上同為客,何處樽前不憶家。
季札殘碑淪蔓草,春申濁浪走平沙。
旗亭早貰蘭陵酒,莫使歸程滯落花。
看胸羅寶宿,氣吐長虹,武庫家聲。烽火湘沅靜,待文雄飛檄,九派江清。回首八公山色,草木助疑兵。算劍影干霄,欃槍自墮,肯賦蕪城。
功名入圖畫,聽笳鼓歸來,云擁雙旌。廿四橋邊月,伴司勛閑醉,海國花明。髀肉漫驚鞍馬,封拜待書生。試笑看先鞭,燕然再勒鐘鼎銘。
衲僧公驗,
突出難辨。
手眼通身,
只得一半。
蘭若煙霞訪舊蹤,
巖頭秋草禮壇空。
真人欲覓知何處,
猶憶安期望海東。
梨一益百損,楙一損百益。所以古之人,投之俾有獲。
苞苴之禮行,豈曰報可責。幡幡者惟瓠,戔戔者有帛。
承筐亦幾何,要在情不隔。能令受者心,生死感其德。
瓊琚于木瓜,奚啻過十百。敢曰報禮然,期以身許國。
聊比玉之華,貢此一心赤。萬物無貴賤,見用則皆珍。
一物適一用,致用則在人。望梅可蠲渴,呼楙能緩筋。
格物俱其理,取效疑于神。物理有相感,何況人心真。
郎官湖上郎官游,
只教閑客生閑愁。
煙波蕩漾四五頃,
風月凄涼三百秋。
仿佛單衣薄,西風又一秋。
家貧常作客,日暮獨登樓。
重嶺云邊沒,遠帆天際浮。
脫然塵累卻,暫得豁吟眸。
讀罷傳書涕欲零,
愁看三月柳條青。
甲申無限傷心事,
何須頻頻語丙丁。
大本堂摧懿文死,應立燕王為太子。以長以賢事皆順,孱孫亦得免刀幾。
乃留弱干制強枝,召亂本由洪武起。臨濠奮跡開草昧,豪杰才兼圣賢理。
目不知書性有書,每就儒生講經史。《檀弓》開卷重立孫,《春秋》特筆譏逆祀。
千年成說牢不破,此語燕閑久入耳。遂將神器付太孫,分國諸王稟同軌。
豈知釁即起蕭墻,臂小何能使巨指。削藩方工黽錯策,構兵遂蹈張方壘。
王師轉戰力不支,夜半翻成九江李。袞冕熸灰火滿天,縉紳赤族血流水。
可憐十丈金川門,慘過晉家蕩陰里。向使當初改建儲,叔正清官侄朱邸。
臨淄自能厚本支,臨駕豈遂干倫紀。何至一家骨肉殘,冢嗣翻成若敖鬼。
我來經過吊陳跡,終覺高皇計失此。處常無事貴守經,銷患未形難據禮。
徒將誤國咎方黃,猶未窮源推禍始。
萬目環觀一節東,江酣遲日漾春風。
君王恨見嚴徐晚,廊廟方資稷契忠。
四蜀正須煩筆下,一言知已定胸中。
少焉我欲歸田去,拭目期君鼎鼐功。
好景在滄浪,照亂山、冷楓翠渚紅染。前度浣衣人,西風里、安排碧砧初遍。載詩載酒,畫船重到風瀾淺。藕塘萬葉憔悴盡,換了蘆花一片。
臨流曲榭依然,早不見雙雙,掠波紫燕。遠浦夕陽含,秋奩影、但有煙鴻蒼點。泠泠繞郭,幾曾解洗江南怨。莫愁湖畔停蘭拽,夢入鱸魚鄉遠。
門冬如佳隸,長年護階除。
生兒乃不凡,磊落玻璃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