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
梨一益百損,楙一損百益。所以古之人,投之俾有獲。
苞苴之禮行,豈曰報可責。幡幡者惟瓠,戔戔者有帛。
承筐亦幾何,要在情不隔。能令受者心,生死感其德。
瓊琚于木瓜,奚啻過十百。敢曰報禮然,期以身許國。
聊比玉之華,貢此一心赤。萬物無貴賤,見用則皆珍。
一物適一用,致用則在人。望梅可蠲渴,呼楙能緩筋。
格物俱其理,取效疑于神。物理有相感,何況人心真。
梨一益百損,楙一損百益。所以古之人,投之俾有獲。
苞苴之禮行,豈曰報可責。幡幡者惟瓠,戔戔者有帛。
承筐亦幾何,要在情不隔。能令受者心,生死感其德。
瓊琚于木瓜,奚啻過十百。敢曰報禮然,期以身許國。
聊比玉之華,貢此一心赤。萬物無貴賤,見用則皆珍。
一物適一用,致用則在人。望梅可蠲渴,呼楙能緩筋。
格物俱其理,取效疑于神。物理有相感,何況人心真。
梨吃多了好處少壞處多,木瓜則是壞處少好處多。所以古代的人,贈送木瓜讓對方有所收獲。送禮品的禮節施行,哪里能要求一定要有回報呢。隨風飄動的是葫蘆,微薄的是絲帛。用筐裝著禮物又有多少呢,關鍵在于情感不隔閡。能讓接受的人,一生都感激送者的恩德。用美玉回贈木瓜,價值何止超過十倍百倍。不敢說這只是為了還禮,只希望能以身報國。姑且比作玉的光華,獻上這一片赤誠之心。萬物沒有貴賤之分,能被使用就都珍貴。每樣東西有其特定用途,能否發揮作用在于人。望梅可以止渴,吃木瓜能舒緩筋骨。探究事物都有其道理,取得效果神奇得讓人懷疑。事物之間有相互感應,何況人心真誠呢。
楙(máo):木瓜。
俾(bǐ):使。
苞苴(jū):指饋贈的禮物。
幡幡(fān):飄動的樣子。瓠(hù):葫蘆。
戔戔(jiān):少,微薄。
瓊琚(jūn jū):美玉。
奚啻(chì):何止。
蠲(juān):除去,免除。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人際交往重物質回報的現象,詩人借此詩倡導真誠質樸的情感交流,同時表達自己的報國之志。
這首詩主旨是強調真誠情誼和物盡其用的道理,突出情感比物質更重要。其特點是用常見事物說理,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反映了當時人們對人際交往和事物價值的思考。
天源流入梵王家,出斗何曾有跳蝦。拈卻債根除卻病,莫教話墮似師爺。
茲行探白岳,不比赴公車。風景供拈筆,高情在策驢。山長欺雪過,歲晏藉詩除。自得冥心理,門生可執書。
燕語鶯吟,鴉鳴鵲噪。聲有差殊,聞無顛倒。聞性既寂,聲塵亦空。一點悲心,在處圓通。
寂寞孤臺在。記當時、搴旗拜將,昂藏英邁。四面楚歌垓下起,頓使重瞳氣矮。辜負了、烏騅翠黛。狡兔死兮飛鳥盡,嘆焚弓烹狗誰能外!豈一叟,定成敗?未央遺恨難聽蒯。縱聽他、沉沉史頁,又將焉改?一役已令枯萬骨,不念山疲水殆?況后世、如斯再再。霧繞風回禽啼怨,二千年空見塵揚海。唯數語,寫深慨。
秋風小院初弦月。紫姑那觀經年別。誰解憶長安。空憐玉露寒。當年低語喚。半晌紅綃畔。端的為誰嬌。睡殘雙鳳翹。
雪龍野鹿本誰親,萬古英豪見略真。明府軒車若無勢,老夫茶果亦忘貧。也知傍柳隨花伴,不作呼牛應馬人。多少老懷無著莫,閉門閒坐幾年春。
卅載風塵后,槐南始定居。市囂商賈近,地遠友朋疏。塔望天寧寺,齋呼人靜廬。病馀惟喜睡,空蓄幾箱書。廣廈萬千間,吾廬咫尺寬。座難容足膝,案每亂杯盤。草薦當窗臥,蕓編葄枕觀。最愁風雪虐,縮手一冬寒。
未曾離溽暑,亦不到云林。坐覺暄涼變,遂令院舍深。聲來如遠壑,宿處必層陰。燕子與黃鳥,難除閨閣音。
雙江戰血染朱輪,五十年前即此身。剩有簞瓢歸陋巷,不勞名姓上麒麟。
翠葆金英天與奇,清香十里已先知。春光不似秋光好,桃李紛紛何所施。
游湖準備采蓮舟,五月陂塘竟似秋。蓮葉也知人畏暑,故將翠蓋罩人頭。
星沙炳靈,仙李有故柯。星沙炳靈,仙李有故柯。風霜不摧,雨露何多。度索山中,蟠桃同花。歌以言之,仙李有故柯。
臥龍誰肯老沉吟,萬里從戎國士身。欲洗英雄埋骨恨,更酬圣主筑壇慇。防胡豈藉羈縻策,仗劍期空絕漠氛。為語玉門關外將,東南民力竭如焚。
誕甫生申事豈誣,玄熊今已奠神都。八年再見胼胝未,一食重為吐哺無。雅樂宣房云窈窕,袞衣濟水錦模糊。何知拙宦星星鬢,卻向麒麟入畫圖。
忽聞君病劇,凄斷不堪陳。旋得瞑眩藥,猶驚矍鑠神。樹盆囑后事,花罐取藏身。自此不須用,都應贈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