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古五十七首 其四十七
明頭便打,暗里閃過。
盡底活時,死中要坐。
門外檐間雨滴聲,眾生顛倒逐迷情。
可憐洎不迷己處,出得身來體未明。
明頭便打,暗里閃過。
盡底活時,死中要坐。
門外檐間雨滴聲,眾生顛倒逐迷情。
可憐洎不迷己處,出得身來體未明。
在明處就予以打擊,在暗處則巧妙躲過。若要完全活轉,即便在絕境中也要堅守。門外屋檐下傳來雨滴聲,眾生卻在顛倒中追逐迷亂的情感。可惜自己還未找到不迷失自我之處,即便擺脫困境,自身也還未真正明悟。
明頭:明顯之處。
暗里:隱蔽之處。
盡底:完全,徹底。
洎(jì):及,到。
此詩為頌古之作,頌古是禪宗以詩句闡釋禪理、公案的一種形式。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大致處于禪宗思想活躍發展的時期。作者可能是看到眾生在世俗中迷失自我,執著于虛幻的情感,從而創作此詩以警醒世人。
這首詩主旨在于揭示眾生在世俗中的迷茫狀態,勸誡人們要擺脫迷情,尋求自我明悟。其特點是語言質樸,以生動的表述傳達深刻的禪理,在禪宗文學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助于后人理解禪宗的思想理念。
絲雨如塵云著水,嫣香碎拾吳宮。
百花冷暖避東風,酷憐嬌易散,燕子學偎紅。
人說病宜隨月減,懨懨卻與春同。
可能留蝶抱花叢,不成雙夢影,翻笑杏梁空。
偶向菩提證夙因,
本來大士是前身。
慈祥圣善留懿矩,
早把慈航渡與人。
花紙瑤緘松墨字,
把將天上共誰開。
試呈王母如堪唱,
發遣雙成更取來。
羅浮道士,忽攜家、直傍秦淮卜宅。綠齒年來應踏碎,倦向天涯為客。選得閒房,青溪柳外,偕隱荷衣襞。蠻煙瘴雨,嶺梅何處消息。
猶記通潞亭陰,紅蓮小幕,曾伴朱齡石。最愛九歌詩句好,酒后長吟近律。泛梗誰期,逢迎恰在,桃葉秋江北。柴門定對,蔣山朝暮凝碧。
先朝遺勝有高臺,曉日登臨霽色開。望似泰山標日觀,氣如滄海射蓬萊。五云彩徹層霄迥,萬里輝騰八極回。任是陽光能被遠,蒼涼先向此中來。
郡城南接大堤游,日晚人歸古渡頭。家傍寒塘魚作市,門臨荒渚鶩為洲。夕陽舟楫頻來往,野水乾坤任拍浮。景色不須愁已暮,月明還照荻花秋。
郊原煙雨遞相催,柳色微茫拂翠來。林際遷鶯如上苑,街前走馬類章臺。栽移彭澤詩千首,折向陽關酒一杯。造物固知饒近地,春光漏泄遍城隈。
東南凝望盡湖光,冉冉紅蕖十里芳。淥水明霞嬌欲語,白蘋過雨暗生香。吳娃曲調堪移舫,楚客衣裳好納涼。似道今人俱解愛,淩波爭艷水云鄉。
崇祠寂寂出中阿,新漲環門有白波。草綠似因蓬作島,天光疑用鏡降魔。堂前說法龍堪繞,臺上翻經鳥屢過。聞道泰云時挾雨,故添滄水濯盤渦。
城上高樓俯樾叢,山光隱映畫圖中。總無競秀千巖逼,卻有尋芳一徑通。天入中原形具美,地臨三輔勢偏雄。郁盤靈淑知無盡,長為皇家壯鎬豐。
東風幾日滿城陬,冰雪凝寒已漸收。漠漠水云春自足,飛飛林澤鳥相求。即看市近機仍狎,何必山深景更幽。翔集總緣天性在,偶來觴詠亦滄洲。
一線江流引急湍,奔騰長作勁潮看。九河瓴勢浮空下,八月濤聲雜雨寒。自是百川能學海,豈無砥柱善回瀾。千年疏鑿功思禹,咫尺滄溟大壑寬。
樹向仙山老,
枝經漢水燔。
朝來覽鏡一何衰,
發禿容枯半白髭。
老態侵尋光景促,
著鞭從此勿遲遲。
蒼松幾株高蜿蜒,黑云玄霧爭飛翻。誰將一片雪色壁,潑來墨沈如傾盆。
松鬣盡作猬毛磔,松鱗直把蛇皮捫。怪石?礌狀伏虎,莓苔包裹穿長根。
茯苓琥珀疑可斷,霹靂魍魎愁崩奔。石間巨瀑波沄沄,雷輥電掣銀濤噴。
水流激擊松影動,之而挐攫森無痕。步櫩瀲滟夜月出,南榮晃蕩朝日暾。
長夏科頭坐其下,應有偓佺商皓相過存。我昨山行句曲百里內,小松夾道瑣細如兒孫。
前年棲霞縱登陟,六朝松石留祇園。我知妙筆能尋源,移置此地雄且尊。
吳生畫工斂巨手,摩詰詩老清吟魂。五月清風買無價,歲寒心事堪重論。
不見丹丘三十年。青山碧水想依然。自驚綠鬢已蒼顏。
月在柳梢曾徑醉,雨荒院菊有誰憐。繡衣歸與古人言。
白下城邊系短橈,
故人重此對吟瓢。
半簾晴雪圍爐坐,
拾得松枝話六朝。
齊王昔好竽,有客工鼓瑟。
持之立王門,三年不得入。
不知所好異,卒致遭怒叱。
我今幸早計,歸去無自逸。
曾聞蜀道難,難于上青天。
蜀道難何以,嵯峨劍門關。
未抵鄱陽湖,無風浪掀船。
脫身其早歸,無污蛟鱷涎。
茶迎過客無新舊,
秤定須彌有重輕。
活弄手頭雖得妙,
何如聞爆桶箍聲。
浮云起岱陰,蕭屑積空微。
翕合非一氣,靈雨千里飛。
如何彼姝子,孤愛俄頃輝。
光影或相報,寸心先已違。
歧路勿相問,行行各是非。
昨日唱蓮歌,今朝擊桂楫。
桂楫趁時游,蓮歌暫時輟。
既侈晝繡榮,復緩鳴珂節。
振振纘世裘,明明揚祖烈。
鄉曲有公言,閥閱真奇杰。
珍重遠于征,江花采盈擷。
雖則凝香無幾日,攽條下教得民和。
迎來境內風謠美,仙去城中巷哭多。
應似柳侯驅癘鬼,又疑包老作閻羅。
眼看青史常如此,命制于天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