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其三
樹向仙山老,
枝經漢水燔。
樹向仙山老,
枝經漢水燔。
樹木朝著仙山生長而逐漸老去,樹枝歷經漢水的焚燒。
仙山:神話中仙人居住的山,這里可能是一種具有象征意義的所在。
燔(fán):焚燒。
由于僅為詩句且信息有限,難以明確具體創作背景。推測可能是詩人在游歷山水、感受自然與歷史的過程中,因眼前景象或心中思緒而創作,或許當時詩人正處于對生命、時光有所感悟的心境。
此詩句主旨在于展現時光與自然變遷,其突出特點是簡潔的語言營造出深遠意境。雖只是殘句,但能讓人感受到詩人不凡的創作功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詩人對自然和生命的思考。
殘生無計可榮親,一見松楸一損神。惟有青山知此意,晨昏長戴白云巾。
五十年前見,分春琢玉郎。簾飄他日夢,閣滿古時香。北苑思般薄,南山睨海桑。許同參小乘,人境此身藏。
久挾三千牘,不共侏儒囊。空射箭頭書,無益聊城亡。嗟嗟竟白頭,蓬蒿淚沾裳。丈夫抱遠略,策名在疆場。不知漢天子,曾復問馮唐。
玉在山中敢自珍,令君詩到便成春。坡翁他日言何劇,石老此庵看已真。巢鳳欲來先振羽,籜龍方臥漸生鱗。筠籠落落慚為政,只饋清饞不饋貧。
丹井水泱泱,含君明月光。落花封玉屧,飛葉滿銀床。白璧還慈母,黃沙謝峭王。從來貞烈性,盡在紫鴛鴦。
雙鳥鳴方盛,公今遂著書。浮云供一掃,直筆用三馀。孔孟揚韓道,乾坤日月如。平生擊奸手,發蹤自桐廬。
江花紅白最堪憐,莫惜看花費酒錢。他時白發三千丈,縱使頻來不少年。
同是巢南鳥,分飛惜此辰。臨流心更苦,酌酒話重陳。先我還鄉國,因君語故人。白頭浮海客,歸計在明春。
所貴遮吾眼,方將理葛藤。誰知斲輪處,猶有讀書僧。三冬無俗物,千古得良朋。翻笑東林老,逢人說上乘。
一會仙凡兩地分,雙雙絳脫賜羊君。如何窈窕巫山女,只作襄王夢里云。
山蒼蒼,江茫茫,鳥飛不盡吳天長。潮平漲落洲渚出,秋風幾舍鱸魚鄉。漁郎聚魚鳴兩槳,輕罾觸破青山浪。脩鱗出水玉參差,晚日搖光金蕩漾。長林無聲楓葉丹,清波不動江水寒。誰令此圖落塵土,乃是楊侯造化之筆端。我披此圖四十載,老去而今重見畫。空留名字落人間,當日題詩幾人在。漁人走利士走名,得失與魚相重輕。笑把綸竿渺滄海,浩歌直欲膾長鯨。
不道歸真急,翻嫌握手遲。綠蠅秋漸少,黃鳥日相思。以我尚未去,問君來幾時。答言春盡后,北雁與同飛。
殺氣朱方徙,妖星太白低。三江分部曲,五月斗鯨鯢。箭滿蕪城郭,笳哀邗水堤。肉飛腥赤海,炬列障丹梯。紅粟千艘盡,青樓萬甲齊。秋陰連斥堠,白日慘虹蜺。推轂漢庭上,屯兵吳苑西。至尊愁玉食,諸將走桐圭。東岱嚴軍壘,聊城入鼓?。捐金空市駿,拔劍起聞雞。鹵莽拋殘帙,倉皇擁舊綈。此曹仍跋扈,吾計失羈棲。憤欲逃東海,舂難假會稽。冥鴻天亦礙,老馬路逾迷。衣食人相籍,壺觴客為攜。河流驅黯淡,月色助悲悽。國事吞聲問,鄉書掩淚題。容身猶不定,何處夜烏啼。
蘇臺風雨久如期,太守精誠不待祈。萬廩更為來歲計,六花故就臘晨飛。靜裝松桂仙枝老,深壅芝蘭土脈肥。衡泌棲遲墻仞遠,為公何日賦緇衣。炫晃天花著物新,壺中萬景凈無塵。光輝只欲饒寒士,清潔尤宜比古人。韋白吟時飄入硯,鄒枚燕處舞回茵。明年霄漢橫飛去,應踏繁霙拜玉宸。千里江山入郡樓,憑欄乍喜密云浮。冷光交映天峰色,馀潤遙隨笠澤流。民疊褲襦看不厭,客叢簪履賞應留。野人乘興狂吟外,引鶴披蓑上釣舟。
為報繁霜且莫催,窮秋須到自低垂。橫拖長袖招人別,只待春風卻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