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號雅二篇 其五
天下既平,狄人既庭。
其棘匪勞,神圣以寧。
無亂斯聰,無惑斯明。
衣裳自垂,冕旒是凝。
天下既平,狄人既庭。
其棘匪勞,神圣以寧。
無亂斯聰,無惑斯明。
衣裳自垂,冕旒是凝。
天下已經太平,北方狄人來朝稱臣。處理急難毫不費力,圣明君主得以安寧。沒有戰亂更顯聰慧,沒有疑惑更顯明智。帝王垂衣輕松治國,冠冕端正莊重威嚴。
狄人:古代對北方少數民族的泛稱。
庭:用作動詞,指來朝見、臣服。
棘:通'急',指緊急事務、困難。
匪:通'非',不。
斯:連詞,相當于'就'。
衣裳自垂:化用《周易·系辭下》'垂衣裳而天下治',指帝王無為而治。
冕旒(miǎn liú):古代帝王的冠冕,旒是冠前后懸掛的玉串,代指帝王威儀。
《圣號雅》為古代雅樂篇章,多用于朝會或祭祀場合。此篇應創作于天下初定、四夷臣服之時,旨在歌頌君主圣德與治世功績。
全詩以太平景象為背景,通過四夷來朝、處理政務輕松、君主明智無為等細節,突出君主圣明。語言莊重典雅,是典型的頌美雅詩,體現了古代雅樂'美盛德之形容'的功能。
鵲既鳴鵲鵲,鴉則鳴鴉鴉。禾山四打鼓,趙州三吃茶。春來花處處,云散月家家。達磨當年無板齒,祇應特地過流沙。
五五二十五,乖龍不為雨。沙石欲生煙,稻麻將槁死。山僧有個七字頂輪王陀羅尼,能破龍宮。開蟄戶,斥雷師,驅電母,布慈云而灑甘露。唵蘇嚕悉哩蘇嚕。
云山偶爾遭攧,臂痛不可勝言。府教揮金辦供,殷勤咨請談禪。禪禪,不在拈槌豎拂,亦非作用周旋。不在揚眉瞬目,亦非文字語言。祇據現成公案,自然七方八圓。
在云門得之,則曰一句三句。在法眼得之,則曰惟心法門。在溈仰得之,則曰父慈子孝。在臨濟得之,則曰三要三玄。在曹洞得之,則有偏正回互。在天下老和尚得之,則有問答機緣。在云山得之,則全提正令于人天之上。在府教學士得之,則致吾君于堯舜之前。在現前大眾得之,則隨宜應用。在太孺人黃氏得之,則生于忉利諸天。
禪禪,綿綿密密,密密綿綿。渡水胡僧無膝褲,東村王老屋頭穿。拈來一一中的,不妨似箭離弦。脫或躊躇擬議,迢迢十萬八千。
語是謗,寂是誑。不語不寂,轉增虛妄。春風吹落桃李花,淡煙疏雨籠青嶂。向來云岫訪雷峰,朔風吹雪落長松。今日雷峰訪云岫,無限春光滿巖竇。機鋒互換主賓分,八兩元來重半斤。
墾土誅茆作佛宮,栽田博飯與君同。夢中十載因緣盡,又拄烏藤過別峰。臨岐一句如何說,此去平分江上月。千里同風事宛然,云山雖別何曾別。
別不別,鷺鷥飛入寒江雪。與么文彩,甚生標格。直下承當,迥超言默。休卜度,世間那有揚州鶴。一身與世等委蛇,萬事隨緣即安樂。
無意來時卻宛然,有心用處還應錯。錯錯錯,莫莫莫,近日秋林多葉落。鐵牛飛過洞庭湖,西山走入滕王閣。一拳拳到黃鶴樓,一踢踢翻鸚鵡洲。玉麟掣斷黃金鎖,大丈夫兒得自由。
福星分野大江東,道味蓬山聚話中。
漠漠暮云詩興感,依依何日酒樽同。
虛心無我爰咨度,養氣知言協粹沖。
望切袞歸基宥密,可能無夢到周公。
吾祖昔葬龍腰峰,石邊種子今作松。吾家舊住鳳池曲,庭前種筍今成竹。
人生變幻那得知,兒時自謂長若斯。一朝蹉跎各老大,況乃落魄天之涯。
天之涯,何淡蕩,功名未睹心猶壯。母在寧論鮑叔心,官卑不改陶潛況。
去年風雷建中過,斗酒慇勤奈別何。老樵丈人發詩篋,萬素將軍贈劍歌。
別來欲度云霄里,羽翼空摧溟渤水。鴻雁天邊落日低,鹡鸰原上秋風起。
冕旒二子近何如,客久都門未得書。馬首明朝忽西去,何由見爾唾成珠。
仙風自灑落,古氣更清深。
雕幾薦六瑚,定無塵土侵。
儒生傳舊法,君子愛初心。
愿令百世下,重聽云韶音。
妾心如垂楊,不系羈人夢。
昨日東風生,絲絲為君動。
馀寒接夕雨聲頻,卻喜星回霽色新。
不向盤鈴看傀儡,且將詩句賽童侲。
律窮尚戀半宵臘,歷換先開十日春。
得歲不須憐失歲,白頭曾作少年人。
重巖行樂處,回首但云陰。
別我歲華改,逢君秋色深。
出門遍衰草,托足惟空林。
欲謝人間世,論文與素心。
錦纜牽情,芳樽怕唱驪歌曲。一天風雨送將歸,極浦湘裙綠。
堤畔誰催華轂,真碾破、離愁萬斛。胡天雁到,江渚潮生,遲君寸牘。
渺渺浮蹤,幾時共剪西窗燭。琵琶江山笛樓中,直恁歡情促。
往事題襟不復要,花前獨酌。月下孤吟,相思更續。
亂云拂袖。百感新疏酒。愁外西山如客瘦。一角修眉還斗。
無言獨立青菭。高城畫角聲催。指與斷鴻歸路,夕陽依舊宮槐。
水面光初亂,
風前影更輕。
背鐙兼背月,
原不向人明。
積素迷天路渺漫,蹣跚敗履獨禁寒。
埋馀馬耳尖仍在,灑到烏頭白恐難。
空望奇軍來李愬,有誰窮巷訪袁安。
松篁挫抑何從問,縞帶銀杯滿眼看。
晉祚安危只此行,
坦之何必苦憂驚。
謝公合定寰區在,
爭遣當時事得成。
亂絮繁華春更煙,一枝裊裊獨風前。玉園忽漫無顏色,徐步看君卻自憐。
若使姚黃無魏紫,孰容傾國復傾城。接枝一任今人笑,不墜花王萬古名。
莫道清平調獨狂,牡丹元不與昭陽。后來亦是先花葉,誰醉君王玉笛傍。
秦地洛陽俱寂寞,圃開周國復天香。童時及見流傳譜,萬意千心足斷腸。
漫山故國花無數,客舍河頭今數株。絕代色孤終不掩,丹葩綠葉錦心須。
遠望平疇莽蒼間,
花開蕎麥雪斑斑。
微陽不改青云色,
卅里煙嵐大武山。
三毬輥動錯流傳,
大用何曾得現前。
千五百僧無頓放,
累人走得腳皮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