餞上饒推幕葉西澗召為國子錄二首 其二
客有攜來端水珉,天然中界玉圭形。
送君早入薇垣紫,結(jié)劄先登藜閣青。
要看濡毫香典籍,直須提筆福生靈。
端凝正笏如山立,匪石斯心社稷經(jīng)。
客有攜來端水珉,天然中界玉圭形。
送君早入薇垣紫,結(jié)劄先登藜閣青。
要看濡毫香典籍,直須提筆福生靈。
端凝正笏如山立,匪石斯心社稷經(jīng)。
客人帶來端州的美石,它天然中間界限分明如同玉圭的形狀。送您早日進入中書省,率先在藏書的藜閣任職。期待看到您蘸筆書寫讓典籍散發(fā)香氣,更要提筆造福百姓。您端莊凝神持笏站立如山,有堅如磐石之心來謀劃國家大事。
端水珉:端州的美石,端州以產(chǎn)硯石聞名。
玉圭:古代帝王、諸侯舉行儀式時用的玉制禮器,此處形容石頭形狀。
薇垣:即紫微垣,這里借指中書省。
結(jié)劄:率先、帶頭。
藜閣:漢代劉向于成帝時,校書天祿閣,有老人燃藜授書,后以“藜閣”指藏書處。
濡毫:蘸筆。
正笏:持笏端正。
匪石:《詩經(jīng)·邶風·柏舟》有“我心匪石,不可轉(zhuǎn)也”,表示意志堅定。
社稷經(jīng):謀劃國家大事
此詩是詩人為友人葉西澗被召為國子錄而作的餞行詩。當時友人即將前往朝廷任職,詩人寫下此詩表達送別之情和對友人的美好祝愿。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并表達祝愿。其特點是語言典雅,用典豐富,體現(xiàn)出較高的文學素養(yǎng)。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展現(xiàn)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往和情感表達。
三生杜牧垂綸手,
渠自長安障日頭。
我意從來端易敗,
分司御史莫來休。
獨立堤邊思悄然
滄桑今古嘆前賢
過橋側(cè)見巢堂燕
已覺傷心到酒邊
春雨春風斷客魂
小窗岑寂度晨昏
紅稀綠暗添新恨
病過花時未出門
品茶先品水,
水佳味乃全。
晨興汲甘井,
一勺手自煎。
適意豈必酒,
飲中亦云仙。
安得蘭溪水,
到此冰雪天。
置符信可調(diào),
今無蘇子賢。
燕臺北望薊城山,
飲馬城邊驅(qū)馬還。
前度錦車休出塞,
將軍近在草橋關(guān)。
城邊飲馬莫辭遐,
將采燕山二月花。
日在陣前誰見敵,
薊門關(guān)外盡風沙。
洛下耆英社,商家版筑廬。寸心留白發(fā),遺澤滿蒼梧。杖履三朝客,咿唔一老儒。壽夸孫似祖,何必事嗟吁。
鄉(xiāng)射推三老,前朝衰令身。胸藏千載事,眼見百年人。蔬素多貽谷,羹墻重采蘋。天涯型范遠,瞻望卻傷神。
濃陰似水,正疏疏雨過,涼生高樹。滿徑苔錢鋪翡翠,恰好攜琴閑住。云影拖藍,山光蘸碧,淺暈雙眉宇。焦桐倦理,鴨爐煙燼香炷。
堪嘆海上情移,鐘期已杳,誰是知音侶。舊調(diào)悲涼彈不得,忍把冰弦重撫。淚濕紅綃,徽停綠綺,冷落瀟湘譜。空林人靜,夕陽凄對無語。
山城霽景重陽后,與客攜尊共賞秋。
高棟落成來燕雀,戍樓重起擁貔貅。
飛空瀑布明如練,環(huán)列群峰翠欲浮。
滿目桑麻沾雨露,憑欄傾耳聽民謳。
人作文園臥,秋風到客帷。
懷人驚節(jié)序,病骨仼支離。
樹墜霜前葉,荷殘雨后枝。
朝來過二仲,濁酒正堪攜。
□愛□囂隔,相過丈室間。
鶯花三月暮,燕笑一樽閒。
□借城頭樹,青分雨外山。
坐來心更遠,新句好同刪。
為愛空林月,深宵幾度看。
不甘泫露冷,轉(zhuǎn)見鬢云繁。
望久澄青漢,呼來涌玉盤。
方知明凈境,如現(xiàn)寶光寒。
嘆息吾家老鄭君,
三年孤鶴困雞群。
天教此地蘇司業(yè),
與對當時鄭廣文。
侵曉為春開繡戶。人面上、微噴煙雨。桃花生恐早飛紅,故不肯、輕輕吐。
有人酣睡慵如許。纏錦被、不知天曙。竹雞只管緊催春,偏咭咭、窗前語。
谷城山下路蒼蒼
獨對高峰吊憤王
當日拔山矜意氣
祇今殘隴牧牛羊
風聲悲似騅嘶月
嵐色寒猶劍吐芒
空養(yǎng)全鋒誇得鹿
長陵秋草幾斜陽
七校儀陳羽衛(wèi)閑,驚看晨雪滿玄關(guān)。光含綵仗翻披外,影度朱衣拜舞間。競?cè)腓_交御氣,真成玉殿引仙班。祈壇報積千田素,定豫天威咫尺顏。
綺陌初零暝不分,琳宮向曙益繽紛。旌旄并動飄揚氣,佩笏齊沾點綴文。未折瑤華遺遠道,空吟玉樹感奇芬。愿占改歲豳農(nóng)兆,休問當年蔡將勛。
十里南來道,
初逢第一州。
地因蘇子重,
江替老瞞羞。
路轉(zhuǎn)淮山□,
天開楚岸浮。
吾無赤壁賦,
聊亦駕扁舟。
彩霞倒映落晴溪
金色茫茫過眼迷
忽地魚蝦翻水濁
亂推萍藻各東西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