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元前三日習儀朝天宮值雪二首
七校儀陳羽衛閑,驚看晨雪滿玄關。光含綵仗翻披外,影度朱衣拜舞間。競入璇臺交御氣,真成玉殿引仙班。祈壇報積千田素,定豫天威咫尺顏。
綺陌初零暝不分,琳宮向曙益繽紛。旌旄并動飄揚氣,佩笏齊沾點綴文。未折瑤華遺遠道,空吟玉樹感奇芬。愿占改歲豳農兆,休問當年蔡將勛。
七校儀陳羽衛閑,驚看晨雪滿玄關。光含綵仗翻披外,影度朱衣拜舞間。競入璇臺交御氣,真成玉殿引仙班。祈壇報積千田素,定豫天威咫尺顏。
綺陌初零暝不分,琳宮向曙益繽紛。旌旄并動飄揚氣,佩笏齊沾點綴文。未折瑤華遺遠道,空吟玉樹感奇芬。愿占改歲豳農兆,休問當年蔡將勛。
第一首:七校儀仗排列整齊,羽衛清閑,清晨驚見大雪落滿朝天宮的門庭。雪光映照彩仗,在翻飛的披帛外流轉;雪影掠過朱衣,在朝拜起舞間浮動。眾人爭入玉臺,交融著帝王的氣息;真如置身玉殿,引領著仙人的班次。祈壇的瑞雪覆蓋千畝田地,定能讓帝王龍顏大悅。第二首:繁華的道路初落雪時暮色難分,道觀破曉時雪更繽紛。旌旗同動,飄起漫天雪氣;佩笏盡沾,綴滿點點雪紋。未折雪花寄遠人,空自吟誦玉樹感嘆奇香。愿這雪兆示新年農事豐收,不必再提當年蔡將的功勛。
七校:漢代有中壘、屯騎等七校尉,此處指排列整齊的儀仗隊伍。
羽衛:帝王的儀仗衛隊,因以羽飾旌旗得名。
玄關:指朝天宮的門,此處代指宮闕。
璇臺:玉臺,形容雪后臺榭的潔白。
豳農:指農事,《詩經·豳風》多寫農事。
瑤華:傳說中玉的精華,此處喻指雪花。
蔡將勛:可能用典,泛指過去的軍功,與“豳農兆”形成今昔對比。
此詩作于正元(正月初一)前三日,詩人參與朝天宮習儀(練習朝賀禮儀)時偶遇大雪,有感于宮廷禮儀的莊嚴與瑞雪的吉兆而作。反映了古代宮廷在重要節令前的禮儀準備活動及文人對自然景象的敏銳觀察。
全詩以“值雪”為線索,前首側重描繪習儀場景與雪色交融的莊嚴,后首轉向雪落的動態與詩人的聯想,既展現宮廷禮儀的規范,又借瑞雪表達對農事豐收的期待,體現了詩人對國事民生的關切。
異縣羈棲久,高樓有所思。
江流殘雪凈,鳥沒夕陽遲。
搖落逢時序,艱難出鬢絲。
誰云天下士,貧賤欲何之。
見說紅塵罩九衢,貪名逐利各區區。
論得失,問榮枯,爭似儂家占五湖。
今年今夕送
明歲明晨迎
只此憂勤念
乾乾無滅生
吐飯成蜂驚《抱樸》
唾盤為獺說樊姑
漫將狡獪矜奇術
我亦能拋米作珠
吾人為學學為人,要學為人莫遠人。耳目聰明今現在,言談抵對更何真。此時豈屬修為力,當處無勞說夢頻。識得便從如此去,康衢擊壤做堯民。
感慨千年絕學來,徒將影響自疑猜。懸思妙悟翻成寐,更說真修轉屬乖。萬里只從跬步去,六經都把現前該。平平是法無凡圣,直向羲皇未畫開。
無圣無凡無不同,希賢希圣錯施功。身心背戾從茲起,夢覺紛紜何處通。云物浮游山自定,江流蕩漾月還空。半生學道吾何有,只是當年未發蒙。
一樣風光處處同,誰因彼此自分封。既知飛躍皆吾性,卻為愚柔有別功。氣質標題原宋語,誠明色目自中庸。中庸宋語都推卻,半夜聲來何處鐘。
柳絲何意。百尺閑垂地。收拾春光都是你。只有春愁還系。
小橋流水無聲。和云和雨分明。不愿生同舞絮,如何死化浮萍。
絕壑春林映綠,半山曉霧迷紅。長憶西巖夢覺,小舟欸乃聲中。
隱隱遙分樹色,蕭蕭似聽風聲。何處江傾海墮,隔山霧白煙明。
追飾崇湯沐,遺芳藹禁闈。
秋原森羽衛,夜壑掩容輝。
睿藻悲難盡,公宮望不歸。
笳簫向煙霧,疑是綵鸞飛。
善應隨流妙意深,
明明一箭中紅心。
當鋒不是由基眼,
對面鐵山高萬尋。
我貧無酒為君歡
渴夢相從碾鳳團
薄暮白衣才有饋
試令分減愧酸寒
銅鞮葛公子,
逢掖魯諸生。
淮海推能賦,
江津返獨行。
劍鳴秋氣早,
馬躍暮云平。
看爾持雙璧,
秦人待客卿。
憶數年間,為汗漫游,輕去其鄉。正城樓入夜,無邊草白,關河放溜,極目沙黃。廣武山雄,碻磝路隘,何必愁人始斷腸。風吹盡,是三河俠少,六郡名王。
牛衣仍臥王章。笑病馬依然戀戰場。恰何來同調,金荃一卷,重逢高會,紅燭千行。風刮琵琶,霜枯篳篥,又惹歸帆帶雨張。頻回首,是難忘官閣,酒綠茶香。
渺渺凌波去絕蹤,每看遺掛恨重重。魂同睡蝶招難返,血比啼鵑拭更濃。黃土有情封玉骨,青銅無計鑄花容。君行正近高唐路,腸斷巫陽第幾峰。
一別妝樓閉寢門,梨花風雨泣黃昏。蚌枯滄海珠無淚,魚葬青山玉不溫。金谷尚傳三斛價,羅幃空負十年恩。春來忍看孤飛燕,恐是嬌姬戀主魂。
久矣摳衣闕過庭。
柴門松徑已新開,
舊日求羊亦不來。
雙鶴至今猶戀主,
早晨放去夕飛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