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以謬作數種并總所奏藁遺參贊高紫微聞以閱讀未及賜報平日正病無人為過目者茲不特餉所有別白半生漫浪筆研間為不虛矣因贈二首 其一
夜半軍書尚掣鈴,想應攲枕夢難成。新涼頗復欺長夏,舊事何妨閱短檠。
人說文衡真有托,公于詩卷若為評。復襄遺跡今如許,試考當時六萬兵。
夜半軍書尚掣鈴,想應攲枕夢難成。新涼頗復欺長夏,舊事何妨閱短檠。
人說文衡真有托,公于詩卷若為評。復襄遺跡今如許,試考當時六萬兵。
夜半時分軍中文書仍在緊急傳遞,想來您斜倚枕頭難以成眠。初秋的涼意仿佛在調侃漫長的夏日,不妨就著短燈翻閱舊日的事宜。人們說文章評判有您可托付,不知您對我的詩卷作何評價?收復襄陽的遺跡如今這般模樣,不妨考察當時那六萬士兵的過往。
掣鈴:古代傳遞緊急軍報時搖鈴示警,代指軍書緊急傳遞;
攲枕:斜靠枕頭;
短檠(qíng):矮燈架,此處代指燈光;
文衡:文章評判的標準,借指評文的權威;
復襄:指歷史上收復襄陽的戰役
此詩為劉克莊贈予參贊軍事的高紫微(或指高定子)之作。詩人將自己的詩文、奏稿相贈,因對方尚未回復,故寫詩表達對其評閱的期待,同時借'復襄遺跡'等句,關聯當時軍事背景,反映詩人對國事的關注。
全詩緊扣贈詩主題,既關涉文事往來(請友人評閱詩卷),又延伸至歷史軍事(追懷復襄之戰),體現了劉克莊作為文人的敏銳與對國事的關切,語言平實而意蘊深沉。
儀甫秉忠信,神明自來舍。
絳灌雖不容,蠻貊皆從化。
榮名任紛糾,道性常閑暇。
傳語當途人,無為勞嘆咤。
圣主欲東封,憐君四護戎。
鄉心經霸岸,詩思省豳風。
舊業今成旅,朱顏已變翁。
忘懷一杯酒,閑夜與誰同。
玉堂四字重千金,宸翰親揮賜禁林。
地望轉從今日貴,君恩無似此時深。
宴回上苑花初發,麻就中宵月未沈。
衣惹御香拖瑞錦,筆宣皇澤灑春霖。
院門不許閑人入,仙境寧教外事侵。
我直承明逾二紀,臨川實動羨魚心。
幽棲帶郭半山峰,密意虛懷莫可同。
事到定中消息靜,景于吟處煉磨空。
玲瓏色淡松根月,敲磕聲清竹罅風。
獨坐獨行誰會我,群星朝北水朝東。
征帆初掛酒初酣,暮景離情兩不堪。
千里晚霞云夢北,一洲霜橘洞庭南。
溪風送雨過秋寺,磵石驚龍落夜潭。
莫把羈魂吊湘魄,九疑愁絕鎖煙嵐。
進退應須與智論,浮萍自在為無根。
埽門何太拋途轍,解珮猶能棄渥恩。
草徑旋封迷舊跡,苔階亂織露新痕。
不唯此景供游賞,無限煙蘿盡一吞。
南國佳人字玉兒,芙蓉雙臉遠山眉。
仙郎有約長相憶,阿母無猜不得知。
夢里行云還倏忽,暗中攜手乍疑遲。
因思別后閑窗下,織得回文幾首詩。
野景陶情皆得意,凡夫舉目盡堪愁。
秦川幾度埋番骨,棘路還曾聳玉樓。
幻體不知波上沫,狂心須認鏡中頭。
浮生役役貪榮者,求到真空卒未休。
危嶺如登百尺樓,千般異景望中收。
浮生但向忙時過,萬事須從靜處休。
道直豈教容鬼怪,理平唯祇使魔愁。
空門莫說無知己,滿目松蘿是我儔。
之子敷王澤,迢迢蜀棧東。
頒條有余刃,對酒與誰同。
身占賢良籍,家傳道德風。
遠民思靜理,即此是陰功。
千途盡向空源出,萬景終歸一路通。
忽爾有心成大患,坦然無事卻全功。
春開小岫調新綠,水漾漂霞蘸晚紅。
莫道境緣能幻惑,達來何處不消融。
四野豁家庭,柴門夜不扃。
水邊成半偈,月下了殘經。
雖逐諸塵轉,終歸一念醒。
未知斯旨者,萬役盡勞形。
南國求良牧,中朝輟諫官。
君恩偏念遠,臣節豈辭難。
騎影過梅嶺,溪聲上贛灘。
曲江宜訪古,韶石好憑欄。
詩景緣情遠,民心逐政寬。
衰翁尋舊分,為致葛洪丹。
詞筆凌云正后生,安貧守道住神京。
昔年南國無虛譽,今日終朝有令名。
楊柳岸邊揮袂去,木蘭舟里載書行。
琴堂莫作多時計,碧落方開萬里程。
乘興西游誰與同,一囊詩藁一枝筇。
厭棲廬岳蓮花社,卻訪南山紫閣峰。
懷古有時應悵望,尋幽何處不從容。
關中風物常牽夢,老臥閑曹轉放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