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二首 其二
五五二十五,擊碎虛空鼓。
大地不容針,十方無寸土。
春生夏長復何云,甜者甜兮苦者苦。
五五二十五,擊碎虛空鼓。
大地不容針,十方無寸土。
春生夏長復何云,甜者甜兮苦者苦。
五五相乘得二十五,仿佛要擊碎那象征虛空的鼓。大地看似廣闊卻容不下一根針,十方世界都沒有一寸土。春天萬物生長夏天蓬勃,這又何須多言,甜的自然甜,苦的自然苦。
五五二十五:一種具有象征意味的表述,在佛教語境中有特定寓意,可能暗示某種圓滿或規律。
虛空鼓:象征虛幻不實的事物。
大地不容針:形容一種空明、無物可容的境界。
十方:佛教術語,指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十個方位。
春生夏長:指春天萬物萌生,夏天成長,是自然規律。
偈通常是佛教僧人的悟道之語。此偈創作背景可能是作者在修行過程中,對佛法有了深刻領悟,以簡潔的語言表達對世界本質、自然規律和人生苦甜的看法。由于資料有限,具體創作時間、地點難以確定,但應處于佛教修行、交流的環境中。
這首偈以獨特的語言闡述佛理,主旨是讓人認識到世界的虛幻和自然規律的不可違。其特點是簡潔明快,用常見事物和現象表達深刻思想。在佛教文學中有一定價值,有助于修行者理解佛法要義。
詩翁愛酒典衣沽,六子將孫侍燕居。
正要白家醇釀法,不須劉德偽金書。
廚經雪后炊無黍,門近淮瀕食有魚。
何以獻公尋一物,庾郎三韭載盈車。
鼻觀分明到眼驚,
他心通盡意身生。
憑誰拈笑分賓主,
水月空輪掛寶瓔。
后山死后無重九,留句千年待鄭公。
南菊自知徵士意,北風猶想大王雄。
公詩王道真難學,臣筆傳人兩未窮。
我亦逢辰工感賦,恨無健氣敵秋嵩。
歸去好,竹暗小堂東。積潤乍過梅子寸,醒松又起稻苗風?;ǚ磐砹旨t。塵夢斷,心與海鷗同。短袂竹冠喬木下,窄衫草屨秘流中。人事不相通。
堪憶處,墻繞院西樓。紅樹窗前花斗錦,碧天簾外月如鉤。時序總悠悠。銷減了,少小舊風流。午摘珠蘭才被浴,晚開茉莉更梳頭。同坐看牽牛。
多病后,翻會記當年。錦薦壸觴芳草地,畫船簫鼓杏花天。旋煮虎跑泉?;厥淄?,云水路三千??v使客帆歸渚上,問誰沽酒候江千。煙柳正飛綿。
初睡起,晴日一竿多。嫩筍青茭才出土,紅菱碧藕半浮波。柳外有鳴梭。風色好,弱體恰輕羅。團扇圍棋閑永書,竹床湘簟臥清和。不問世如何。
茆舍畔,森木暗明湖。雨足東疇牧晚稻,霜沾別圃刈香蔬。舉網得江鱸。落照后,?菜集盤盂。少婦金環能約酒,幼兒玉盌解呼蒲。還羨早朝無。
內官飛騎入松林,寺里華鐘吼法音。五百高僧齊上殿,紅袈裟里間泥金。
香臺百尺擁雕欞,一朵青蓮出紫庭。龍輦先登開善塔,鸞旗猶駐翠微亭。
小筑數椽近竹西,
主人抱膝賦薰兮。
泠然欲御長風去,
一笑何煩過虎溪。
頭童齒豁發星星,一路陽關不忍聽。
終是余生蒙雨露,幾曾天意任雷霆。
桂姜到老猶含辣,蒲柳先秋恐易零。
見說鄰翁真好學,雪深三尺尚窮經。
怒發君山俄見赤,
威驅海石亦遭鞭。
儒生曰山東無盜,
方士云海中有仙。
楚尾同分野,湘源昔未經。
云根連水白,山面向人青。
乳竇穿巖腹,松陰護草亭。
讀書行萬里,小轎辟疏欞。
當歸遮莫換將離,此意山靈許默知。
海上青桐是同調,江南紅豆最相思。
休回念我能添病,除卻懷君不賦詩。
秋亦知人情緒惡,芭蕉窗下雨絲絲。
端門授命有云礽,
一脈微言我敬承。
宿草敢祧劉禮部,
東海絕學在毗陵。
昔也聞名誦子虛,今來白頷隔城居。
新詩解道論頭句,舊客仍移把臂書。
北郭高風真隱豹,南州循政喻烹魚。
歸時見說臨川路,父老爭留太守車。
煙舫織。蕩破滿湖輕碧。一片樓臺空翠滴。兩峰連樹失。
簾外荷香堪裛。檻底魚游爭識。釵漾菱花鬟影濕。鏡里隨風入。
武夷山水真殊絕,幾曲溪流幾峰別。蒼巒碧澗兩斗奇,六六三三互明滅。
遙憶鴻蒙判古初,二儀中敞萬象羅?;煦缯l當鑿鬼斧,微茫直欲倒天河。
朝暉暮靄景物變,左睨右矚神情眩。淡淡煙籠玉女鬟,斑斑苔繡鐵佛面。
媧煉功成勢造天,錦屏翠嶂挾飛仙。懸崖蛻骨紛靈異,藏舟架壑何嶙峋。
青蔥轉盻不可了,巨靈雕鎪亦太巧。秦封漢祀已茫然,玉函金檢空瑤草。
古人好事今人賡,巉巖絕壁皆題名。千載風流足佳賞,高山流水含真精。
我生好古耽奇癖,圖經方志恣攀歷。間關問道來紫陽,棹歌九曲詢遺跡。
殷殷簫鼓泛中流,木蘭之枻沙棠舟。振衣遙指昆侖頂,浮白聊為汗漫游。
虹橋幔亭事已往,玉蟾瓊琯憐吾黨。止止堂前拜致辭,愿驂鸞鶴徼靈爽。
須臾引入上清家,酌我瓊漿乘彩霞。浮丘勾漏儼伯仲,刀圭細細談河車。
至人玄默有深旨,風塵局促誠吾恥。行驅雞犬來相隨,盧敖策杖從茲始。
春風伴我到僧家,嘆息無名供佛花。劉子枕糟非枕酒,陸生論水不論茶。
少多何必求玄鵠,一二唯當較白沙。更恨老年難得睡,因君茗粥恨無涯。
信美江山非我家,興亡忍問后庭花。明時不見來求女,儉德唯聞罷貢茶。
鹢首千重能破浪,馬蹄萬里正便沙。煩君識取人才盡,白首飄零漫海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