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舊夢
纖袿一抹限紅墻
暗里溫柔別有鄉
浴室喜無通德侍
壁衣偷把彥回藏
蓮房久禁閒蝴蝶
桐樹新棲小鳳凰
今日分明轉惆悵
雙峰如雪射窗光
纖袿一抹限紅墻
暗里溫柔別有鄉
浴室喜無通德侍
壁衣偷把彥回藏
蓮房久禁閒蝴蝶
桐樹新棲小鳳凰
今日分明轉惆悵
雙峰如雪射窗光
輕薄的衣袂一抹被紅墻阻隔,暗處的溫柔另有一番天地。浴室里慶幸沒有通德那樣的侍女,壁衣后偷偷藏起了彥回。蓮房長久禁閉了閑游的蝴蝶,梧桐樹上新棲著小鳳凰。今日卻分明轉為惆悵,雙乳如雪映著窗上的光。
纖袿(xiān guī):輕薄的衣袖或衣服。
限紅墻:被紅墻阻隔限制。
通德:借指貼身侍女,典出漢成帝時班婕妤《自悼賦》中“陳女圖以鏡監兮,顧女史而問詩”,或代指監視者。
彥回:南朝褚淵字彥回,此處或借指所戀之人,代指隱秘的情事對象。
蓮房:蓮蓬,此處喻指女子居所或隱秘空間。
雙峰:隱指女子雙乳,以“雪”形容其潔白。
此詩或為詩人回憶年輕時一段隱秘的情感經歷所作。詩中“暗里溫柔”“偷藏”等詞暗示情事的隱秘性,“今日惆悵”則表明時過境遷,舊夢難追,可能創作于詩人晚年或離情之后,借舊夢抒發對往昔的懷念與現實的感慨。
全詩以“紀舊夢”為題,通過細膩的場景描寫(紅墻阻隔、浴室藏人、蓮房桐樹等),回憶舊情的甜蜜與隱秘,末句“轉惆悵”筆鋒一轉,突出物是人非的失落。語言含蓄而生動,用典自然,情感真摯,是一首典型的懷舊言情之作。
英雄困厄豎子貴,丈夫滅盡須眉氣。
鐘生乃獨以髯豪,況復奮髯敢論事。
少年浩歌蒼梧怨,地老天荒寫幽恨。
掉頭不住出國門,濩落故山髯尚健。
髯參不為為髯仙,滄桑轉眼年復年。
金丹未成髯已戟,兒女牽挽難登天。
掀髯大笑世人惑,流傳髯論極豪墨。
髯乎其善保此髯,勿與纖兒爭白黑。
世間不見虬髯公,扶馀坐失無英雄。
超倫軼群有髯在,令我神往滄溟東。
一口空齦兩鬢星,可能知己不凋零。那堪此夜山陽笛,吹到原頭病鹡鸰。
偷得余生能幾時,不須腸斷為分離。唯愁業識難憑據,枉向泉臺無會期。
一訃驚傳漸已真,但來相慰各沾巾。誰能洗卻關情話,祗道乾坤無此人。
當時奉諱十年強,何夕何曾不對床。但落人間成聚散,更堪天地兩茫茫。
久將情字付莊周,有淚何曾汗漫流。今日淚來禁不得,始知真痛在心頭。
端坐能拋火宅身,共言前路不迷津。惟憐忍位無無著,那可翛然送世親。
澹圃煙波似輞川,薋園花木小平泉。而今總是銷魂地,斷送余生蠟屐緣。
新詩十卷寫初成,滴淚和丹字字評。喚作家雞應不分,風神多自濟南生。
初從六季仿先秦,晚節成風妙斲輪。若使余年天假后,老夫甘作衛夫人。
容易金門四掛冠,不言田里起家難。前頭正是云霄路,收拾雄心付蓋棺。
尚憶當年廢蓼莪,凄然吊影兩湘累。那知白日回光處,已傍崦嵫奈爾何。
子猷當日痛人琴,剛是乾坤死別心。若使彈成山水調,更應腸斷為知音。
尚書阡柏紫云屯,新奉君王表墓門。莫較生前供養日,九泉先得侍晨昏。
談玄未竟又談禪,似凈身心未了緣。何事又添名理障,病中猶著望崖編。
晨朝煮粥啖饑貧,夕向寒林施鬼神。豈是好生非帝意,不教留卻善緣人。
支分身后析秋毫,爾自從容見似勞。慚愧老夫臨去日,一抔黃土聽兒曹。
晨晡一哭淚全枯,淚到枯時氣稍蘇。無奈陡然沖念發,數聲天際雁行孤。
一病經年百感侵,到頭方驗道根深。銀臺化佛空勞至,不解無生忍處尋。
長將勇退抑飛騰,火色鳶肩未可憑。別有數行家國淚,宋文皇帝語王弘。
欲將何物擬傳真,遺墨縱橫妙絕倫。不展如何便忘卻,展來一字一傷神。
當時得御李龍門,愛爾長呼小陸云。今日人間留不得,可應相替一修文。
閩海諸生雅并奇,山摧斗折為君悲。那知匹練吳門馬,發白顏公在此時。
遺書一字不關情,相度須宏士氣平。縱美茲言誰為達,阿兄無意問燕京。
四十金緋已嘆遲,腰章一紀未全移。莫言卿少年仍老,得老于今也不悲。
碧蘆青柳不宜霜,染作滄洲一帶黃。
莫把江山誇北客,冷云寒水更荒涼。
休論莫莫與休休,老眼逢春且暫留。
未必馀寒更能久,祇因殘蕊易為揉。
及時行樂何妨剩,感物興懷漫自愁。
南北生涯等羈旅,定應無著是清流。
萬頃東湖下,曾門起大家。
子孫昌世業,文字作生涯。
堂后萱猶樹,庭中桂欲華。
惜哉時不待,誰忍送悲笳。
輕舟搖漾釣絲風,野水如天一鏡空。盛世明廷正招隱,渭川當復夢非熊。
桐江東望水滔滔,千古風流夢寐勞。漢室中興功莫比,云臺未似釣臺高。
白月黃昏聽唱歌,沙頭人問得魚多。紛紛世事塵迷眼,煙水生涯可奈何。
家近瀛洲海上灘,漁燈共語夜闌珊。三年遠作淮山客,秖欲歸來把釣竿。
貪得真迷境,持平實悟門。
未妨人負我,各要子生孫。
動輒聞誰死,猗嗟幸獨存。
榮華何足記,衰悴不須論。
紅塵十萬入招提,花木陰陰可杖藜。
三徑風煙人世外,五陵秋色帝城西。
青山欲共深公買,翠竹多逢阮籍迷。
一臥云房心便息,更從何處覓丹梯。
乍把瓊枝恍舊游,平生左袒為劉侯。即看竹素千秋事,能廢江湖萬古流。
鷗侶共依天上座,雁聲孤□月中樓。新詩大有牢騷語,翻耐高歌散旅愁。
青編數卷敵華林,腹笥居然寫賦心。自昔詞壇憎百六,不妨天柱聳千尋。
龍文忽照干將曲,鶴唳今聽谷水陰。卻笑安仁秋興作,只傷留滯宦情深。
朝看云出山,
暮看云歸壑。
悠悠千載心,
孤寄在高閣。
一徑登危獨惘然,重關寂寂鎖寒煙。
遺民老剩頭間雪,戰地秋閑郭外田。
聞道無人隨匹馬,曾經六月墮飛鳶。
殘碑灑盡諸軍淚,苔蝕塵封四十年。
虛名為累愿偏賒,回首償來兩鬢華。
無祿頗能誇健飯,不官轉免運移家。
十行新秫醅香釀,一掬秋菘摘露芽。
無事遣閑忙底事,夜燈農譜手頻查。
南為吳水北燕云,結伴登臨喜得群。
七十二泉從此合,三千馀路恰平分。
安瀾已下褒封詔,沉璧無煩草檄文。
惟有仲宣行役苦,登樓久已悔從軍。
蓋海旌旗辟道開,
巨輪擘浪炮鳴雷。
西人柄酌東人酒,
長記通盟第一回。
紛紛到底不如休,空把閒心見便留。
昨日白消行處去,今朝綠遍定誰揉。
且從寂滅翻千偈,安用深湛詠四愁。
我坐言多欲無語,每慚佳思枉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