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化存公作竹林新亭雪庵雪林二老同賦次韻
西舍東鄰杼軸空,道人滿腹貯清風。竹林笑指歸來路,約與禽魚一飽同。
年來幽事慰心期,已有溪云彷佛知。不似山南似山北,直須拄杖叩門時。
西舍東鄰杼軸空,道人滿腹貯清風。竹林笑指歸來路,約與禽魚一飽同。
年來幽事慰心期,已有溪云彷佛知。不似山南似山北,直須拄杖叩門時。
西邊東邊的鄰居家織布機都已閑置,修道之人心中卻裝滿高潔的清風。在竹林中笑著指引歸來的路徑,相約與飛禽游魚共享這滿足的時光。年來幽居的樂事慰藉了內心期待,連溪上的云兒似乎也已悄悄知悉。這里不似山南倒像山北的清幽,正該拄著拐杖前來叩門探訪。
杼軸(zhù zhóu):織布機的部件,代指紡織生產,此處指鄰居家無紡織活動,生活困頓。
道人:修行之人,此處或指興化存公、雪庵、雪林等修道者。
幽事:隱居中的閑適之事。
心期:內心的期待。
彷佛:同“仿佛”,似乎、好像。
拄杖:拄著拐杖,此處指閑適或年邁的狀態。
此詩為次韻酬和之作,當是作者應興化存公之邀,與雪庵、雪林二老共題竹林新亭時所作。結合“杼軸空”或反映當時民間生計艱難,而作者與修道者相交,寄情自然,追求精神的高潔與隱逸之樂。
詩通過對比鄰里困頓與道人清風,凸顯精神富足;以幽居樂事、溪云知意等細節,展現隱逸之趣。語言平實,意境清幽,是酬和詩中自然流暢的佳作。
廿載神相接,方壺步后塵。
人間云物變,我輩性情真。
淥酒頻燒燭,青山許卜鄰。
明年重問渡,不復嘆迷津。
我行復至郡,舍館臨官市。
市言雖雜亂,亦復有至理。
諍詞何紛紛,半是村農子。
懦拙易成忿,忿息訟方始。
云從去歲來,日日向城里。
良田半已典,豈不思秉耒。
今春多夜雨,農事家家起。
未得見長官,胥吏來無已。
識得拄杖子,被拄杖子縛。
不識拄杖子,亦被拄杖子縛。
不是弄潮人,徒勞遭點額。
白道徐流過五重,青春繡甲隱蒙茸。歸驄莫緩游鄉日,噪鵲長看小喜峰。
獨上偏頭笑一回,娘娘灘上繡旗開。金珠不施從軍婦,順義夫人眼里來。
周原開隴隧,鹵部葬名臣。北極履聲絕,東朝車跡湮。藏舟移夜壑,棲鵩去承塵。共看劉寬墓,碑陰幾許人。
平生性忠厚,所守必尊君。面實賢愚混,心惟白黑分。事光中執法,書集右將軍。天意苦埋沒,北邙松柏墳。
高高驪山上有宮,朱樓紫殿三四重。
遲遲兮春日,玉甃暖兮溫泉溢。
裊裊兮秋風,山蟬鳴兮宮樹紅。
翠華不來歲月久,墻有衣兮瓦有松。
吾君在位已五載,何不一幸乎其中?
西去都門幾多地,吾君不游有深意。
一人出兮不容易,六宮從兮百司備。
八十一車千萬騎,朝有宴飫暮有賜。
中人之產數百家,未足充君一日費。
吾君修己人不知,不自逸兮不自嬉。
吾君愛人人不識,不傷財兮不傷力。
驪宮高兮高入云,君之來兮為一身,君之不來兮為萬人。
破除百卉發孤芳,
造化工夫有抑揚。
平易堂中無個事,
一枝相對吐清香。
清華園里客,萬里橋西家。
教授勞仍健,奔波意自遐。
思精明治道,詩美醉流霞。
一貫天人理,頻煩賦落花。
十年失恃慈顏隔,顧我還從夢里來。猶是幼時歡樂境,渾忘今日死生哀。荒村舟楫魂何處,游子衣裳線久摧。一掬窮途飄泊淚,無由拋灑向泉臺。
糟糠怕憶舊酸辛,草草浮生了夙因。卻感隨姑來慰我,相悲作客是窮人。后妻前子雖無隙,破硯殘書不療貧。夢里已知君故鬼,片時相對倍相親。
簾外游絲飛去了。打疊閑愁,斷送啼鶯曉。
一曲畫欄銀月小,玳床人倦殘春杳。
生怕金鈴催宿鳥。叫過三更,月與花都少。
斜倚博山幽恨悄。雙眉做就堆煩惱。
我本山中客,荒居猿鶴鄰。
蒼茫春色晚,寥落別愁新。
心折遠游子,寒驚獨夜人。
何因遣岑寂,不惜苦吟身。
秋千搖影月微明。
到閑庭。絕人聲。
一點紅燈,依約綠窗楞。
敲遍闌干佯不應,撥蘭燼,倦盈盈。
鏤管拈沉綠,春裙剪淡黃。描花隱約寄柔腸。要繡紅蓮雙朵、蓋鴛鴦。
倦起憑雕檻,閑行轉曲廊。櫻桃欲謝惜年芳。獨立無人深院、看斜陽。
圣人謀庶先籌富,
此地全須用教先。
禮義分明廉恥重,
海邦倉廩本天然。
武夷之山天下奇,溪流九曲清漣漪。峰巒秀拔聳霄漢,仙靈往往來棲遲。
大王峰高號天柱,玉女亭亭更媚嫵。弱水源通天鑒池,升真洞接蓬菜圃。
訪道曾聞十二仙,披衣同謁魏子騫。龍潭領得飛升訣,凡骨一蛻三千年。
幔亭開宴曾孫列,凌空萬仞虹橋設。賓云幾曲彩霞飛,鐵笛一聲山石裂。
翠屏丹灶尚依然,悠悠往事人空傳。控鶴大仙緲何去,誰能契此清都緣。
馮生名掛天臺藉,足躡天梯訪仙跡。崖頭招鶴鶴初還,巖下搴華華吐色。
箕踞長吟看水簾,一編寄我西來鶼。安得乘風振羽臂,與君重訪張金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