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社日效宛陵先生體四首 其三 社酒
農家耕作苦,雨旸每關念。
種黍蹋曲糵,終歲勤收斂。
社甕雖草草,酒味亦醇釅。
長歌南陌頭,百年應不厭。
農家耕作苦,雨旸每關念。
種黍蹋曲糵,終歲勤收斂。
社甕雖草草,酒味亦醇釅。
長歌南陌頭,百年應不厭。
農家耕種勞作十分辛苦,雨水和晴天都時刻牽掛著他們的心。他們種植黍米來制作酒曲,一年到頭都辛勤地收獲糧食。社日的酒甕雖然制作得很粗糙,但釀出的酒味道醇厚濃烈。人們在南邊的田頭放聲高歌,這樣的生活就算過一輩子也不會厭煩。
雨旸:指下雨和天晴,比喻莊稼的好壞與天氣相關。
蹋曲糵:制作酒曲。蹋,同“踏”;曲糵,酒曲。
社甕:社日用來裝酒的甕。
醇釅:酒味醇厚濃烈。
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體驗鄉村生活之時。古代社日是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分為春社和秋社,春社在立春后第五個戊日。在社日,人們會舉行祭祀活動,飲酒作樂。詩人或許在春社日看到農家的生活狀態,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展現農家生活,突出了勞作與享受的平衡。其特點是質樸寫實,生動刻畫了鄉村社日景象。在文學史上體現了對平凡農家生活的關注,豐富了田園詩的內容。
墳柏起陰風,舟行謁祭同。
鄉人今變俗,孝女舊沈躬。
名寄長江遠,神還野廟空。
尚余黃絹字,零落斷碑中。
東坡粟已黃,西疇稻堪獲。
農家慶豐年,茅茨舉杯酌。
復喜官家用賢相,奮發天威去元惡。
詔書寬徭榜村路,悍吏不來雞犬樂。
兒童牧牛舍牛舞,翁媼賽神聽神語。
飲則食兮福鄉土,五日一風十日雨,萬歲千秋戴明主。
東東魏國之云仍,一清不減玉壺冰。
生平閉戶養真素,隠節久為人所稱。
遠來訪我青蓮嶂,道骨仙風極閑曠。
正是秋風落葉時,坐石分題語尤壯。
奈何??合還又分,匆匆不得盡殷勤。
如今相憶難相見,日日長歌日莫云。
吟車曾到社橋來,不見山人乞食回。
荒沼秋深蓮已謝,寒林冬近菊初開。
句引淵明無酒琖,觀迎元度但茶杯。
尋盟卻喜梅花發,日日論詩坐碧苔。
春去無緣得暫留,意行曉到古原頭。
落花隨水如多怨,老柳因風不奈愁。
鵑聲作意歸何許,蝶夢無憑覺即休。
林叟相逢俱一笑,都緣彼此是同流。
吾心偏向靜,物外寄柴荊。
山意深方好,溪源遠自清。
余生惟欠死,眾慮已皆平。
隠者宜無跡,人休問姓名。
路轉新塘曲,舟通別墅幽。
覺華嚴佛地,梵放雜漁謳。
秔稌連疇晚,菱渠四澤秋。
竹坡今不作,清淚落菟裘。
盤谷住來深,余生任陸沈。
自知塵外趣,消盡世間心。
林靄飄成畫,風泉寫入琴。
清猨亦可愛,旦莫發長吟。
泊舟青林傍,日入風色莫。
翩翩群鳥歸,各以類相聚。
我生獨何為,孤立寡良遇。
落落天壤間,真如惠王瓠。
苦吟復誰聽,直道遭時惡。
齒豁眼已昏,鬒發坐成素。
躑躅中夜起,霑衣苦多露。
仰視天一方,繁星不知數。
故鄉何由返,年老忘歸路。
良宵苦無悰,明朝又何處。
余生但迍邅,百念空回互。
感激動悲歌,鄰舟還詬怒。
吞聲入篷底,局促似罝兔。
行役古所嘆,人生亦多誤。
適時非所長,靜地閱流光。
舊燕無留影,新鴻有斷行。
交朋皆謝往,老大足悲傷。
彊詠多羞澀,追思亦易忘。
空山一草廬,住來忘歲月。
孤身同夢幻,兩鬢任霜雪。
紛紛蠻觸爭,頗若大瑣屑。
予雖知其然,不欲有分別。
夏日烈烈揚暉光,陽氣入土土力強。
望秋三日雨滂滂,庶物浡然俱阜昌。
雨旸時若異咎恒,秔稻薿薿如人長。
西風朝夕吹新涼,風來已作酒飯香。
老農再拜謝穹蒼,此去足以供烝嘗。
只今吏卒多豺狼,唯恐肆威加奪攘。
一粒不得入我腸,父子悲啼茹糟糠。
愿將此意達君王,毋官貪冒官循良。
閑身孰能鞿,蕭散隨所欲。
涼風入芒屨,緩步秋塘曲。
清波淡無涯,于以滌心目。
魚鳥亦忘情,何如在濠濮。
初聞萬馬聲,漸覺似長城。
遠自三山起,高連兩岸平。
凌風添怒勢,映日作虛明。
若是吳胥魄,如何渡越兵。
幽徑任蓬蒿,衡門閉亦牢。
駒寒宜在谷,鶴倦懶鳴皋。
老樹根流髓,重崖石長膏。
樵童更閑靜,聽我讀離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