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娥廟
墳柏起陰風,舟行謁祭同。
鄉人今變俗,孝女舊沈躬。
名寄長江遠,神還野廟空。
尚余黃絹字,零落斷碑中。
墳柏起陰風,舟行謁祭同。
鄉人今變俗,孝女舊沈躬。
名寄長江遠,神還野廟空。
尚余黃絹字,零落斷碑中。
墳前柏樹間吹起陰冷的風,我乘船前來和眾人一同拜謁祭祀。如今鄉里人的習俗已改變,孝女曹娥當年卻投江自盡。她的名聲隨長江流傳久遠,神靈已去只留下空蕩蕩的野廟。只還剩下如黃絹題詞般的文字,零落地留在斷碑之中。
謁祭:拜謁祭祀。
沈躬:投江自盡,“沈”同“沉”。
黃絹字:指絕妙好辭。傳說蔡邕曾在曹娥碑上題“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隱“絕妙好辭”之意。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曹娥是東漢時期的孝女,投江尋父尸而死,后人立廟紀念。詩人可能在游覽曹娥廟時,看到廟宇的現狀和當地習俗的變化,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緬懷孝女曹娥,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與用典結合。它反映了歷史的變遷和人們對孝行的銘記,在同類題材詩歌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玉露澄天宇,金風凈月華。滿庭秋色木犀花。記得謫仙初下、五云車。才業追前輩,人門屬當家。壽觴無惜醉流霞。聞說姓名潛護、有籠紗。
屈曲清溪十里長,凈涵天影與秋光。此行卻在樊川尾,稻熟魚肥柿子黃。
癖愛詩書苦未休,肯將俗事掛心頭。等閒痛快語言外,那見雨來和麥流。
手種桃李非無主,野老墻低還似家。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江鷗斜日浪清淺,巖桂小窗香有無。
百萬齋才了正因,大緣倏舉只逡巡。鑿將瑪瑙一方石,鐫作龍華百尺身。天竺江山增秀麗,西湖風月愈清新。色聲不動操能事,可是僧中英特人。
珠幕綺筵圍繞。個里有人同笑。發秀被肩蛾淡畫,曼睩膩顏尤好。憶滿院、紅芳爭比貌。連夜都開了。疊砌紫苔錢小。不放履鴛重到。一晌幾曾親夢見,傳信也無青鳥。樂事盡隨枝葉槁。花徑空如埽。
鵑吊月,鳥呼風。駿骨龍媒,翠華西巡天廄空。血殷宮錦障泥紅。渥洼神物在,感懷同。花唾碧,淚珠紅。裥衩仙裙,絳河春潮波不通。甃苔凄映綺疏櫳。石華誰攬袂,問修容。蟬鈿委,鳳幃空。結綺臨春,景陽歌殘沉斷鐘。落紅驚葉舞回風。御溝長蹀躞,水西東。麟髓簏,獺脂筒。剪發涂眉,脫簪非關秋扇風。卻憐金井墜芳桐。繞闌悲露草,兩心紅。瓊淚赤,砑箋紅。錦臆纏綿,一篇無題詞思慵。卻愁難寄此心同。為君歌讀曲,夢魂中。鶯燕老,鳳鸞空。舊色羅裙,酒翻慵歌休洗紅。織愁如醉曲塵風。撇波魚尾赤,病秋蓉。辭鳳輦,泣鮫宮。凍合銀瓶,竟床馀香分綠熊。麝塵棲簟掩熏籠。幾人簪白柰,吊驚鴻。
行盡平岡十里間,好山迎我翠相環。九疑更在云深處,祇恐天高不可攀。
竹外梅花,檀心玉頰春初透。一池風皺。妙語天生就。有個人人,裊娜靈和柳。君知否。目成心授。何日同攜手。
西征已度故關山,秋雨零零路屈盤。受盡艱辛心不足,解程又展畫圖看。
從渠舊隱擅清修,我愛吾廬溪上幽。一幅霜林長短樹,幾灣煙葦去來舟。買魚釀秫作新節,招鶴訪梅遲小留。卻憶故山懷故老,寧忘嫠緯念宗周。
雖被風霜競欲催,皎然顏色不低摧。已疑素手能妝出,又似金錢未染來。香散自宜飄淥酒,葉交仍得蔭香苔。尋思閉戶中宵見,應認寒窗雪一堆。
玉局曾經拜老君,子孫今尚寶玄文。要知龍虎山前意,但看空中數片云。
井花汲水銀瓶冷,雁字吹高玉露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