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李參政晚春湖上口占十絕 其十
潼關殺氣渺春陰,
渭水泱泱柳色深。
為問草廬人起否,
漢家遺老尚謳吟。
潼關殺氣渺春陰,
渭水泱泱柳色深。
為問草廬人起否,
漢家遺老尚謳吟。
潼關彌漫著肅殺之氣,春日的陰霾顯得格外深沉,渭水浩浩蕩蕩,岸邊柳色濃郁。我想問那隱居草廬的人是否已經起身,漢朝的遺老們還在吟唱著往昔的故事。
次:和詩的一種方式,依照別人詩的韻腳作詩。
潼關:關名,在今陜西省潼關縣北,是古代重要關隘。
殺氣:肅殺之氣,常指戰爭氛圍。
渺:悠遠、渺茫。
春陰:春天的陰霾。
渭水:即渭河,黃河最大支流。
泱泱:水流廣闊的樣子。
草廬人:可能指隱居之人,此處或許暗指有才能、可匡扶社稷之人。
漢家遺老:指前朝遺民。
由于缺乏具體信息,推測這首詩創作于一個局勢動蕩的時期。可能當時社會面臨著戰爭威脅,詩人期望有賢才能夠出來拯救時局,同時對前朝的輝煌有所懷念。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時局的關切和對賢才的渴望。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和用典,通過描繪特定的景象和運用歷史典故來傳達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社會的思考。
時人若要學長生,先是樞機晝夜行。
恍惚中間專志氣,虛無里面固元精。
龍交虎戰三周畢,兔走烏飛九轉成。
煉出一爐神圣藥,五云歸去路分明。
南湖二月雨晴天,兩兩相隨錦翼鮮。記得曾于何處見,桃花浪里釣船邊。
杜若靡蕪綠滿洲,東風春水拍天流。雙禽不受人拘束,宿食飛鳴得自由。
昔去全無消息。重憶。如月似花人。每逢良夜得相親。風雨暗相聞。
春草繡裙尋遍。誰見。歌舞下姑蘇。屧廊香徑夢來無。何況是鈿車。
小龍湫瀑遠如煙。近挹珠璣落半天。沁心灑面一欣然。
碧染塵襟穿萬竹,紅烘霞嶂醉千年。楞嚴十種枉稱仙。
杲日既升,我徒既盈。
愿言斯適,至樂無聲。
撫躬增愧,臨深可驚。
盥至于再,潔誠愈孚。
帝用祗薦,靈咸嘉虞。
騰歌臚歡,會于軒朱。
觀厥颙若,受福之符。
豈有聲難定,緣知聽未真。
苦將階下意,說與夢中人。
風露初侵夜,星河欲向晨。
玉墀他日好,亦未稱間身。
東觀何如雙樹家,絲絇歸踐故園沙。靜知水鏡中人物,香識爐煙上鬢華。盡有春風飛燕子,豈無詩興到梅花。自憐老子歸來晚,不得追隨八月槎。
官閑無事只深禪,齋戒何曾廢客煙。總是老夫貪佛日,未妨天眼識公年。江湖滿意藏詩笥,鷗鳥無心傍客船。參井黃昏云霧里,光明猶有一燈傳。
峨嵋天際月華涼,同上南樓望帝鄉。
東壁云霞新翰墨,西風禾黍舊宮墻。
魚鳧乍辟憐三戶,駿骨難求負九方。
惟有百花潭尚在,共攜杯酒問滄浪。
煙柳回塘,飏畫槳聲中,簽翠低展。客與香迷,一舸鏡瀾徐轉。
鶯語燕語難分,但醉倚、好花人面。數舊游彭蠡舟系,忘了小姑偷眼。
四愁平子吳歈遣。漫沈吟、玉樓歌按。越娥佩響從歸去,春共橫波遠。
空付媚粉暗塵,蕩冶葉、倡條零亂。問半眉山色,船唇篷背,黛痕誰見。
不隨南雁渡長沙,脫冕來乘薄笨車。
能忍朝饑何必吏,堪娛萊彩便為家。
世情空逐浮云幻,壯志難回白日斜。
同是故鄉歸未得,上林金樹愧棲鴉。
青梅一樹暗疏欞,桂戶銅鋪畫亦扃。
映日簾波搖細細,隔花香霧起冥冥。
前塵恍惚曾游月,昔夢依稀是謫星。
竹密枝繁迷路久,不關容易動金鈴。
精衛已銜石,阿香休踏車。
網羅四壁蜴,鼓吹一庭蛙。
樹拔藤猶蔓,欄崩藥未芽。
庾郎問鮭菜,笑指水梭花。
同是無成力未衰,青銅終日照虬髭。
酒曾西蜀壚邊醉,簫亦東吳市上吹。
血浸眼中飛作淚,愁纏筆底寫成詩。
粵臺煙樹蕭條盡,不待秋風已共悲。
衡茅頗幽獨,物景資所好。
脩篁清風來,遠渚曉煙冒。
才短難趨時,囊空不憂盜。
靜幾無纖塵,焚香讀真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