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寶月三藏大禪師
五峰習圣罷,干竺化身歸。
帝子傳真印,門人哭寶衣。
一囊窮海沒,三藏故園稀。
無復天花落,悲風滿鐵圍。
五峰習圣罷,干竺化身歸。
帝子傳真印,門人哭寶衣。
一囊窮海沒,三藏故園稀。
無復天花落,悲風滿鐵圍。
在五峰修習圣道結束,禪師像從天竺化身歸去。皇帝賜予真傳法印,門下弟子哭悼禪師的法衣。禪師的行囊隨他沉入大海,三藏經典在故鄉也越發稀少。再也不見天花飄落,悲風充滿了鐵圍山。
五峰:可能是禪師修行之地。
干竺:即天竺,古印度。
帝子:指皇帝。傳真印:授予佛法真傳的印信。
寶衣:禪師的法衣。
一囊:指禪師的行囊。
三藏:佛教經典的總稱。
天花:佛教傳說中諸天為贊嘆佛說法而散下的花。
鐵圍:鐵圍山,佛教傳說中圍繞世界的大山。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知,寶月三藏大禪師應是得到皇帝認可、有一定影響力的高僧。詩人在其圓寂后,有感而發創作此詩,表達對禪師的追思。
這首詩主旨是哀悼寶月三藏大禪師的離世。其突出特點是通過對禪師經歷和身后之事的描寫,展現出佛法傳承的重要與艱難。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當時佛教文化在詩歌創作中的反映。
只了年年作逐臣,
衣冠襤縷面埃塵。
偶逢令尹留連我,
不畏狂生點涴人。
新竹出短籬,
亭亭如織翠。
明月升東軒,
竹影宛在地。
銅硯磨松煤,
濡毫寫其意。
清幽固可嘉,
愛此堅貞志。
沈沈風雨此高樓,
嶺學真當絕續秋。
萬古曲江詩不廢,
九天屈子涕難收。
韓陵有石寧堪語,
珠海投鞭倘斷流。
不見老成徒悵望,
欄桿北望是神州。
軒廡千尋碧
江山一抹紅
微吟接僚友
健啖趁群童
戀別猶能暫
論歡昔已通
更憑將此況
遠問霅溪翁
風露枯腸里,
宮商兩翼頭。
壯號森木晚,
清嘯茂林秋。
犧牲既成,
籩豆有楚。
摐金擊石,
式歌且舞。
追懷懿德,
令聞令儀。
靈兮來格,
是享是宜。
毒龍受人制,
猛虎受人擒。
智勇俱無用,
蛀蟲暗生心。
我聞舒五指,化作獅子雄。能令眾醉象,敗竄頭籠東。何不敕獸王,俾當敵人沖?
我聞觕大力,手張祖王弓。射過七鐵豬,入地千萬重。何不矢一發,再張力士鋒。
我聞四海水,悉納毛孔中。蛟龍與魚鱉,眾生無不容。何不口一吸,令化諸毛蟲?
我聞大千界,一擊成虛空。譬擲陶家輪,極遠到無窮。何不氣一噴,散為鞞藍風?
我聞三昧火,燒身光熊熊。千眼金剛杵,頭出煙焰紅。何不呼阿奴,一用天火攻。
我聞安息香,力能敕毒龍。尾擊須彌山,波濤聲洶洶。何不呼小婢,悉遣河神從?
我聞阿脩羅,橫攻善見宮。流盡赤蚌血,藕絲遁無蹤。何不取天仗,壓制群魔兇?
我聞毗琉璃,素守南天封。薜荔鳩槃茶,萬鬼聲喁喁。何不飭鬼兵,力助天王功?
惟佛大法王,兼綜諸神通。聲聞諸弟子,遞傳術猶工。如何斂手退,一任敵橫縱。竟使清凈土,概變腥膻戎?五方萬天祠,一齊鳴鼓鐘。遙望西王母,虎齒發蓬蓬。合上皇帝號,萬寶朝河宗。佛力遂掃地,感嘆摧肝胸。
病篤辭臺席,
明年遂失襄。
少容公展布,
豈遽國危亡。
此老為微子,
吾君類偃王。
欺孤木綿鬼,
寸斬亦何傷。
蹇驢同過碧云重,不是關中是洛中。杖履如逢巖穴士,好令咫尺上虛空。
憶曾跨蹇渡臨濠,萬木云山舞翠濤。千古莊周勞夢寐,畫圖時復倚秋高。
去年今日犬臺上,紗縠禪衣造膝時。
巖階豈無群獬廌,凝聽清禁漏聲遲。
嫌如絳灌阻長沙,不惜伾文占禁衙。
霜鬢雪眉憂國瘦,委蛇中度激昂差。
鳳德棲棲覽九州,尊王所以事諸侯。
《春秋》獨盛公羊學,竟取何休說黜周。
捐灰徙木意無已,敢議廟中羔兔蛙。
在昔圣人刑兩觀,不搜根柢治萌芽。
法如日月食于私,別立條流但售欺。
世有龍鐘周伏柱,不忘數典是吾師。
會盟定用國成子,筦計無如范大夫。
萬族戴天無怨苦,一人稽古定吁謨。
吳興峴山色,不減襄陽紫。氣馀清和候,人是東南美。亦有艖頭鳊,佐之若下醴。炊煙隔嶺出,漁唱菰蘆起。醉謂故所知,何必羊叔子。
改席延緒飔,披襟向晴昊。日染馀不水,煙平浮玉島。顧見青芙蓉,了了透蘋藻。季重追舊歡,巨卿吐新好。勿云興易盡,新月在前道。
海國東南自一涯,
故鄉何處夢中賒。
祇應腸斷無歸路,
卻有游魂得到家。
仙骨已看成槁木,
世緣真信是空花。
惟馀手植波羅樹,
葉葉風吹自怨嗟。
一疏真教佛可焚,中朝無地得容君。
孤臣去國關初雪,逐客呼天岳不云。
金石流傳鸚鵡賦,風雷趨奉鱷魚文。
尋碑獨向城東路,古木蕭蕭冷夕曛。
寺背城闉客到稀,白云終日鎖禪扉。幾人冒雪尋僧話,何處凌空有錫飛。西域路遙惟葬履,南華歲久不傳衣。三生石上誰同坐,說著無生忘卻歸。
來游我尚記孩提,塔頂分明鸛雀棲。法自黃梅傳嶺外,人從郴水住湘西。九天月照千江白,一樹花開五葉齊。多少古碑遭劫火,姓名何用壁間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