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侍香山何夫子燕寶綸閣
平津東閣侍文雄,春轉堯蓂一葉中。
獻歲醁醽開白獸,后車云水葉非熊。
黃金未變千門柳,綵勝先馳五夜風。
誰掌絲綸歌九德,鳳池清露濕蘭叢。
平津東閣侍文雄,春轉堯蓂一葉中。
獻歲醁醽開白獸,后車云水葉非熊。
黃金未變千門柳,綵勝先馳五夜風。
誰掌絲綸歌九德,鳳池清露濕蘭叢。
在平津東閣侍奉文章大家,春天已悄然來臨。新年伊始,美酒開啟白獸樽,隨從車駕如同云水中的賢才。千門萬戶旁柳樹還未變綠,五彩勝幡已在五夜風中飄動。是誰執掌帝王詔書歌頌九德,鳳池的清露打濕了蘭草叢。
平津東閣:指漢代公孫弘的東閣,后泛指接待賢才之所。
文雄:文章大家,這里指香山何夫子。
堯蓂:傳說堯時的一種瑞草,這里借指春天來臨。
醁醽(lù líng):美酒名。
白獸:白獸樽,古時一種酒器。
后車:隨從的車駕。
非熊:指賢才。
綵勝:即幡勝,一種用彩紙或絹帛剪成的裝飾品。
絲綸:指帝王的詔書。
九德:古代認為人應具備的九種品德。
鳳池:指中書省,這里代指朝廷。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推測是在新年(元日)時,詩人在寶綸閣侍奉香山何夫子,在這樣的場合下,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可能當時社會處于相對穩定的時期,朝廷重視人才,詩人借此詩表達對賢才和朝廷的贊美。
這首詩主旨在于歌頌賢才和朝廷,展現新年的新氣象。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豐富、語言華麗。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廣泛影響力,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在特定場合的創作風格和情感表達。
六度莫先慧,三風尤惡頑。
此心朗如鏡,磨盡青銅斑。
微利毫發計,虛名分寸攀。
朝市多此人,平地劍門關。
老夫一丘壑,轍跡無往還。
彼哉峴山泣,況乃泣牛山。
聚土成山勢,高低山意濃。
危巖分古洞,小石疊奇峰。
登眺來吟思,經營憶匠宗。
翛然具林壑,吾欲信吾從。
為個朝章束此身,
眼看東路去無因。
歷陽舊客今應少,
轉憶鄰家二老人。
吳門古都會,疇昔記曾游。輕帆卸處,西風吹老白蘋洲。試覓姑蘇臺榭,尚想吳王宮闕,陸海跨鰲頭。西子竟何許,水殿漫涼秋。
畫圖中,煙際寺,水邊樓。叫云橫玉,須臾三弄不勝愁。興廢都歸閑夢,俯仰已成陳跡,家在澤南州。有恨向誰說,月涌大江流。
白發相逢得幾回,
離亭苦勸送行杯。
元龍不識求田意,
徒使青山笑往來。
色染鶯黃,枝橫鶴瘦,玉奴蟬蛻花間。鉛華不御,慵態盡欹鬟。冷淡瑣窗煙霧,來清供、莞爾怡顏。狂蜂蝶,還須斂衽,何得傍高閑。
西山。招隱處,寒云繚繞,流水回環。念風前綽約,雪后清孱。別是仙韻道標,應羞對、舞袖弓彎。懷真賞,今宵歸夢,一餉許躋攀。
陸海數百里,到此勢一束。
連山亙坡陀,層景麗幽矚。
側聞半英雄,于此飽敵鏃。
臥龍失其侶,漢社遂終屋。
斜陽銜祠宇,豐碑峙林麓。
老樹號秋風,疑是炎精哭。
潑黛堆藍景一新,是天有意畫良辰。
煙絲嬲樹如游妓,春氣蒸山似醉人。
狼籍花香蜂使潑,浪傳風信鵲矜神。
孤吟我笑蘇和仲,散艇鳴金趣未真。
東南紫氣動江關,玉舄飄飄遂不還。
謾憶鶴歸華表柱,更傳仙在沃焦山。
松梢花落禽銜去,石上芝生客到扳。
今古蒼茫俱莫問,何如散發弄潺湲。
定是當時有難疑,一賢指畫眾肩隨。
而今縱有人揮麈,問者為誰聽者誰。
使君自說未更事,足認使君自老成。年來頗訝當途客,欲將矯拂輔升平。
錢谷元非吾分外,握算亦能助太平。學術多君非口耳,此行認取舊書生。
感君遇我特從容,愧我疏庸百未通。宇宙之間大有事,煩君細問白沙翁。
薄福住楊歧,年來氣力衰。
寒風凋敗葉,猶喜故人歸。
啰啰哩,拈上死柴頭,且向無煙火。
托跡從嘉遁,居心合守謙。
畋漁憑典籍,饜飫仗齏鹽。
蠻觸毋相斗,熊魚未可兼。
古人吾尚友,高枕到羲炎。
玉斧初騎御,
通明暫住居。
翛翛輕吹度,
灑落碧華珠。
蠔墩墩畔話鄉關,
滿眼滄桑客退閑。
不是爭墩王介甫,
與君各自占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