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二首 其一
潑黛堆藍景一新,是天有意畫良辰。
煙絲嬲樹如游妓,春氣蒸山似醉人。
狼籍花香蜂使潑,浪傳風信鵲矜神。
孤吟我笑蘇和仲,散艇鳴金趣未真。
潑黛堆藍景一新,是天有意畫良辰。
煙絲嬲樹如游妓,春氣蒸山似醉人。
狼籍花香蜂使潑,浪傳風信鵲矜神。
孤吟我笑蘇和仲,散艇鳴金趣未真。
西湖的湖光山色如潑上青黛、堆起藍綠,景色煥然一新,像是上天有意要描繪這美好時刻。如煙的柳絲纏繞著樹木,仿佛是出游的歌妓;春天的氣息彌漫在山間,好像讓山巒都沉醉了。花香雜亂地飄散,引得蜜蜂忙亂;風信傳遞,喜鵲也顯得神氣十足。我獨自吟詩,笑著覺得蘇軾駕著小船鳴鑼開道游玩的趣味并不真切。
潑黛堆藍:形容西湖的湖光山色,青黛和藍綠的色彩濃郁。
嬲(niǎo):糾纏、纏繞。
狼籍:雜亂、散亂。
蜂使潑:形容蜜蜂忙碌的樣子。
浪傳:隨意傳遞。
鵲矜神:喜鵲顯得神氣。
蘇和仲:即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和仲是其字。
散艇鳴金:指蘇軾乘船游玩時鳴鑼開道。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中描繪的西湖春景來看,應是詩人在春日游覽西湖時所作。當時可能社會相對安定,詩人心情愉悅,陶醉于西湖的美景之中,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以西湖春日美景為主題,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西湖的生機與活力。詩人獨特的視角和活潑的語言,使詩歌別具一格。在文學上,體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敏銳感知和獨特的審美情趣。
北去南來無定居,
水流云在意何如。
湖邊倘有西飛雁,
只寄詩筒莫寄書。
頻年施教在華東,
早譽名師化雨功。
料得宏猷還展處,
萬枝桃李向春風。
重謁巖祠曉,山云淡欲收。
門庭森竹柏,俎豆肅春秋。
道際明時重,人知正學求。
疏慵虛典教,俯仰益含羞。
十載乍相見,居然猶敝裘。青誰嗣宗眼,白有子卿頭。
幕府如論舊,轅門或見收。便能譏陛楯,雨不善身謀。
蹭蹬霜毛益,彷徨一刺陳。自憐侯白口,不救范丹貧。
老作錢唐夢,寒思黍谷春。留侯有前箸,借爾辨如神。
一鞭風月鬯{讠金}懷,鐙仗縱橫夾道排。貼地霜華塵不起,輕車軋軋上天街。
行行繞道出長安,緩步虹橋過石欄。踏遍午門門外月,一房爐火待迎鑾。
兩行星燧問霓旌,雞唱東方尚未明。萬騎趨風千仗肅,耳根但聽馬蹄聲。
龍樓鳳闕郁崔巍,鐘奏重門已洞開。警蹕漸稠人漸密,紅云高擁翠華回。
萋萋春草憶王孫,寶劍豐城氣尚存。何日芳尊同北海,更遲明月賦西園。通家未滅千秋誼,宗國何殊九命恩。片刺似將毛遂薦,知君不數著平原。
大江西下水縈繚,帝子層城倚碧霄。七啟賦成應自獻,八公山在可誰招。空令白雪爭雄長,未必明珠久寂寥。匣里龍唇曾試否,強將流水為君調。
九日若無詩與酒,
人生如此定凡人。
我師子美牧之者,
郪縣齊山句尚新。
丈人零落曉星馀,張老猶堪載后車。燭目錦云盤一誥,隨身明月動雙琚。君門擬上承恩頌,官舍時翻訓子書。暫出還歸應有道,不勞猿鶴怨郊居。
都城相別幾年馀,何日追隨長者車。舊語有緣陪玉屑,新詩無力報瓊琚。山中酒熟長開社,海上鴻歸一寄書。白發可能忘帝力,時應飛夢繞宸居。
尋山問水尚精神,
矍鑠哉翁近九旬。
一笑掀髯心自得,
不離奇處是天真。
城北城南楊柳枝,
金陵三月雨如絲。
天涯有客應惆悵,
正是江南草長時。
人去塔鈴無語,禪關草翳,久閟幽光。倦羽投林,徵歌調不成商。
陽幽明、鷲靈降嶺,報消息、鳥使窺窗。思微茫。追摹杖履,如見羹墻。
回翔。羅浮仙種,縱非佛國,亦算仙鄉。管禿腸枯,文章借彼衣裳。
漆園夢、深慚變幻,滕閣畫、借染丹黃。墨淋浪。高僧傳在,千古栴香。
明月逗疏簾,夜沉沉,扶起一枝纖影。微步慣凌波,寒窗里、合伴梅花凄冷。
風裳水佩,珊珊瘦骨疑扶病。洗凈鉛華清欲絕,果似神仙孤迥。
前身應是飛瓊,照亭亭、一片水痕如鏡。粉靨漫疑愁,蕭疏處、誰識孤高情性。
迢迢銀浦,魂歸那更游塵境。風雪天涯寒欲勒,又被素琴彈醒。
蟾宮兄弟滿清都,
競向花前醉索扶。
昨夜碧桃源里去,
蕊香多少上蜂須。
他鄉作客四經秋,
不少新愁與舊愁。
待得花開春已暮,
夢醒蚨蛺悟莊周。
南園之南草如茵,迎風晚步清無塵。
不得與爾同歡欣,又疑天上有飛云。
一片世間來作人,飄來飄去殊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