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
書生豈必便鞍馬,
上將何妨解佩刀。
漢高犒師憂灞上,
屈瑕舉趾狃蒲騷。
千金裘敝吾將老,
兩石弓開客自豪。
擒縱應須籌策定,
莫煩西顧圣心勞。
書生豈必便鞍馬,
上將何妨解佩刀。
漢高犒師憂灞上,
屈瑕舉趾狃蒲騷。
千金裘敝吾將老,
兩石弓開客自豪。
擒縱應須籌策定,
莫煩西顧圣心勞。
書生不一定就要騎馬作戰,上將也不妨解下佩刀(轉向文治)。漢高祖到灞上犒勞軍隊時心懷憂慮,屈瑕因蒲騷之戰勝利而驕傲自滿終致失敗。價值千金的皮裘已破舊,我也將逐漸老去;能拉開兩石重弓的勇士,正以此自豪。擒敵或縱敵須用籌謀確定策略,不要讓圣上為西邊的戰事憂心操勞。
鞍馬:騎馬作戰,代指軍事行動。
狃(niǔ):因襲、拘泥,此處指驕傲自滿。
蒲騷:春秋鄖國屬地,今湖北應城西北,屈瑕曾在此勝鄖國,后因驕敗亡。
兩石弓:弓的強度為兩石(約240斤),代指強弓。
西顧:向西邊顧念,指對西部邊境的擔憂。
此詩或創作于作者關注邊事之際,通過對比書生與將領的職責,借歷史典故(如屈瑕驕敗)強調謀略的重要性,反映了對當時軍事策略的思考,希望以籌策定勝負,減輕君主憂慮。
詩中探討書生與將領的不同職責,以歷史典故警示驕兵之患,主張以籌謀定擒縱,體現了對軍事策略的深刻思考與為國分憂的情懷,語言質樸,議論精當。
門外報春牓,喜君天子知。
舊愁渾似雪,見日總消時。
塔下牡丹氣,江頭楊柳絲。
風光若有分,無處不相宜。
高僧不負雪峰期,卻伴青霞入翠微。
百葉巖前霜欲降,九枝松上鶴初歸。
風生碧澗魚龍躍,威振金樓燕雀飛。
想得白蓮花上月,滿山猶帶舊光輝。
得召丘墻淚卻頻,若無公道也無因。
門前送勅朱衣吏,席上銜杯碧落人。
半夜笙歌教泥月,平明桃杏放燒春。
南山雖有歸溪路,爭那酬恩未殺身。
寒節鐘陵香騎隨,同年相命楚江湄。
云間影過秋千女,地上聲喧蹴踘兒。
何處寄煙歸草色,誰家送火在花枝。
銀瓶冷酒皆傾盡,半臥垂楊自不知。
縹緲青蟲脫殼微,不堪煙重雨霏霏。
一枝秾艷留教住,幾處春風借與飛。
防患每憂雞雀口,憐香偏遶綺羅衣。
無情豈解關魂夢,莫信莊周說是非。
拂綠穿紅麗日長,一生心事住春光。
最嫌神女來行雨,愛伴西施去采香。
風定只應攢蘂粉,夜寒長是宿花房。
鳴蟬性分殊迂闊,空解三秋噪夕陽。
包含教化剩搜羅,句出東甌奈峭何。
世路不妨平處少,才人唯是屈聲多。
云來島上便幽石,月到湖心忌白波。
后輩難為措機杼,先生織字得龍梭。
先生不折桂,謫去抱何冤。
已葬離燕骨,難招入劒魂。
旅墳低卻草,稚子哭勝猿。
冥寞如搜句,宜邀賀監論。
寶持多用繡為囊,雙日交加兩鬢霜。
金匣掠平花翡翠,綠窗裁破錦鴛鴦。
初栽連理枝猶短,誤綰同心帶不長。
欲制缊袍先把看,質非紈綺愧铦铓。
青斾低寒水,清笳出曉風。
鳥來傷賈傅,馬立葬滕公。
松柏青山上,城池白日中。
一朝今古隔,惟有月明同。
秦代將軍欲建功,截龍搜兔助英雄。
用多誰念毛皆拔,拋卻更嫌心不中。
史氏只應歸道直,江淹何獨偶靈通。
班超握管不成事,投擲翻從萬里戎。
前心奈兵阻,悔作豫章分。
芳草未歸日,故人多是墳。
帆行出岫雨,馬踐過江云。
此地一罇酒,當時皆以文。
君子三歸擅一名,秋毫雖細握非輕。
軍書羽檄教誰錄,帝命王言待我成。
勢健豈饒淝水陣,鋒铦還學歷山耕。
毛干時有何人潤,盡把燒焚恨始平。
山寒草堂暖,寂夜有良朋。
讀易分高燭,煎茶取折冰。
庭垂河半角,窗露月微棱。
俱入論心地,爭無俗者憎。
紅妝齊抱紫檀槽,一抹朱弦四十條。
湘水凌波慚鼓瑟,秦樓明月罷吹簫。
寒敲白玉聲偏婉,暖逼黃鶯語自嬌。
丹禁舊臣來側耳,骨清神爽似聞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