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南席上詠胡琴妓二首 一
紅妝齊抱紫檀槽,一抹朱弦四十條。
湘水凌波慚鼓瑟,秦樓明月罷吹簫。
寒敲白玉聲偏婉,暖逼黃鶯語自嬌。
丹禁舊臣來側耳,骨清神爽似聞韶。
紅妝齊抱紫檀槽,一抹朱弦四十條。
湘水凌波慚鼓瑟,秦樓明月罷吹簫。
寒敲白玉聲偏婉,暖逼黃鶯語自嬌。
丹禁舊臣來側耳,骨清神爽似聞韶。
一群盛裝的歌女齊抱著紫檀琴身的胡琴,那朱紅的琴弦有四十條。湘水女神凌波鼓瑟也會自愧不如,秦樓的明月下吹簫的人也會停止吹奏。寒冷中敲擊白玉般的琴身聲音格外婉轉,溫暖時琴音如同黃鶯嬌啼。宮廷舊臣側耳聆聽,感覺神清氣爽好似聽到了韶樂。
紅妝:指盛裝的歌女。
紫檀槽:紫檀做的琴身,槽指琴身中空部分。
一抹:這里指彈奏。
湘水凌波:指湘水女神,傳說她會鼓瑟。
秦樓明月:秦樓是傳說中弄玉和蕭史吹簫引鳳的地方,這里泛指吹簫處。
寒敲白玉:形容琴身質地如白玉,敲擊有清脆聲。
暖逼黃鶯:指琴音溫暖如黃鶯啼叫。
丹禁舊臣:指曾在宮廷任職的官員。
聞韶:韶是舜時的樂曲,相傳孔子聽了韶樂,三月不知肉味。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可能是詩人在荊南的宴會上,看到胡琴妓精彩演奏有感而發。當時宴會氛圍熱鬧,胡琴演奏技藝高超,給詩人留下深刻印象。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胡琴妓的演奏技藝。其特點是通過豐富的意象和多種表現手法描繪音樂之美。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經典大作,但生動展現了當時宴樂文化和音樂藝術。
所思勞旦夕,惆悵去湘東。
禪客知何在,春山幾處同。
獨行殘雪里,相見暮云中。
請住東林寺,彌年事遠公。
尋源路已盡,
笑入白云間。
不解乘軺客,
那知有此山。
昨辭天子棹歸舟,家在桐廬憶舊丘。
三月暖時花競發,或在醉中逢夜雪,懷賢應向剡川游。
歲月人間促,
煙霞此地多。
殷勤竹林寺,
能得幾回過。
潺湲寒溪上,自此成離別。
回首望歸人,移舟逢暮雪。
頻行識草樹,漸老傷年發。
唯有白云心,為向東山月。
浦邊新見柳搖時,
北客相逢只自悲。
惆悵空知思后會,
向夕孤城分首處,
寂寥橫笛為君吹。
長恨江南足別離,幾回相送復相隨。
楊花撩亂撲流水,愁殺人行知不知。
荒村古岸誰家在,
野水浮云處處愁。
唯有河邊衰柳樹,
蟬聲相送到揚州。
松葉堪為酒,
春來釀幾多。
不辭山路遠,
踏雪也相過。
獨坐三臺妙,重陽百越間。
水心觀遠俗,霜氣入秋山。
不棄遺簪舊,寧辭落帽還。
仍聞西上客,咫尺謁天顏。
別離非一處,
此處最傷情。
白發將春草,
相隨日日生。
古岸新花開一枝,
岸傍花下有分離。
莫將羅袖拂花落,
便是行人腸斷時。
恨唱歌聲咽,愁翻舞袖遲。
西陵日欲暮,是妾斷腸時。
眇眇天涯君去時,
浮云流水自相隨。
人生一世長如客,
何必今朝是別離。
秣陵春已至,君去學歸鴻。
綠水琴聲切,青袍草色同。
鳥喧金谷樹,花滿洛陽宮。
日日相思處,江邊楊柳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