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山人游中州憑寄張上若同館
軺車憶下午橋莊,痛飲醍醐月正霜。
白發我猶歌偪仄,青山君已定行藏。
滏河春雨騏驎浴,行塢秋煙薜荔香。
滿眼干戈憑問訊,金臺客老意蒼茫。
軺車憶下午橋莊,痛飲醍醐月正霜。
白發我猶歌偪仄,青山君已定行藏。
滏河春雨騏驎浴,行塢秋煙薜荔香。
滿眼干戈憑問訊,金臺客老意蒼茫。
回憶起你坐著輕車下午橋莊的情景,我們暢快痛飲美酒,月光如霜灑下。我已白發蒼蒼,還在困厄中放歌,而你已在青山間確定了自己的行止。滏河的春雨中,駿馬仿佛在沐浴;行塢的秋煙里,薜荔散發著香氣。滿眼都是戰亂景象,只能托你去問候,我這位金臺舊客年老了,心中一片迷茫。
軺車:輕便的馬車。
醍醐:古時指從牛奶中提煉出來的精華,比喻美酒。
偪仄:狹窄,這里形容處境困厄。
行藏:指出處或行止。
滏河:水名。
騏驎:即麒麟,這里借指駿馬。
薜荔:一種常綠藤本植物。
干戈:指戰爭。
金臺:相傳戰國時燕昭王筑黃金臺以接待天下賢士,后泛指招賢之所。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滿眼干戈”可推測當時處于戰亂時期。詩人可能與劉山人、張上若曾有過交往,劉山人要去中州,詩人借此詩托其問候張上若,同時也抒發自己在戰亂中的感慨和心境。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送別劉山人游中州,表達對友人的思念和牽掛,以及對社會戰亂的憂慮。其特點是情感真摯,既有對過往的回憶,又有對現實的感慨。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在戰亂中的心境和情感。
五更爆竹千門響,轟醒陽烏春睡。早涌彤輪,競開朱戶,恰對南山晴翠。
桃符荔粉,喜街影暄妍,簾痕韶麗。多少輕煙嫩靄,做就好天氣。
磨徹菱花雙蒂。繡奩爭早貼,宜春字。畫粉幡兒,銀泥勝子,笑上人頭髻。
年光已在,墻外花須,橋邊蘭蕊。拜罷勝常,臉潮紅似醉。
云門不負者僧來問,未免落在陷阱中。
是你諸人若向者里會得,許你高步毗盧頂。
控飆扇太虛,八景飛高清。
仰浮紫塵外,俯看絕落冥。
玄心空同間,上下弗流停。
無待兩際中,有待無所營。
體無則能死,體有則攝生。
東賓會高唱,二待奚足爭。
暮雨催詩急,江風拂我衣。
山寒人自瘦,地暖竹能肥。
潤葉和甘露,疏鐘隱翠微。
隨緣有墨戲,不必更言歸。
平野山根出,形如一鼓橫。
何人費修琢,真宰自生成。
苔剝青猶好,云深濕不鳴。
太平有樂部,還擬獻承明。
龍孫春吐一尺芽,
紫錦包玉離泥沙。
金刀璀璨截嫩節,
銅錢不與大梁賒。
雪屋臨湖憶系船,柳汀吹絮又經年。白鷗大似知人意,分與滄波十里天。
雨后春湖拍拍流,近門誰系兩三舟。水邊寒食飛雙燕,柳外斜陽臥一牛。
數日東風緊閉門,小桃知有一枝新。花飛不復到老眼,可是春寒欺得人。
倚床相伴一枝藤,強作春游老不能。花底嬋娟詩嫵媚,枕中日月睡瞢騰。
黃蜂歸后燕成家,楊柳初飛一兩花。已是無春可拚得,亂紅何苦惱霜華。
曉鏡煙凝水繞湖,晚汀飛鷺又成圖。早知魚鳥堪同樂,愁得華顛政不須。
兩日東風著意顛,南湖風浪不行船。飛沙走石成何事,吹得楊花也上天。
湖水波連野水邊,欲晴鳩喚未晴天。懶吹云去風無力,打得花殘雨可憐。
一上籃輿雨又來,
前程有定莫關懷。
棲身喜遇長橋好,
坐待高山云霧開。
莽莽青州鼓角悲,東方何事動藩籬。
紓邊未使依疏勒,按劍徒聞討郅支。
豈昧安危關大局,竟難功罪論當時。
降書誰委劉公島,橫海雄風百萬師。
白人宜著紫衣裳,冠子梳頭雙眼長。
新睡起來思舊夢,見人忘卻道勝常。
自君之出矣,
不復理殘妝。
思君如紡線,
一轉一抽長!
凜凜河南已百年,維公高行繼前賢。
早施絳帳崇師席,晚入金華侍講筵。
斯道未傳今逝矣,彼蒼難問竟茫然。
回思昨日論交地,不見牙簽列簡編。
相臣名德圣君稱,
子子孫孫合敬承。
百世衣冠如一日,
堂堂心事待傳燈。
竇圌山外隔仙蹤,明月關頭路幾重。
遙憶故人思故國,且從高躅躡高峰。
千尋飛棧天為盡,萬折危巒鳥不逢。
獨羨陶潛歸去早,一尊何處撫孤松。
相思一夜庭花發。窗前忽認生塵襪。
曉起艷寒妝。雪肌生暗香。
佳人纖手摘。手與花同色。
插鬢有誰宜。惟應潘玉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