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楚野見草花都不能名感賦 其二
紅者亦有萼,翠者亦有英。
彼芳誠自好,愧不能以名。
夫草焉用名,楚產則楚榮。
始憐楚人詞,喻草其鄉情。
目遇即抽思,手搴即發聲。
何必曲相假,外飾衰中誠。
紅者亦有萼,翠者亦有英。
彼芳誠自好,愧不能以名。
夫草焉用名,楚產則楚榮。
始憐楚人詞,喻草其鄉情。
目遇即抽思,手搴即發聲。
何必曲相假,外飾衰中誠。
紅色的花草有花萼,翠綠的花草有花朵。那些花草誠然美好,可惜我叫不出它們的名字。草哪里需要名字呢,生長在楚地就會在楚地繁榮。我開始憐惜楚人所作的辭賦,用草來寄托鄉情。眼睛看到就引發情思,隨手采摘就能吟出詩句。何必曲折地借助外物,用外在修飾來掩蓋內心的真誠。
萼:花萼,位于花冠外面的綠色被片。
英:花。
楚產:生長在楚地的產物。
楚人詞:指屈原等人所作的楚辭,常用香草來比喻美好品質或寄托情感。
抽思:引發情思。
搴:采摘。
曲相假:曲折地借助外物。
中誠:內心的真誠。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推測詩人在游歷楚地時,看到眾多不知名的花草,聯想到楚人以草抒情的傳統,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詩人可能身處自然之中,被自然的本真所觸動,對社會上一些虛假做作的現象有所思考。
這首詩主旨在于倡導回歸自然本真,批判虛偽做作。其突出特點是借草喻人,以自然之美對比社會的虛飾。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較小,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真情的追求。
飛樓百尺倚云居,蘸海磨崖自著書。
一代宗風今莫屬,千秋文采竟何如。
清徽意在琴言外,揮灑心降筆力馀。
似此才華寧澹泊,絳紗人比六朝初。
月殿清虛夜獨游,離親拋子可無憂。
看來好事皆虛事,從此千秋及萬秋。
結發恩情云已遠,與心齊愿水空流。
如今棄卻人間去,月殿清虛夜獨游。
水盈盈。一池萍。曉雨初收林鳥鳴。園亭秋意清。
風泠泠。戛竹聲。獨鶴孤云為友朋。道心隨處生。
有竹無花山澤癯,
有花無竹雪肌膚。
洛陽城里花連竹,
迂叟規模定不迂。
館陶巡簡鄩州客,煮酒烹羊留悅懌。
席前白發老伶人,手操胡琴聲裂帛。
初如巖溜響秋風,又若林鶯調曉舌。
嚶嚶咿咿離鸞鳴,切切嘈嘈丹鳳別。
座中萬壑松濤生,鶴夢驚回山月白。
憶昔戎王馬上彈,紫塞風寒霜草折。
旃廬再鼓明姬愁,黑河水淺波聲咽。
流落中原今幾年,北鄙宮商猶未絕。
高山流水更無聞,別恨離情轉悲切。
我胸磊落雖難平,自許肝腸如削鐵。
肯為兒女生悲酸,淚痕輕漬青衫血。
君不見江州司馬好襟懷,至今恨壓潯陽月。
綺陌春寒壓馬嘶,
落紅狼藉印苔泥。
莊辭珍貺無由報,
此別愁眉又復低。
漠漠荒城暮,飄飄旅笛哀。
坐看寒燭盡,愁絕夜更催。
冀北花爭發,秦西雁不來。
歲華容易改,春盡且塵埃。
點額曾聞作內妝,
媵詩嫁與畫眉張。
春風祝汝多生子,
用汝調羹白玉堂。
官船只合辦清游,卻載蛩聲雨夜愁。
明日蓼花蘋葉上,不知輳得幾分秋。
洙泗迥且深,伊洛浩不息。建溪一以逝,末流日湮塞。浙水泛功利,西江浸虛寂。寥寥宇宙間,何人踐斯域。
陵夷二百年,儒術轉乖僻。爭先取青紫,明經竟何益。
有美羅浮仙,遺編自探索。章甫非我心,鏗然只鳴瑟。尚友千載人,充然如有得。
禮樂古三王,刪修今六籍。墜緒何茫茫,仰鉆各致力。回瀾障百川,屹立中流石。
任重道路長,行行慎無斁。斯文諒有在,前修未應沒。
何當謝塵紛,云山隨杖舄。共對梅花春,細扣先天易。
住山頭欲白,何爾太邪揄。卻厭舊時面,丹青別換模。
秋雨秋山夜,縱縱自橫橫。平生無罪過,不合去為僧。
朱實淩霜熟,
金衣向日榮。
無論千樹貴,
聊玩歲寒情。
憩馬道傍舍,解衣仍佇立。
四檐庇陰涼,蕭蕭風氣入。
雖云茅茨陋,枕簟亦自給。
已勝鞍馬間,筋力苦倦急。
田野歸去來,馀年猶可及。
壯歲英飆振,青霄顧眄時。
鵬圖云一滯,槐國路多岐。
用智書無用,寫憂囊有錐。
汝詩真可讀,但更益吾悲。
湘簾春閉重堪戀。人近東風遠。
杏衫淺暈上桃腮。撲面朝霞宛似日邊來。
倚闌纏令閑低按。留與歸鴻看。
博山此夕不須煤。莫任相思一寸化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