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居三首 其三
言念我同父,
寥落晨星少。
今為田氏荊,
昔是桓山鳥。
東西一異居,
音塵終歲杳。
聞雁起中夜,
看云臥清曉。
華屋誠爽塏,
田舍誠隘湫。
倘因省覲來,
荒徑嘶腰裊。
言念我同父,
寥落晨星少。
今為田氏荊,
昔是桓山鳥。
東西一異居,
音塵終歲杳。
聞雁起中夜,
看云臥清曉。
華屋誠爽塏,
田舍誠隘湫。
倘因省覲來,
荒徑嘶腰裊。
想起我的同胞兄弟,如今稀少如寥落的晨星。現在如田氏分荊各散,過去似桓山之鳥同飛。東西兩地各自居住,整年都沒有音信。半夜聽到雁鳴難眠,清晨臥看云卷云舒。華美的房屋確實高朗干燥,田舍確實狹小潮濕。倘若因探望尊長而來,荒徑上會傳來良馬的嘶鳴。
同父:同胞兄弟。
田氏荊:典出《續齊諧記》,田氏三兄弟欲分荊樹,樹即枯死,兄弟感而不分,樹復榮,后以“分荊”喻兄弟離散。
桓山鳥:典出《孔子家語》,桓山之鳥失群哀鳴,喻兄弟分離之痛。
音塵:音信,消息。
爽塏(kǎi):高朗干燥。
隘湫(jiǎo):狹小潮濕。
省覲(jìn):探望父母或尊長。
腰裊(niǎo):古代良馬名,此處代指駿馬。
具體創作背景無明確記載,推測為詩人因戰亂、遷徙等原因寄居他處時所作。詩中“東西一異居”“音塵終歲杳”反映兄弟離散的現實,或與當時社會動蕩、家族流散的背景相關。
此詩以兄弟離散為核心,通過典故、對比與細節描寫,細膩刻畫了思念之痛與團聚之盼。語言質樸而情感深厚,是一首反映家族親情的動人之作。
春雨敲花逐水流,
游蜂催課未知休。
生來獨冷嫌無雪,
別去相逢又隔秋。
紫蒂窠窠凝酒恨,
蒼苔點點落詩愁。
黃昏未覺師雄夢,
塞管一聲何處樓。
默默融融內自觀,
紛紛借借外何關。
托言鵬化未為大,
相與鳶飛方是閑。
萬古乾坤全易上,
四時風月小詩閑。
天寒一步不輕動,
祇為梅花費往還。
臘天風景最無常,
兒造顛狂亦有方。
將放雪飛連夜雨,
欲留晴住一朝霜。
城頭柳色吟邊動,
山曲梅花夢里香。
身在黃塵三尺外,
靜中無日不春光。
夜半倏驚覺,狂風攪秋鳴。
掣電起迅雷,驟雨翻盆傾。
逆知造物意,揫斂萬寶成。
天威不竟夕,須臾山月明。
溪水沄沄云出山,行邊意思自相關。
欲從杖履吾已老,猶喜詩書君未閑。
道脈不隨多事去,文風似放一分還。
紛紛世變忘言外,春在西皋花柳閑。
一年景象在春光,
底事今年春反常。
四十日來無點雨,
二三月里卻多霜。
麥苗病燥飯虧料,
桑葉死寒蠶絕糧。
天下蒼生不堪命,
但看人事即陰陽。
檄便入云山,
相逢話晚年。
慣吟茅屋下,
時打葛藤前。
應世未圓覺,
無人識圣顛。
滔滔兒女境,
猶抱穎師弦。
邊將才無日越暉,
中朝人是李斯非。
順流兵馬竟掀舞,
死戰規模誰發揮。
忍看金莖移露去,
空歌玉樹送春歸。
不圖世變今如此,
真與塵埃蠓蚋飛。
石火光中見歲華,
溪云深處寄生涯。
詩書屋下無嬉具,
桑竹窗前有美花。
拗境日增多活媿,
囂塵天與一貧遮。
乾坤自隘鄉鄰好,
猶得開門守故家。
分得天機自動簧,
與春相約不參商。
無情有態眉如畫,
是曲非腔口尚黃。
公子舊呼歸夢境,
友生新好出邨莊。
山窗詩客先聽處,
寫入烏絲句亦香。
錦云忽把老瞳遮,壽語何為及我家。
怕說庚寅賦湘芷,漫書甲子譜陶花。
長途交騖鼠為虎,孤跡偷生蛇放蟆。
人世到今何足問,桑榆況已日西斜。
敕香勤雪未如期,
誰信沈冤在獄扉。
玉闕曉俞三覆奏,
瑤妃夜剪六花飛。
從知刑罰分明處,
最系天人感應機。
喜極吾家有宣靜,
眼中瓊樹轉光輝。
結發書癡氣吸川,
壯年才得預賓筵。
射穿楊葉心何武,
夢入梅花骨已仙。
設席肆筵勞送上,
著鞭跨馬欲飛前。
令君早晚朝天去,
桃李妍春正耐煙。
危樓得地著身安,
冬日烘檐夏氣寒。
木末清風平與接,
山中本色晚宜看。
課兒勤讀書充架,
留客高談袖滿闌。
門外流渠源水活,
不妨時濯自吾冠。
浮生分付四休休,
自謂眉閑絕點愁。
鶴在雞群空有志,
鴻罹魚網莫抽頭。
妄災勿藥終須喜,
坎難維心底用憂。
榮辱兩忘饒落魄,
何妨痛飲學巢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