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孫古巖冬景
臘天風景最無常,
兒造顛狂亦有方。
將放雪飛連夜雨,
欲留晴住一朝霜。
城頭柳色吟邊動,
山曲梅花夢里香。
身在黃塵三尺外,
靜中無日不春光。
臘天風景最無常,
兒造顛狂亦有方。
將放雪飛連夜雨,
欲留晴住一朝霜。
城頭柳色吟邊動,
山曲梅花夢里香。
身在黃塵三尺外,
靜中無日不春光。
臘月的天氣最是變化無常,自然造化的劇烈變動也有規律可循。要飄雪時先有連夜冷雨,想留晴日卻迎來清晨寒霜。城頭的柳色在吟詩間輕輕搖曳,山間的梅花在夢境中暗送清香。我身處于塵世喧囂之外,寧靜中每日都如春光蕩漾。
臘天:農歷十二月,冬季最末月。
兒造顛狂:指自然造化的劇烈變化(“兒”通“爾”,指代自然;“顛狂”形容天氣驟變)。
吟邊:吟詩時的情境。
黃塵:代指塵世的喧囂。
靜中:指內心的寧靜狀態。
此詩為和孫古巖《冬景》詩而作(次韻),創作于冬日。詩人或處于閑居狀態,遠離世俗紛擾,故能以寧靜之心觀察自然變化,感悟生活中的詩意。
全詩以冬景為引,通過天氣的無常與內心的恒定形成對比,突出“靜中春光”的核心意旨,體現了詩人淡泊超脫的生活態度與對自然、心靈之美的敏銳感知。
逸少蘭亭序,元長曲水詩。斯人不可作,高調若為期。草長回波暗,風吹落照遲。謝家無好夢,今我復何為。
茫茫八極內,何莫非斯人。茍非富道義,何異彼黔民。
潞滸長歌泊小舠,旋收紅葉煮霜螯。雷庠今喜君來重,海國休云路去勞。官舍綠屯椰葉暝,講堂紅映荔枝高。天邊作宦憐吾老,愁入鄉園首重搔。
三間浰水小茅屋,不比麻田新草堂。問我秋來氣如火,此間何事得安康。慣從李叟游都市,久伴藍翁醉畫堂。不似蘇門但長嘯,一生留恨與嵇康。
風雨荒齋睡起遲,擁衾無語獨支頤。今朝客里逢人日,卻憶故園梅發時。
問槐堂月色,靜里苔凝,秋院封煙。甚意都銷盡,只風痕扇影,到眼堪憐。畫中時見,猶想調筆寫春妍。怎托思芝蘭。隨人轉徙,未了因緣。年年。枉想憶,有幾許游塵,茶后鐙前。趁綠窗余沈,便云枝如素,風葉能顛。豈知撒手成夢,遺跡世爭傳。又字罷題糕,孤鐙感舊同夜禪。
未作鵝黃綠尚輕,垂絲一半拂春城。風流絕似靈和殿,不待條長已有情。
十里過花圃,滄州又目前。燕齊疆欲斷,恒衛水猶連。平壤蘆間屋,回堤柳外船。盟亭何處所,懷古托云煙。
禮樂詩書一世英,碧油青鬢二難并。慣看詞翰流三峽,剩有精神驅五兵。暫向坤維聊鎮撫,卻歸天闕致升平。明年春水如天日,綵鹢乘風向帝京。
蕭蕭野寺碧梧秋,共溯澄江試一游。弱竹舊曾調六管,夢魂今古斷舒州。高低樹色藏云閣,遠近春帆起白鷗。欲向定心泉上酌,不堪塵土日相蟊。
有客抱幽獨,高立萬人頭。東湖千頃煙雨,占斷幾春秋。自有茂林修竹,不用買花沽酒,此樂若為酬。秋到天空闊,浩氣與云浮。嘆吾曹,緣五斗,尚遲留。練江亭下,長憶閑了釣魚舟。矧更飄搖身世,又更奔騰歲月,辛苦復何求。咫尺桃源隔,他日擬重游。
國鳥尚含天樂轉,寒風猶帶御衣香。為報碧潭明月夜,會須留賞待君王。
云白江寒雪未消,歸人初發望仙橋。船頭凍酒驚浮蟻,劍底春衣憶解貂。湖雨暗沾徐稚榻,山云長隔綵鸞簫。喜聞仲氏林居好,舊隱何時許見招。
峨峨紅粉妝,冉冉出清滓。風來忽倒垂,照見新蓮子。
清華玉署近天居,入直承明廿載馀。正睹臺星明水鏡,忽傳卿月暗蟾蜍。沙堤竟屈三公步,藜閣空藏萬卷書。若悟流光如石火,碧山何不早焚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