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暮感懷十首以馀年諒無幾休日愴已迫為韻 其十
井地以養民,整整若棋畫。
初無甚貧富,家有五畝宅。
哀哉古益遠,禍始開阡陌。
富豪役千奴,貧老無寸帛。
困窮禮義廢,盜賊起蹙迫。
誰能講古制,壽我太平脈。
井地以養民,整整若棋畫。
初無甚貧富,家有五畝宅。
哀哉古益遠,禍始開阡陌。
富豪役千奴,貧老無寸帛。
困窮禮義廢,盜賊起蹙迫。
誰能講古制,壽我太平脈。
井田制是用來養活百姓的,規整得如同棋盤上的線條。起初并沒有太大的貧富差距,每家都有五畝宅院。可悲啊,古代的制度離現在越來越遠,災禍從廢除井田制開始。富豪役使著眾多奴仆,貧窮的老人連一寸布帛都沒有。百姓困窮導致禮義荒廢,盜賊因窘迫而興起。誰能倡導恢復古代制度,讓太平盛世長久延續呢?
井地:即井田制,古代的一種土地制度。
棋畫:像棋盤上的線條一樣整齊。
開阡陌: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買賣。
役:役使。
蹙迫:窘迫。
壽:使……長久。
此詩創作背景或處于社會貧富差距極大、社會矛盾尖銳時期。詩人目睹富豪役使眾多奴仆,而貧者無立錐之地,禮義廢弛、盜賊橫行等社會亂象,故而懷念古代井田制下相對公平的社會,期望恢復古制來解決現實問題。
這首詩主旨在于批判社會貧富不均現象,呼吁恢復古代井田制以實現太平。其突出特點是借古論今,反映社會問題。在文學史上,體現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和對理想社會的追求。
長嘯問明月。譜江山、誰堪賦就,美人花月。除是沉香人醉后,曾記愁心與月。吟不了、曉風殘月。
今夜瓊樓懸玉鏡,有金尊檀板酬佳月。香盈斗,煙籠月。
殘霞斷續關山月。霧迷漫、角聲鴻影,寒沙卷月。幾處瑣窗眉黛斂,幾處流黃待月。更幾處、纖纖掬月。
莫道無云清萬里,看悲歡離合千家月。吾長嘯,問明月。
章江南來龍鳳洲,如鳳飛舞如龍游。
鐘毓士女皆名流,中有朱胡成好仇。
胡家女嫁朱家婦,復向朱家作賢母。
婦貞母慈兩無負,冰玉飛聲荼茹口。
旌門亦是圣朝恩,孤遠何由達至尊。
錢可通神勿復言,留田教子還教孫。
嗟予亦是觀風使,藜閣木天聞史事。
詩成或有蛟龍淚,風雨江頭寒食至。
夜來飛夢墮滄江,曉起詩魔未易降。
天闊忽看歸鶴杳,渚清遙見浴鳧雙。
云移山色侵羅幌,風遞花香拂玉缸。
為問騷壇諸作者,許誰來往附名邦。
溪山幽隱一閑身,
憔悴今隨逆旅塵。
南國浸遼愁似織,
北音不至別如新。
蕩漾清溪兩槳飛,
趨行不及到斜暉。
無人跪進雕胡飯,
只學盧仝啜茗歸。
岱輿員嶠渾難信,
祇道殷馀即是仙。
大笑古無探險術,
山川冷落二千年。
交道今誰重,斯文世所輕。
艱難羈客淚,生死哭君情。
慘雪迷歸路,滄波空舊盟。
那堪招隱句,吟作斷腸聲。
夜歸連得故人詩,二妙誰令聚一時。感舊不知吾慷慨,論才寧合子棲遲。
花當春半方堪賞,杯到愁來只自持。只尺龍潭笑游地,扶搖今日望天池。
生世端如雪上鴻,一尊猶記別時同。云山有夢尋常到,江水無情日夜東。
未許文章真我輩,尚馀禮樂待諸公。他年只恐西亭鶴,哀怨西風穗帳空。
觀音菩薩紫金身,
眉間毫相七寶色。
流出光明滿十方,
光中化佛無數億。
探得玄珠道眼醒,庚申空守只勞形。
忽然虛室夜生白,自詫靈臺火養青。
大月危樓堪獨嘯,天風高笛落殘星。
無人解我還丹訣,試取微吟記畫屏。
世儒談六經,孔子手刪正。安知口所讀,皆屬康成定。
念昔諸大師,鞠躬守殘剩。微公集厥成,吾道何由徑。
眾流匯北海,乃洗秦灰凈。師法千年來,儒者各涵詠。
未聞道學名,自見忠孝競。程朱應運生,力能剖其孕。
格致豈冥悟,祖周實郊鄭。俗士不讀書,取便談性命。
開卷不識字,何緣見孔孟。頹波及前明,儒號多佛性。
季世略稽古,小悟非大醒。絕學興皇朝,談經一何盛。
顧閻實開宗,醇博亦莫更。后起復宏暢,賈孔妒且敬。
近來經韻翁,照古有全鏡。帝遣明六書,群頭莫敢諍。
更得盧王輩,精識邈乎夐。顧惟十數公,爛誦不計乘。
其于漢前籍,字字經鞫證。精能固殊尤,細心亦天性。
直聳高密堂,上與日月并。我無能為役,自覺此身剩。
思傍先人墻,操戈助攻并。諸老啟旌門,后至許同盟。
逝將及今去,神血幾何凝。眷言念我友,短小悍而橫。
招君執桴來,助我鼓聲勁。無為百年內,齷齪守貧病。
放花橈、曉峰橫黛,晴波搖曳煙柳。
南湖未抵西湖好。況是采莼時候。
杯在手。嘆曲譜,輪袍空把才名繡。
萍游倦否。慣京國垂鞭,滄江洗硯,詞恨老黃九。
山陽路,戎幕悲涼感舊。高歌頻擊銅斗。
雜花滿樹裙鶯亂,歸夢已濃于酒。
春漸瘦。料送得、春歸早是人歸后。
離亭話久。問夜火沙河,殘陽魚市,此去幾回首。
匹馬趨朝自大梁,故人相見鬢蒼蒼。
金門入簉千鹓鷺,珠樹來棲兩鳳凰。
五玉肅將虞后贄,三花歡上漢臣觴。
共知太室搜書異,咫尺看君奏建章。
昨夜家書來自驛,母氏之言父手跡。鐙前一讀百嘆息,淚與空檐雨同滴。
男兒不能忍窮守家,乃使風霜雨雪饑渴凍,勞憊憂愁疾病痛,一一盡入老親夢。
家有榆樹藏烏鴉,烏鴉之鳴聲呀呀。音書此時不到家,老親聽之思天涯,擲珓問卜愁轉加。
又況今日除夕,明日元辰,四時佳節更番新。天機自動諸弟妹,膝前頗解思行人。
牽衣挽問兄在閩,屈指六年南北他鄉春。吁嗟我生七尺身,不如牛醫之兒能奉親。
蘭長新芽,梅妝試粉,柳眼回青。趁輕寒淺暖,趨庭問字,圖書半壁,雪案琴橫。
硯雨飛來,嬌鶯初囀,似送春光到畫屏。逢良友、有西園無忌,茂苑長卿。
文窗細雨閑評。羨蘭畹、金荃次第賡。更斜簪側帽,裙書白練,香留隔座,談笑風生。
下里深慚,未諳格調,漫說詞宗宅相名。須欣幕、揣摩自勵,莫負年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