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四夜舟抵惠州登合江樓拜坡仙像作
舊居合江樓,新居白鶴峰。
首尾勢相顧,蜿延如翔龍。
雙城斷要脊,玉帶橋聯虹。
新居舊有亭,肅公坐其中。
烏云間紅日,明月當清風。
舊居近新煥,江樓復祠公。
靈鰲夙奠極,磨蝎初移宮。
我來值中秋,天水搖清空。
公如照須眉,定為百坡翁。
漁火見深夜,三五明星紅。
譙樓睡老卒,棋院醒青童。
神仙自多情,應在豐湖東。
舊居合江樓,新居白鶴峰。
首尾勢相顧,蜿延如翔龍。
雙城斷要脊,玉帶橋聯虹。
新居舊有亭,肅公坐其中。
烏云間紅日,明月當清風。
舊居近新煥,江樓復祠公。
靈鰲夙奠極,磨蝎初移宮。
我來值中秋,天水搖清空。
公如照須眉,定為百坡翁。
漁火見深夜,三五明星紅。
譙樓睡老卒,棋院醒青童。
神仙自多情,應在豐湖東。
以前居住在合江樓,現在新居住在白鶴峰。兩處首尾相互顧盼,蜿蜒如同飛翔的龍。兩座城斷開了重要的連接,玉帶橋像彩虹般相連。新居原本就有亭子,肅公曾坐在其中。烏云間透出紅日,明月伴著清風。舊居近來重新煥發光彩,江樓又有了祭祀坡仙的祠堂。靈鰲早就奠定了根基,磨蝎星剛剛移了宮位。我來的時候正值中秋,天水在清空下搖晃。坡仙如果能看到我,定會把我當作百坡翁。深夜能看到漁火,還有幾顆紅星閃爍。譙樓里老卒在沉睡,棋院里青童已蘇醒。神仙本就多情,應該在豐湖東邊。
合江樓:在惠州,蘇軾曾在此居住。
白鶴峰:蘇軾在惠州的新居所所在地。
肅公:具體所指待考,可能是曾在新居亭子中停留的人。
靈鰲:傳說中負載大地的神龜,這里可能指地方根基穩固。
磨蝎:星名,古人認為磨蝎宮坐命的人多有磨難,蘇軾曾自嘲‘磨蝎為身宮’。
百坡翁:作者自比,或借指與蘇軾有相似境遇、情懷之人。
譙樓:城門上的瞭望樓。
此詩創作于作者八月十四夜舟抵惠州登合江樓拜坡仙像之時。蘇軾在惠州有諸多經歷,其事跡和精神對當地文化影響深遠。作者在中秋前夕來到此地,懷著對蘇軾的崇敬之情,登樓拜像,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以作者的行蹤和視角為線索,描繪了惠州的地理景觀和中秋夜景,通過對舊居、新居等的描寫,融入對蘇軾的緬懷。詩風質樸,情感真摯,展現了蘇軾文化在當地的深遠影響,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惠州的地域文化內涵。
昔如架上九秋鷹,今似窗間十月蠅。
無復櫜鞬思出塞,不妨粥飯略同僧。
白蘋洲晚初回棹,綠樹村深已上燈。
莫謂陶詩恨枯槁,細看字字可銘膺。
禱祝封姨,休把做、揚沙吹礫。費西帝、許多薰染,濃香深色。滿插銅匜芳氣烈,高張畫燭祥光赤。向先生、鼻觀細參來,三千息。
人老大,年華急。花妖艷,天公惜。到一枝搖落,千林蕭瑟。摘蕊莫教輕糝地,返魂依舊能傾國。待彩云、月下再來時,尋陳跡。
月鎖云端不放來,
擬憑劍氣一沖開。
男兒手具回天力,
洗凈秋痕照九垓。
誰拈禿筆寫漁船,我作漁翁又十年。畫里欲尋誰是我,白頭高帽頂青天。
何處煙波滿釣翁,桃花流水各溪紅。而今合是唐虞世,都在堯天蕩蕩中。
溪上春云與浪飛,溪頭春水鱭魚肥。野人只是閒無事,日出船來月出歸。
回腸九折。正我問青天,君歌白雪。吞吐江潮,低徊畫艇,分寫吟箋幾葉。護說放懷依舊,不禁傷心疇昔。望處見,鐘陵初造,將軍孫策。
悲咽。君不見,吊古留題,拓遍金山壁。點綴煙濤,橫吹蘆荻,喚到弓腰初月。還問千年寒照,曾見幾朝興滅。停舟處,有殘山剩水,不堪評閱。
秉鐸才輸制錦多,六年七邑笑奔波。
有狐半為荒城廢,無虎因知政畏苛。
問字經誰橫北面,閒行犬共吠東坡。
海濱亦是弦歌地,善教其如富庶何。
城角蓬茅三畝居,空堂唯有一床書。感師相遇憐清淡,若比陶潛尚不如。
眉目棱棱有古風,卻疑曾作釣魚翁。一竿明月空拋擲,誰道煙波無處窮。
玉冷秦臺,鳳簫響絕閑蕭史。
芙蓉落矣。璧月憐秋水。
誰與溫存,小閣香肩倚。
孤眠里。畫笳聲起。偏到愁人耳。
青天高虛一輪揭,纖云凈掃天河沒。清光灝溔空寰瀛,人間競賞今宵月。
澄觀堂中設高宴,玉斝瓊罍錯肴核。堂虛簾卷通綺寮,朗朗身疑入西?。
滌濯魂魄洗肝腎,昏翳脫落清泠發。百壺澆腸未厭多,興酣長鯨吸溟渤。
分曹射鬮角勝負,勝氣讓呶負含噦。間以雄辯驅波濤,雜出險語破拘橛。
吾儕跌宕文字飲,縱使粗疏免俗滑。生平苦愛謝莊句,千里相思共清越。
可憐此景不易逢,圓缺陰晴變倉卒。人世那能期上壽,靈藥誰教駐華發。
舉杯矯首問姮娥,何事朝朝守枯?。十年枵腹厭茶堇,三載傷心失鶼蹶。
人去瑤臺何處尋,我欲乘風訴真闕。對酒當歌倍恓愴,況此良宵思結愲。
獨立蒼茫飲罷時,孤影空階散林樾。明朝行見掛纖纖,堅守參橫不知歇。
疏傅功名善自完,土書早脫侍臣冠。
得還故土真奇福,難乞閑身是達官。
祖帳一時增嘆息,畫圖此日共傳觀。
臺前過盡懷金客,誰解歸謀故舊歡。
果然壯士返朝暾,一戰先驚驕虜魂。
豈意北庭方獻捷,遽聞南越已無藩。
失機縱寇皆人事,屈己安民亦圣恩。
天道好還非汝貸,蛟鼉血濺海猶渾。
六辯西巡我泛湘,維舟松柏看銀場。
嵇生操鍛驚鐘會,主父窺秦駭始皇。
精詣捶鉤思大馬,高材傳劍屬雛凰。
匆匆未下陳蕃榻,不是追摹徐子將。
當日樓臺無地起,誰知今日有高樓。
紀群父子賡犪斧,膺泰仙人泛鹢舟。
云氣遙籠監祿水,虹霓回帶馬殷州。
悲歌莫怨齊王客,試聽星河檻外流。
小小荒廬圍綠水。門外清陰,近水栽桃李。
古道不須留姓氏,負薪識是鄰家子。
笑問鄰童曾識汝,曲指東邊,著第三家是。
一擔束芻挑乍起,晚炊煙出茅檐里。
事有萬殊,
法無異說。
寒但言寒,
熱但言熱。
飛鶉風動涉晴沙,鎖翠云深景欲賒。
五色別開新錦綺,一灣長抱舊人家。
捲舒濃淡堪圖畫,擁藹紅黃換物華。
煙水休云三島隔,且輸耕讀得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