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巖
神龍不騰霄,戀此巖壑美。
重岡掩幽邃,去郭才數里。
仄徑緣鼪鼯,攀蘿上尋咫。
紺宮嵌虛崖,濃綠抱窗幾。
炎暑到門盡,禪房氣如水。
風從山頂來,吹落高松子。
老僧寡酬答,趺坐苔壁倚。
游神出冥漠,視客等糠秕。
惟有蟬鳥聲,時時聒人耳。
巖前碧潭凈,倒影山翠洗。
抱珠睡何慵,投石下無底。
秋田望甘澤,我欲鞭龍起。
神龍不騰霄,戀此巖壑美。
重岡掩幽邃,去郭才數里。
仄徑緣鼪鼯,攀蘿上尋咫。
紺宮嵌虛崖,濃綠抱窗幾。
炎暑到門盡,禪房氣如水。
風從山頂來,吹落高松子。
老僧寡酬答,趺坐苔壁倚。
游神出冥漠,視客等糠秕。
惟有蟬鳥聲,時時聒人耳。
巖前碧潭凈,倒影山翠洗。
抱珠睡何慵,投石下無底。
秋田望甘澤,我欲鞭龍起。
神龍不飛騰于云霄,卻留戀這巖壑的美景。重重山岡掩蓋著幽深之地,離城不過幾里路程。狹窄小徑沿著鼬鼠松鼠的蹤跡,攀援藤蘿向上僅行咫尺。青紫色的寺廟嵌在懸空崖壁,濃綠草木環繞窗前幾案。炎炎暑氣到門前消散,禪房內清涼如秋水。風從山頂吹來,吹落高處松子。老和尚很少應酬答話,盤坐在滿是苔蘚的石壁邊。他神思飄向幽冥之境,看待來客如同糠秕一般。只有蟬鳴鳥叫之聲,時時在耳邊喧鬧。巖前碧綠潭水清澈,倒映著洗凈的山色。神龍抱珠沉睡多慵懶,投石入潭深不見底。秋日田地渴望甘霖,我真想鞭打神龍讓它興雨。
鼪鼯(shēng wú):鼬鼠和松鼠類動物,此處指小徑荒僻,僅有此類動物出沒。
尋咫(xún zhǐ):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尋,八寸為咫,代指短距離。
紺宮(gàn gōng):佛寺,紺為青紫色,因佛寺多以紺色裝飾得名。
趺坐(fū zuò):佛教徒盤腿而坐的修行姿勢。
冥漠(míng mò):幽冥昏暗之境,指老僧神思超脫世俗。
糠秕(kāng bǐ):谷皮與癟谷,比喻無足輕重的事物。
甘澤:及時雨,指滋潤農田的雨水。
此詩當為詩人秋日游覽烏龍巖時所作。巖中幽邃的自然景色、禪房的清涼、老僧的超脫,觸發詩人對山林之美的贊嘆;而秋日農田盼雨的現實,又催生其“鞭龍起”的迫切愿望,反映詩人游覽時由景及情的心理變化。
全詩以游蹤為線,描繪烏龍巖清幽之景,兼寫禪意與農事,將自然之美、禪境之寂與民生之念融合,景中含情,意趣深遠,展現詩人細膩的觀察力與濟世情懷。
羲和無返轡,
昔賢惜分陰。
念爾流離子,
少小值苦辛。
荒廢惜往昔,
僶俯慎在今。
姱修茍不力,
老大倏相尋。
乾行貴不息,
纖條成修林。
一生受用是田家
弄月吟風傍水涯
海燕雙飛看未足
綠楊深處有桃花
個是一孤兒,
曾聞事母時。
身能幾許大,
卻佩國安危。
澗草巖花日日開,
江南秋盡似春回。
旋開還落無人顧,
惟有山蜂暖尚來。
斯道彌漫貫古今,幽窗正好整囚襟。毫厘乖謬天機遠,一念虛明上帝臨。禮用事時為復禮,心懲失處見真心。存亡操舍皆由我,默默須從方寸尋。
參破乾坤古與今,一憂一樂見胸襟。鬼神不爽幾微監,幽室常如師保臨。君子固窮吾未得,哲人自靜彼何心。包羲不盡當年意,此地還須細細尋。
思古原來為挽今,國民惻惻此胸襟。致身臣子曰忠藎,為答天王之智臨。霜剝風摧今日事,江湖廊廟往年心。天乎命也難窮極,一息還從真處尋。
自古遭逢未有今,空茫宇宙見胸襟。狐烏走走聲聲叫,云雨朝朝暮暮臨。輸已應知郭泰慮,濟時還識范滂心。感來感去真機在,此理才知不易尋。
素女彈瑤瑟,絲寡弦乃悲。
焉知壯士懷,凄若窈窕思。
羲和駷北馭,萬象無春姿。
孤芳擢冰雪,榮悴理亦齊。
歌君寒梅句,惄焉感生遲。
楓赤蘆花白,
扁舟夜泊時。
平生故人夢,
細雨說相思。
隔得盧家白玉堂。好風吹樹杏花香。共憐時世減梳妝。
燕子不來春寂寂,殘燈無焰影幢幢。五更鐘后更回腸。
青天白日
切忌尋覓
更問如何
抱贓叫屈
水聲流出白云洞,正是楚天秋雨時。應過嚴陵灘下去,清風波面一絲知。
往來常愛白龍洞,困借僧窗竹榻眠。幾許客塵煩惱病,為渠泉石弄風煙。
竊得玉京桃
踏斷金華草
白云滿蓑衣
內有金丹寶
阿侃今朝都十歲,驚心我入中年。堂前老母笑而言。當時兒性劣,最是太婆憐。
兒亦有兒還肖撫,愿他比撫猶賢。文章不值一文錢。父書汝莫讀,汝祖已云然。
大山突兀氣勢豪,
小山羅列如涌濤。
回峰逶迤接林麓,
白云不動秋天高。
何人一棹山陰興,
三尺吟筇骨中凈。
金沙寶樹寒殿開,
瑤草玉枝秋閣迥。
迢迢嘉遁凌碧岑,
芳亭瀟灑似山陰。
呼童曉掃青苔徑,
拂石時橫綠綺琴。
高山流水多佳趣,
悠悠永托知音遇。
千齡鶴發獨鳴皋,
半夜啼烏思反哺。
高音古意揚清芬,
考槃不與人間聞。
老夫未遂幽棲志,
愿借青山一片云。
月子灣灣照船頭,阿儂聽我唱湖州。儂心不似雙溪水,才出城東各自流。
荷葉浦北菱湖東,清溪曲曲與天通。莫將鐵笛弄小海,大風倒捲馮夷宮。
黃姑浣花織錦衣,留郎不住送郎歸。一色銀河三萬里,手攜石子是支機。
漚波春漲膩如油,坐看青山船倒流。桃花欲開杏花落,打鼓吹笛上杭州。
雪里驅車路漸分,
青山何以別諸君。
傳經祇自慚劉向,
問字徒勞念子云。
庭長瑯玕鸞已散,
齋荒苜蓿馬能群。
風煙汝水千余里,
回首江淮雁數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