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松隱看雨
細細南薰氣已深,
午來庭戶作煩襟。
雨云不向西山出,
只在青天忽變陰。
細細南薰氣已深,
午來庭戶作煩襟。
雨云不向西山出,
只在青天忽變陰。
初夏的南風細細吹拂,氣息已漸濃郁;正午時分,庭院中悶熱得令人心躁。雨云并未從西山飄來,卻在朗朗晴空中突然籠罩陰云。
南薰:指夏天的南風,古有《南風歌》“南風之薰兮”句,代指夏日和風。
煩襟:煩躁的心情,“襟”本指衣襟,此處代指內心。
庭戶:庭院與門戶,泛指庭院中的環境。
西山:詩中泛指西邊的山,常為雨云滋生的方向,此處與后文“青天”對比。
推測詩作于初夏時節,詩人于松隱之地閑居時,留意到午后天氣由晴轉陰的微妙變化,因景生情而作,記錄日常觀察與即時感受。
詩以“看雨”為線索,描繪初夏午后天氣驟變的小景,通過細膩觀察與簡潔語言,展現自然之趣與生活細節,風格清新明快,體現詩人對日常景物的敏銳感知。
不唯禁足,亦乃禁口。不唯禁口,亦乃禁手。不唯禁手,亦乃禁心。
禁心不禁口,日日嫌佛丑。禁口不禁手,累及眉頭皺。禁手不禁心,罪過轉彌深。
禁足更禁口,蟻子銜椀走。禁口更禁手,垂楊生左肘。禁手更禁心,大地是黃金。
要得一夏安樂,細看兩重注腳。山僧恁么說話,大似不龜手之藥。
明珠一顆價難酬,不是知音便暗投。翻笑藥山空費力,水清魚現不吞鉤。
人身茍無業,生死何足疑。
生也不須戀,一亦不須悲。
一身真逆旅,萬事皆兒嬉。
請來綠巖畔,與君歌紫芝。
欣逢誕圣時,無以報明主。
唯憑一炷香,更擊三通鼓。
唱起太平歌,共行向上路。
只愿堯天日月長,待見黃河清萬度。
自我離山間,忽已兩改月。
饑人不忘食,未坐先已說。
家僮挾書至,驚起慰愁絕。
推尋到雞犬,問訊窮曲折。
此生豈多為,一壑萬慮滅。
可能復大錯,更鑄八州鐵。
汝歸馬蹄輕,初不恨觸熱。
殷勤報松竹,吾豈成久別。
牛渚誰逢臨汝郎,參軍暫肯佐戎行。
世緣不擬營三窟,人事那求饋五漿。
春近嶺梅橫暗蕊,夜寒霜月落飛光。
十年情話何由盡,我亦傷心嘆渭陽。
嗔火焚和氣,令人相貌惡。
修羅才現前,菩薩都走卻。
養就三毒軀,恣為五欲樂。
智者善思惟,早服慈悲藥。
他年落筆坐生風,下舍諸郎敢長雄。
操縵不能陪眾手,斵輪終自付良工。
鏡湖漫憶歸狂客,漢上誰從過德公。
會向南溪尋舊約,別開小徑共相通。
衰病侵尋豈故時,暮年懷抱祇公知。
彊論出處初無意,底有文章更好奇。
王氣山川元自壯,歸心茅竹敢嫌卑。
中原趣下王正歷,盡使遺民復漢儀。
江上西風萬里秋,際空高浪洶回流。
他時譽賊真非策,此日摧鋒盍有謀。
天險漫能憑故國,陸沉端復恨神州。
將軍競綰封侯印,誰為吾君更解憂。
豪杰不世出,為時斯間生。
有心安社稷,無計避功名。
憂國唯知重,謀身祇覺輕。
徒令青史上,永著英聲。
寒山三百編,言淡而有味。
論心無隱情,警世多逆耳。
下士聞之嗔,上土讀之喜。
翻笑老閭丘,對面如千里。
不著烏紗只岸巾,尋山還得愛山人。
半空飛雨侵衣潤,入座晴嵐照眼新。
風過松杉猶蘊藉,雪消巖壑更精神。
何時亦把任公釣,坐釣日東橫海鱗。
狂酋屢慣騁長驅,未省新軍有被廬。
快飲勿辭金鑿落,先聲須破鐵浮圖。
{走勾}官爾自疲千里,飛將吾寧較一夫。
試向八公山上望,當關何用守濡須。
雨厭殘云暝不飛,亂紅猶欲點春圻。
蔣陵路絕人誰到,蕭寺庭荒跡已微。
偃蹇松篁空自老,參差觀閣舊相輝。
令威等是千年客,想有遼東獨鶴歸。
自能持不殺,隨處多放生。
如人犯刑憲,墮落枷鎖坑。
忽然身得脫,驚喜且悲鳴。
含生皆怕死,何欲苦相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