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一百二十首 其九三
欣逢誕圣時,無以報明主。
唯憑一炷香,更擊三通鼓。
唱起太平歌,共行向上路。
只愿堯天日月長,待見黃河清萬度。
欣逢誕圣時,無以報明主。
唯憑一炷香,更擊三通鼓。
唱起太平歌,共行向上路。
只愿堯天日月長,待見黃河清萬度。
高興地遇到皇帝誕辰之時,我沒有什么可以報答賢明君主的。只能憑借一炷香,再敲擊三通鼓。唱起太平的歌謠,一起走上向善的道路。只希望圣明時代的日月長久,期待看到黃河多次變清。
誕圣時:皇帝誕辰之時。
明主:賢明的君主。
一炷香:佛教、道教或祭祀時點燃的一束香。
三通鼓:擊鼓三次。
堯天:比喻理想的太平盛世。
黃河清:古人認為黃河千年一清,是祥瑞的象征。
此詩可能創作于皇帝誕辰等重要節日,當時社會相對穩定,詩人為表達對君主的忠誠和對國家太平的期望而作。在古代,皇帝誕辰是重要慶典,臣民會借此表達對君主的尊崇和對國家繁榮的祝愿。
這首詩主旨明確,表達對君主的感恩與對太平的期盼。其特點是語言直白,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文化和人們的心理。
半輪金鏡,見橫空千仞。飄泊韶華嘆青鬢。
看燒殘絳蠟,簡點袖痕,籌往事、惟有淚花相贐。
人生無限恨,何事傷心,夢里愁魂暗相趁。
便珠樓十二,費盡黃金,人去后,金雁鈿蟬難認。
只一點、相思仗東風,緘寄與伊行,更誰憑信。
肩輿歷峻坂,力盡得躋攀。
冰雪明孤嶺,風云暗百蠻。
地應雄劍閣,天已近陽關。
舊說南征相,兵戈駐此間。
一疏誅奸檜,廬陵俎豆馨。
洲臨鷺鶿白,嶺對鷓鴣青。
瘴海歸臣骨,冰天隕帝星。
平生深恥在,求活小朝廷。
三曲明塘十畝蓮,
浮家不費買山錢。
故人若問家何處,
畫里如今住十年。
早年講學似河汾,
晚歲眈元異子云。
莫怪臨風齒牙落,
乾淳一老已邱墳。
臺陽自古稱天府,千里膏腴無棄土。樂利升平亙百年,禮樂衣冠隆文武。憶昔逆匪林與陳,小丑跳梁瀛海濱。天戈一指即授首,噍類撲滅飛灰塵。封疆從此日安靜,走險匪徒何所逞。風狂颶起海波揚,洋匪蔡騫復告警。初從內地掠商船,饞口東望久咽涎。天險陡聞入鹿耳,幾番防戍總徒然。臺江瀚漫無障蔽,船戶行商遭搏噬。捍衛計窮可奈何,星星不滅燎原勢。普天率土皆遵王,何物么么敢猖狂。北先滬尾南東港,山海交通肆擾攘。旋聞鳳山已失利,城陷葭月二十四。司馬頻危縣令亡,局存火藥一壞地。有援兵,阻賊氛,相違咫尺不相聞。南仔坑中進退谷,全師返衛將能軍。郡城鹿耳船如蟻,賊計詭隨同蜮鬼。乘虛直入窺金湯,徑截咽喉洲仔尾。匝地峰煙四望驚,分防南北已無兵。亟圖守禦籌長策,激勵義旗鼓吹榮。臘初五六賊鋒迅,連日分攻安平鎮。孤城海上隱如山,炮燄迷天空雷震。全臺險要重西關,關外萬家煙火環。此地安危系唇齒,木城不豎保無患。安平任攻不可下,謀犯城隍暫相舍。蟻聚蜂屯錢桶圍,壁壘團團遍山野。八門攻擊薄城壕,苦戰鏖爭神鬼號。白甲前驅皂纛繼,靡亂紅巾鳥獸逃。滿腔義憤同仇切,木柵滿城城似鐵。關孰拊循孰沖鋒,武吉游戎文令薛。困守彈丸涸轍魚,秦庭不見申包胥。首提援旅軍門李,連促增兵飛羽書。即令許王兩鎮協,連挑精卒易輕艓。橫截賊人水陸沖,前后兩戰戰連捷。維時音梗道難通,嘉邑紛紛賊肆攻。聞道大兵來鹿港,懸懸望眼轉成空。計程百里朝夕至,郡守阻軍駐嘉義。去臘待盡春王正,未見一人并一騎。善謀文武計兵驕,聲言薪盡放采樵。精銳暗藏四路出,會師水陸集來朝。詰朝二月二日序,兵分兩道一時舉。陸軍誘敵任窮追,回首賊巢空一炬。一炬遂成不世功,薛令后先王副戎。妙算無遺推大憲,昆崗燄照海天紅。滿野豺狼解體散,逆騫坐是謀逃竄。長圍共恨失奔鯨,成事在天堪浩嘆。賊去天家尚未知,大臣銜命統雄師。元兇未殄留馀孽,莫恃粗安不慮危。安集流亡揭榜諭,廓清南北窮剿捕。策勛訊馘賞罰明,重見太平風日煦。可憐南路竟如何,村落為墟四百多。閩豈盡賊粵豈義,傷心兔爰雉離羅。陡然起滅猶反手,籌謀善后費搔首。天心厭亂未可知,未雨先須網戶牖。最難底定是全臺,閩粵泉漳隙易開。網漏吞舟魚又逝,寧知蔡逆不重來。
殘蟬斷雁,政西風蕭索,夕陽流水。落木無邊幽眺處,云擁登山屐齒。
歲月如馳,古今同夢,惟有悲歡異。綠尊空對,故人相望千里。
追念淮海當年,五云行殿,咫尺天顏喜。清曉臚傳仙仗里,衣染玉龍香細。
今日天涯,黃花零亂,滿眼重陽淚。艱難多病,二陵無奈秋思。
春游去。蟬衫似水。鴉鬢如云,十三年紀。犢車輕、偏向繁華處。
梔子簾前,目炫銅街花雨。爭奈繡鞭偷覷。回看阿姊,竊竊多私語。
招儂住。微那小步。斜掩輕紈,莫把紅潮露。
深深禱向青溪廟,抽得簽文,難與游郎訴。
才信云母屏前,牢護花鈴,不放春風度。
鼎鼐真才筆橐聲,清朝人物獨先生。從來馬老荊州望,可但元公禮部名。
謀帥直須醫國手,輟賢何以慰人情。送春又數春回處,忍更堂堂背我行。
慈恩一集成三紀,朝路相從不半年。托蔭身如松下草,愿交身已社中蓮。
一時事體公輕重,到處參辰我后先。折贈不須門外柳,病懷落寞正如綿。
忠節廬陵萬古祠,皎如日月要人知。死生去就皆同道,治亂興亡不共時。
先代碑文苔蘚蝕,頹垣春雨薜蘿垂。觀風特此膽遺像,慰我平生幾仰思。
稽顙祠前肅敬心,堂堂不改舊朝簪。數公元氣在天地,一樣清風自古今。
但仰高名冠青史,不須遺像鑄黃金。出門上馬頻回首,云護長郎碧樹深。
朝看月令。是律中應鐘,神司元冥。寒日模糊,陰風凜冽,一掃秋光無剩。誰遣倪迂妙手,寫出灰堆冬景。茅檐下,聽數聲鐵馬,冬冬相應。
長安多肉陣,鳳碳檀爐,低唱羊羔飲。閉戶先生,擁書枯坐,只好敲冰煮茗。莫怪天公作惡,雅稱玉堂官冷。
青鏡里,驚漫空霜雪,又添雙鬢。
山礬紛似玉,
黃檗碎如金。
二美傳春晚,
同心契爾音。
幽居入翠微,樂似在松時。
野景俱成畫,山行總是詩。
黠禽爭浴水,戲鵲倒懸枝。
此意誰能識,徜徉只自知。
滯貨多年要脫身,
巧妝綺語說諸人。
及乎拈出當場賣,
索價遼天誰敢親。
自飽園蔬脫粟香,午馀磅礴倚繩床。疏簾一任風來去,領取茅齋北牖涼。
長晝無人靜閉門,雨馀庭樹鎖黃昏。月輪影落平池里,吟得新詩教小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