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席 其三
誰堪行客日匆匆,話別天涯酒正濃。
萬頃波濤浮古寺,兩崖云樹度疏鐘。
潮生滄海催飛鹢,天轉延津看躍龍。
南北地懸瞻望切,好憑振雁寄行蹤。
誰堪行客日匆匆,話別天涯酒正濃。
萬頃波濤浮古寺,兩崖云樹度疏鐘。
潮生滄海催飛鹢,天轉延津看躍龍。
南北地懸瞻望切,好憑振雁寄行蹤。
誰能忍受遠行之人的日子如此匆匆,在天涯分別時話別,美酒正酣。萬頃波濤之上漂浮著古老的寺廟,兩岸云霧繚繞的樹木間傳來稀疏的鐘聲。潮水在滄海涌起催促著快船前行,天色變幻在延津仿佛能看到蛟龍躍出。南北兩地相隔遙遠,殷切地瞻望,希望能憑借振翅的大雁傳遞行蹤。
祖席:餞別宴。
行客:遠行之人。
?。浩?,這里指古寺好像漂浮在波濤之上。
度:傳過來。
飛鹢:船的代稱,古代船首常畫鹢鳥,后以飛鹢稱船。
延津:相傳晉代時,龍泉、太阿兩劍沒入延平津中化為雙龍。
振雁:振翅高飛的大雁,古人常以大雁傳書。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來看,是在為遠行之人餞別時所作。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人員的流動和分別的場景,詩人在這樣的情境下,有感而發寫下此詩,表達對友人遠行的復雜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送別之情。其突出特點是景情交融,既有宏大的自然景觀描寫,又有細膩的情感抒發。運用典故增添了文化底蘊。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非常著名的詩篇,但展現了古代送別詩的常見風格和情感表達。
老樹傍衡門,人家頗不俗。蘆荻春風吹,光分山水綠。
江上層巒聳翠鬟,蘇家詩筆米家山。扁舟一棹春風穩,行到揚州第幾灣。
瀑布千尋濕翠鬟,奇風重疊水灣環。篷窗鎮日渾無事,寫遍江南雨后山。
綠樹參差一徑斜,青山重疊四圍遮。板橋流水村何處,隱約深林有幾家。
游散農場亦快哉,
一壺酒伴一枝梅。
莫愁醉死無方法,
自有清香吹醒來。
流轉情何限,艱難老見侵。兒啼妨午睡,花落攪春心。得句從誰說,開尊祇自斟。移家近城市,湖水幾時深。
客舍逢迎少,村居道路迷。雨晴知虎過,煙暝有鴉啼。輕薄看諸子,辛勤愧老妻。人生真寄耳,巢燕亦添泥。
村陋渾成俗,云山要可人。短籬雞唱午,芳樹鳥啼春。地僻愁仍少,身閒懶更真。扁舟因送客,重到大江濱。
送客江船。
孤帆點點沒天邊。
卻上高樓臨極浦。
日暮。
一線春流如碧玉。
石壁千年立,池泉百尺深。
蕭蕭陵下木,遺恨古猶今。
東轉雞籠外,其名蛤仔難。
蠶叢驚地裂,蛇瘴逼天寒。
蠻獠春旂出,兒童竹馬看。
昆崙三鼓奪,未似此行歡。
卻立看梳妝。暗惹衣香。下樓攜手坐西廊。良會乍圓光怕別,袖掩啼眶。
是處最難忘。那不思量。路兒爭比意兒長。判把勤勤心一片,拋與璚窗。
歌舞崗前谷變陵,
秋深狐兔待呼鷹。
崖頭細菊臨風倚,
不管人間有廢興。
周郎塵外人,冰甃立寒玉。
去我千里馀,炯炯長在目。
有德且有言,可采篆縑竹。
未為造物憐,方徇斗筲祿。
司晨屬群雞,安事彼鸞鵠。
聊自況疲駑,鹽車不為辱。
巷僻寡車轍,秋風靜掩門。
狂奴毷氉余,散發臥竹根。
故人走上國,過我寒雨軒。
投我五字詩,破我三徑痕。
相見一相笑,把臂與細論。
不惜功名薄,惟期風雅存。
殷勤各欣賞,茗熟香爐溫。
秋崖秋壑兩般秋,
湖廣江東事不侔。
直到南康論體統,
江西自隔兩三州。
平野蒼茫繞紫岑,樓高不覺峭寒侵。
風塵雕鶚摩空健,橘柚人家向晚深。
泊渚當年誰放棹,挑鐙永夜但聞砧。
成連方是真同調,蕭瑟蓬萊一曲琴。
箋擘芙蓉,略點染、粉堆金簇。仿佛是、雁排錦柱,龍吟豪竹。長嘯不除湖海氣,清談自帶煙霞幅。有東風、寒食漢宮詩,金閨讀。
花前飲,人如玉。星下醉,天為燭。高歌吾老矣,空摩雙目。誰信倚風巴里調,換來一斛珍珠曲。倩火攻、奇策更先登,難兄續。
相見年年眼更青,相看柳色又煙汀。畫樓好撫春風醉,一月休教一日醒。
城頭柳色望成堆,隨送春風入酒杯。知己百年誰好在,花邊那忍獨醒回。
杯酒從容,拂斜檻、茶煙初漲。斷橋外、柳眉微蹙,苧蘿新恙。顧我已甘棲廡下,如公才合居樓上。喜遙山、排闥送青來,還誰餉。
看天半,晴云漾。聽湖舫,朱絲唱。縱腸慳蕉葉,宜城須釀。試寄離心頻夢草,要扶殘醉還攜杖。好舒懷、為指白蘇堤,陰晴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