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靖江孤山
丘壑性所耽,未嘗棄拳勺。
矧茲江海間,一石頗巉削。
隔宿嘯游侶,凌塵理芒屩。
舟行屢延望,先見惟赭閣。
既登必造顛,長江四回薄。
梗斷托一方,風沙年代作。
左瞰特無際,舉手揖海若。
遠水流下天,余波噴為壑。
綠疇亦云廣,晚田猶未獲。
孤城炊數家,闕狀如舫泊。
降尋及山根,了見夕陽腳。
古苔詎人繡,怪石倘天鑿。
逐景至于晏,會心方命酌。
寂寂無人知,秋英澗中落。
丘壑性所耽,未嘗棄拳勺。
矧茲江海間,一石頗巉削。
隔宿嘯游侶,凌塵理芒屩。
舟行屢延望,先見惟赭閣。
既登必造顛,長江四回薄。
梗斷托一方,風沙年代作。
左瞰特無際,舉手揖海若。
遠水流下天,余波噴為壑。
綠疇亦云廣,晚田猶未獲。
孤城炊數家,闕狀如舫泊。
降尋及山根,了見夕陽腳。
古苔詎人繡,怪石倘天鑿。
逐景至于晏,會心方命酌。
寂寂無人知,秋英澗中落。
我本性喜愛山水丘壑,從未舍棄過對微小自然景觀的欣賞。況且這江海之間,有一座山石頗為高峻陡峭。前夜便約好同游的伙伴,超脫塵俗整理好草鞋。乘船而行多次遠望,首先看到的是紅色的樓閣。登到山頂定要到達頂峰,長江水從四面回旋逼近。孤山如斷梗般孤立一方,風沙隨歲月變遷。向左俯瞰無邊無際,舉手仿佛能與海神相揖。遠水從天際流下,余波噴濺形成溝壑。綠色的田疇也算廣闊,晚稻仍未收割。孤城中有幾戶炊煙,形狀如船停泊。下山尋到山底,清晰見到夕陽的光影。古苔豈是人工繡成?怪石或許是天工所鑿。追逐景色直到傍晚,心有所會才命人斟酒。寂靜無人知曉,秋花在山澗中飄落。
耽:沉溺,喜愛。
拳勺:代指微小事物,此處指小的山水景致。
矧(shěn):況且。
巉(chán)削:山勢高峻陡峭。
凌塵:超脫塵世。
芒屩(juē):用芒草編的草鞋。
顛:山頂。
回薄:回旋、逼近。
梗斷:如斷梗般孤立。
海若:傳說中的海神。
詎(jù):豈,難道。
晏:晚。
秋英:秋花,此指山澗中的野花。
此詩當為詩人游歷靖江時所作。靖江孤山為長江下游唯一的獨立山丘,地處江海交匯,詩人秋季登臨,見其孤立險峻之姿,觸景生情,寫下此游山記勝之作。
全詩以游蹤為線,記錄登山攬勝的完整過程,既描繪孤山的地理特征與江景的壯闊,又刻畫山澗幽景的細膩,展現詩人對自然的敏銳感知。語言平實而意境深遠,是清代山水游記詩的典型之作。
杳杳黃泉下,嗟君向此行。
有名傳后世,無子過今生。
新墓松三尺,空堦月二更。
從今舊詩卷,人覓寫應爭。
朝朝十指痛,唯署點兵符。
貧賤依前在,顛狂一半無。
身慙山友棄,膽賴酒杯扶。
誰道從軍樂,年來鑷白須。
真珠為土玉為塵,未識遙聞鼻亦辛。
天上還應收至寶,世間難得是佳人。
朱絲自斷虛銀燭,紅粉潛銷冷繡裀。
見說忘情唯有酒,夕陽對酒更傷神。
從諫停東幸,垂衣寶歷昌。
漢昭登位少,周代卜年長。
彩仗三清路,麻衣萬國喪。
玄宮今一閉,終古柏蒼蒼。
白日西邊沒,滄波東去流。
名雖千古在,身已一生休。
豈料文章遠,那知瑞草秋。
曾聞有書劍,應是別人收。
晚色啟重扉,旌旗路漸移。
荊山鼎成日,湘浦竹斑時。
臣子終身感,山園七月期。
金莖看尚在,承露復何為。
野寺絕依念,靈山會遍行。
老來披衲重,病后讀經生。
乞食嫌村遠,尋溪愛路平。
多年栢巖住,不記栢巖名。
散漫天涯色,乘春四望平。
不分殘照影,何處斷鴻聲。
繚繞先經塞,霏微近過城。
因風低未歛,帶雨重還輕。
干呂知時泰,如膏候歲成。
小儒同品物,無以荅皇明。
紫陌起仙飆,川原共寂寥。
靈輴萬國護,儀殿百神朝。
漏滴秋風路,笳吟灞水橋。
微臣空感咽,踴絕覺天遙。
大隱嚴城內,閑門向水開。
扇風知暑退,樹影覺秋來。
望遠云生海,行稀砌長苔。
廢興今古事,何必嘆池灰。
閑論憂王室,愁眉仗酒開。
方嗟三覆役,又喜四愁來。
晨起螢穿竹,晡餐鳥下苔。
同期陽月至,靈室祝葭灰。
木鉆鉆盤石,辛勤四十年。
一朝才見物,五色互呈妍。
七魄憎陽盛,三彭惡命延。
被他迷失卻,嘆息只澘然。
陰陽曾作炭,造化亦分功。
減自青囊里,收安玉合中。
凡材難度世,神物自歸空。
惆悵流年速,看成白首翁。
神物不復見,小池空在茲。
因嫌沖斗夜,未是偃戈時。
岸古魚藏穴,蒲凋翠立危。
吾皇別有劒,何必鑄金為。
將軍獨乘鐵驄馬,榆溪戰中金仆姑。
死綏卻是古來有,驍將自驚今日無。
青史文章爭點筆,朱門歌舞笑捐軀。
誰知我亦輕生者,不得君王丈二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