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制
瑞塔千尋起,仙輿九日來。
萸房陳寶席,菊蕊散花臺。
御氣鵬霄近,升高鳳野開。
天歌將梵樂,空里共裴回。
瑞塔千尋起,仙輿九日來。
萸房陳寶席,菊蕊散花臺。
御氣鵬霄近,升高鳳野開。
天歌將梵樂,空里共裴回。
高聳的寶塔仿佛從地面千尋而起,皇帝的車駕在重陽節這天來到這里。茱萸擺放在珍貴的席上,菊花的花蕊飄散在花臺。帝王的氣象與高空相近,登高遠望鳳野豁然展開。天子的歌聲和梵樂,在空中一同回蕩。
奉和:做詩詞與別人相唱和,是臣屬應命之作。九日:指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浮圖:佛塔。瑞塔:吉祥的佛塔。千尋:形容塔很高。尋,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仙輿:指皇帝的車駕。萸房:指茱萸。寶席:珍貴的席子。菊蕊:菊花的花蕊。御氣:帝王的氣象。鵬霄:高空。鳳野:泛指原野。天歌:天子的歌聲。梵樂:佛教音樂。裴回:即徘徊,指聲音回蕩。
此詩為應制詩,應是在重陽節時,皇帝登臨慈恩寺浮圖,詩人奉命而作。唐朝時期佛教盛行,慈恩寺是當時重要的佛教寺院,重陽節登高又是傳統習俗,皇帝在此時登塔游玩,詩人便以詩歌記錄并歌頌這一場景。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皇帝重陽節登塔的活動,展現了皇家的尊貴和節日的喜慶。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華麗、意境開闊,具有典型的應制詩風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宮廷文化和社會風氣。
鳳城芳草散鳴珂,橫笛誰堪馬上歌。
荊楚曉煙飛越巂,湘漓秋色入牂牁。
省郎劍佩云霄遠,詞客江潭岳牧多。
玉節明年應趣召,咸陽西上莫蹉跎。
西風捲起五湖秋,
萬頃波中幾白鷗。
好趁水云深處隱,
短篷蓑笠一扁舟。
不向東洋靖蜃樓,卻來南海弄漁舟。
文能驅鱷丹心郁,劍未屠龍碧血浮。
自把昆崙作肝膽,肯為蒙古賣顱頭。
印波覆轍堪悲痛,黃種何年種自由?
感爾銜泥意,柴扉鎮不關。
無心依廣廈,有約到深山。
紫塞秋風急,紅樓夕照間。
新雛慕高舉,知否定巢艱。
傍澗尋花去,沿堤步翠行。
誰將芳草色,染得碧溪明。
衫縠風中縐,眉痕鏡里生。
紅顏云易改,可似水常清?
遠樹蟬響寂,一雨生微涼。
美人隔秋水,共此明月光。
月光空復明,相思苦難已。
聽盡漏聲長,悄然立花底。
滿身云影濕津津,何用能空冀北群。
踣鐵猶矜千里足,連錢時動五花文。
曾隨六御歷沙場,初解鉤膺白玉鑲。
只合清時謝羈束,春風散誕華山陽。
地里光圖讖,樵人共說深。
悠然想高躅,坐使變荒岑。
疏鑿因殊舊,亭臺亦自今。
靜容猿暫下,閑與鶴同尋。
轉旆馴禽起,褰帷瀑溜侵。
石稀潭見底,嵐暗樹無陰。
躋險難通屐,攀棲稱抱琴。
云風開物意,潭水識人心。
攜榼巡花遍,移舟惜景沈。
世嫌山水僻,誰伴謝公吟。
二月倏已盡,
一春馀幾多。
不知花過矣,
誰問病如何。
心術刑名太刻殘,
網深文峻眾心寒。
倉忙客舍無歸處,
始悔當年法欠寬。
啟閉何人見,
湍流一澗分。
仙家無路入,
空鎖石樓云。
天際云空,枝頭風逗,蕭然涼浸疏桐。看煙凝翠嶂,露泣寒蛩。縹緲冰輪出海,秋氣靜、玉宇玲瓏。怡情處、閑乘舴艋,醉折芙蓉。
溶溶。光浮綠沼,愛月連素浪,水接蟾宮。把清波攤破,纖指輕籠。應念姮娥難遇,莫分手、放過池東。從今后,準期三五,此地相逢。
老去無馀事,徜徉草野間。
高蘆移當竹,亂石疊為山。
客到即呼酒,僧來同閉關。
不因逢盛世,那遂此清閒。
行宮門外人紛紛,爭傳看殺陳將軍。
鄭家勛侯上殿救,天子兩耳塞不聞。
天子英明文且武,勛侯難挽雷霆怒。
必罰用懲東向心,傷恩豈顧北道主。
自從登極行天誅,西市駢首阿大夫。
今年二豎冒官職,即時賜死冤誰呼!
從來亂國用重典,將軍觀望那得免!
君不見鄭家出抱將軍尸,頸血淋漓親為吮?
山舟不肯留,白發日夜益。曉窺青銅光,乃覺朱顏失。
故人半凋零,行吟百憂集。舊山天盡頭,歲晏衰眼力。
高枕此山泉,比興復何日。百年暗相驚,奔忙如瞬息。
喬松亦已塵,仙術無煩乞。禮法日荒蕪,坦率日增益。
唯馀枯藤枝,起坐不相失。山枕孤云歸,林寒倦鳥集。
愛此亦題詩,鈍澀見才力。乃知衰老來,全殊少年日。
勞生知幾何,萬事歸嘆息。鈯斧好濯磨,當就阿誰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