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紗 其四
別酒芳襟半已闌。怕將消息問闌干。舊時朱戶恁衣單。
依約藏鴉楊柳徑,軟荑濃翠不勝攀。一春花月幾曾閑。
別酒芳襟半已闌。怕將消息問闌干。舊時朱戶恁衣單。
依約藏鴉楊柳徑,軟荑濃翠不勝攀。一春花月幾曾閑。
餞別的酒已飲過半,衣襟上的香氣漸散。不敢詢問欄桿邊的消息,舊日朱門里的人衣著是那樣單薄。隱約可見楊柳徑上藏著鴉雀,柔美的枝條濃綠得難以攀折。這一春的花月,何曾有過清閑?
闌:盡,殘。
恁(nèn):如此,這般。
依約:隱約,仿佛。
藏鴉:形容楊柳茂密,能藏鴉雀。
軟荑(tí):指柔軟的枝條,荑本指草木初生的嫩芽。
不勝攀:經不起攀折。
花月:泛指美好的時光。
此詞約創作于詞人經歷離別之際,通過對餞別場景與春日景物的描寫,抒發對舊人或往事的深切思念。具體創作時間與背景因文獻記載有限,難以確考,大致反映了詞人在春日離別時的復雜心境。
全詞以細膩筆觸描繪離別與春景,上片借‘別酒’‘朱戶’傳遞離愁,下片以‘楊柳’‘花月’烘托時光流逝之嘆,景情交融,語言清麗,含蓄深婉地表達了對舊情的懷念與對虛度春光的悵惘。
此行也算是生離,
轉訝緘書無復時。
癡愿一端今勝昔,
果能夢里遠相隨。
薄昏洲渚鷗鳧靜,照網漁家燈火紅。
盡道龍歸井泉濁,明朝愿借一帆風。
句注山前黯夕暉,天涯初見數行飛。
三關落葉秋將晚,九月清霜客未歸。
塞接隴川矰繳滿,江吞吳楚稻粱稀。
杜陵大有關懷事,一聽哀聲淚滿衣。
念家山破劇堪哀,
萬樹流紅血染來。
昨夜子規啼未了,
今朝又報杜鵑開。
臥聞開到碧桃花,病起情懷屬自家。報到春風無可得,呼童洗鼎煮新茶。
讀易年深眼易花,尚馀心力到詩家。日長更有幽憂病,臨罷蘭亭品建茶。
昔者曾看紫柞花
今焉梅謝柳生芽
無窮甲子隨車轂
有限光陰屬鬢華
深閨欣聚首,宛作竹林看。
此日孤舟別,關河路渺漫。
提攜兒女小,鄭重雪霜寒。
不信相逢易,翻憐判袂難。
估客從楊州,大艑載何來。有無郎寄書,但語莫徘徊。
估客廣州人,出入三江口。一艑載三千,娘但日沽酒。
凌晨陟龜嶺,詰曲怯躋攀。
撫時歲聿暮,積雪蔽崇巒。
寒生危塹里,雀啼枯木間。
綿衣猶恨薄,仆從衣俱單。
路旁有民舍,柴門掩空山。
壯者散四方,老者臥草菅。
海宇多變故,徵求日未閒。
營構一何急,邊塵滿漢關。
壑深水不流,我淚獨潺湲。
憑誰叫閶闔,早使陽春還。
出水與未出水
蓮葉即是荷花
正去偏來都著
這邊那畔元差
退紅簾底西風緊。妝卸慵開鏡。今宵還比昨宵寒,呼起銀燈回、首影兒單。
尋常小別難緊受。忍說輕分手。春來容易燕銜泥,子細安排怎樣、看雙棲。
從來勇略出儒生,
節烈于今重錦城。
馀瘴未銷諸葛壘,
孤鋒特試伏波營。
秋風戰馬驚馳檄,
夜月荒燐慟結纓。
鵑血年年啼不住,
悲歌還擬壯軍聲。
馬識青山路,人隨白浪船。
別君猶有淚,學道謾經年。
人貧多智短,馬瘦見毛長。
獨宿雙峰寺,同焚一炷香。
偶聞虞俗搗年糕
冬至陽生屈指遭
猶憶前時諄矚付
餉賓薦祖為誰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