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寒行沁州山中作
凌晨陟龜嶺,詰曲怯躋攀。
撫時歲聿暮,積雪蔽崇巒。
寒生危塹里,雀啼枯木間。
綿衣猶恨薄,仆從衣俱單。
路旁有民舍,柴門掩空山。
壯者散四方,老者臥草菅。
海宇多變故,徵求日未閒。
營構一何急,邊塵滿漢關。
壑深水不流,我淚獨潺湲。
憑誰叫閶闔,早使陽春還。
凌晨陟龜嶺,詰曲怯躋攀。
撫時歲聿暮,積雪蔽崇巒。
寒生危塹里,雀啼枯木間。
綿衣猶恨薄,仆從衣俱單。
路旁有民舍,柴門掩空山。
壯者散四方,老者臥草菅。
海宇多變故,徵求日未閒。
營構一何急,邊塵滿漢關。
壑深水不流,我淚獨潺湲。
憑誰叫閶闔,早使陽春還。
凌晨時分攀登龜嶺,道路曲折難行令人畏懼。此時正值歲末,積雪覆蓋了高聳的山巒。寒意從險峻的壕溝里涌出,寒雀在枯木間啼叫。我穿著棉衣還嫌單薄,仆從們的衣服更是單薄。路旁有幾戶民舍,柴門緊閉隱于空山。壯年人四散謀生,老人臥在茅草上。天下多有變故,征收索求從未停歇。營造工事如此急迫,邊境戰火已染遍關塞。深壑里的水不再流動,我的淚水獨自流淌。憑借誰能呼喚天門,讓溫暖的春天早日歸來。
陟(zhì):登、升。
詰曲:曲折。
歲聿暮:一年將盡。聿(yù),語助詞,無實義。
崇巒:高聳的山巒。
危塹:高而險的壕溝。
菅(jiān):茅草,此處指草墊。
徵求:征收、索求,指官府苛稅。
營構:建造、營造,此處指戰事或工程。
閶闔(chāng hé):傳說中的天門,代指朝廷。
陽春:溫暖的春天,喻指太平盛世。
此詩創作于詩人冬日途經沁州(今山西沁縣)龜嶺時。時值歲末,社會動蕩,戰亂與苛稅頻發,百姓流離失所。詩人目睹山中苦寒景象與民生慘狀,感懷時局艱難,遂作此詩以抒胸臆。
全詩以‘苦寒’為線索,從登山之艱寫起,繼而描繪自然之寒與民生之苦,最后直抒對太平的渴望。既展現了動蕩時代的民生縮影,也體現了詩人心系蒼生的濟世情懷,是一首具有深刻現實意義的詩作。
不御鉛華著素衣,玉奴風調似清姿。何郎不作凌風句,幻出江南煙雨時。
潰散百骸從齷齪,一長靈物熟知音。銀蟾不落清江里,坐對黃花秋已深。
新竹修修綠覆墻,讀書門外亦陰涼。道人清福不肯受,卻入西山看夕陽。
晚風清,簾波搖蕩,含情月照空閨。歲時當麗景,數番同宴席,遞深杯。歡娛容易盡,便輕分、兩股瑤釵。向去日、登樓送遠,別恨難排。低徊。相思無益語,空贏取、浥淚香腮。鳳簫聲斷久,漏沈鐙燼處,有夢追隨。珠宮煙霧鎖,伴佳人、愁臥遙帷。夢覺也、瓶花自拆,一點紅蕤。
昨夜宣麻,丞相襟懷如雪。瑞云濃處,有爐香篆結。陰陽燮理,過了三三時節。千古溱洧,好春誰說。士女相逢,禊清游,韻未歇。宴開婪尾,正芳華細揭。園名伉樂,有甚傷離愁別。長吟低唱,玉闌明潔。
漢主追韓信,蒼生起謝安。吾徒自漂泊,世事各艱難。逆旅招邀近,他鄉思緒寬。不材甘朽質,高臥豈泥蟠。
使君麾蓋傲煙霞。
黃簾綠幕護輕寒,猶憶當年叩畫欄。紅燭淚殘人語寂,玉人曾隔綺窗看。
漆書寘蘭臺,筆削猶敢擅。真名鏤遺編,定知伯喈篆。未校蕓閣書,成此石經殿。
鏡中電影急觀瞻,水底燈毬休把捉。忘言要辨此時機,萬里清秋看一鶚。
風定欲三更,行處霜濃侵屧。身與歲華俱老,訝辭枝殘葉。庭階滉漾水平池,藻荇影都絕。遼海故人今夜共,當頭明月。
望帝魂歸,聲聲楚些如夢。是何人、蜀弦翻弄。小園中,芳徑里,三更月擁。淚涓涓、連宵為誰清痛。河山眼底,無端草迷煙重。白頭吟、是非休訟。望天涯,占地氣,莫教言中。賀升平、好向濃春長頌。
翠袖佳人倚暮寒,雙禽踏破玉闌干。空山月落春風換,直作羅浮夢里看。
泛愛容霜發,留歡卜夜閒。自吟詩送老,相勸酒開顏。戎馬今何地,鄉園獨舊山。江湖墮清月,酩酊任扶還。
清晨叩齒誦黃庭,絳闕珠宮會眾靈。齋罷藥爐深炷火,戲攀庭樹作熊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