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庵寫經示眾十五舉 其三
出水與未出水
蓮葉即是荷花
正去偏來都著
這邊那畔元差
出水與未出水
蓮葉即是荷花
正去偏來都著
這邊那畔元差
無論是剛露出水面還是尚未出水,蓮葉本就是荷花的形態。執著于正途或偏徑皆會有所滯礙,這一邊與那一邊原本并無差異。
著(zhuó):執著,滯礙。
元:通'原',原本。
差(chā):差別。
此詩為禪宗示法偈,當創作于禪師于長壽庵講法期間。'示眾'意為向弟子開示,旨在破除修行者對事物表面差異的執著,引導其領悟'萬法歸一'的禪宗核心思想。
全詩以蓮荷為喻,揭示事物本質同一的哲理,批判對正偏、彼此的分別心,體現禪宗'無差別'的修行觀。語言質樸自然,是禪宗以物喻理、直指心性的典型偈頌。
一日能閒一日過,山中幽事豈須多。風前眾竅呈莊籟,月下群猴學楚歌。土掬丹爐泥破灶,葉收仙篆補殘蓑。外邊憑語應難信,曾記兒時訝橐駝。
無仆無朋獨自身,影行潭底月三人。春糧千里求仁去,到了還歸自已仁。
人間赤日無處避,天上云居即寶坊。鳥飛無礙長空闊,人意自生高閣涼。風來為作不請友,午夢徑到無何鄉。黃昏索馬出門去,猶望東華塵土黃。
入夜風聲漸細微,不知塞色上人衣。平連青閣千林暝,愁逐黃云幾處飛。上國煙花仍自媚,天涯芳草待誰歸。相逢劇對金尊好,最是陽春此調稀。
客退解冠裳,坐我北軒下。我銘揭西楹,時時一瞻顧。
昨向居庸劍戟過,今朝流水是洋河。無數黃旗呵過客,有時青草站鳴駝。
雪后登樓興未賒,仙人香案掛寒霞。帝京初曉渾如玉,宮樹先春已著花。人意喜時消作水,馬蹄行處踏為沙。黃公壚畔新醅綠,游子如何不憶家。
病起發全白,梅花同皓然。孤生霜蒂弱,半槁玉顏妍。濯魄當晴月,吹香過暮煙。無情誰似汝,一朵一瓊仙。
嶺云隨雁幾重過,久客南歸思若何。湖口有山尋鹿侶,粵江無路托魚蓑。新亭倚醉人何老,舊館啼鴉夢轉多。莫向江南賦牢落,子山年幸未蹉跎。
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疇而伍之。孰殺子產。我其與之。我有子弟。子產誨之。我有田疇。子產殖之。子產而死。誰其嗣之。
哀樂都無據。拂凝塵、零絲斷竹,記曾親譜。也似天涯傷淪落,乍見潯陽官渡。但贏得、青衫淚注。一樣茫茫歌哭地,對山殘水剩終難訴??毡Ш蓿桀櫋0倌昱d廢渾如許。更休問、六朝金粉,千秋詞賦。雨打風吹歸何處,已分飄搖黃土。只一覺、繁華今古。歷劫文章重收拾,料精魂、早悔浮生誤。持片紙,欲誰語。
荔子黃甘豈不香,路經九折嘆王陽。羨君松竹吟哦處,橘在懷中母在堂。
元是西都散漢,江南今日衰翁。從來顛怪更心風。做盡百般無用。屈指八旬將到,回頭萬事皆空。云間鴻雁草間蟲。共我一般做夢。
大地全安曲錄床,尚馀閒隙置皮囊。三間破屋難留客,一個孤僧亦過堂。納得須彌無芥子,持來贗藥有真方。閉門刈取庭除草,歸去爐頭較短長。
旋洄昧港脈,輟棹蘆花灣?;仫L泛清響,梧竹秋珊珊。涼月出復沒,亂峰凹凸間。岧峣棲隱處,隔云見故山。故山如故人,一見開心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