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酬趙宮保致政言懷二首
讜論危言望素隆,獨于聲利性偏慵。龍樓調護官雖寵,鳩杖躋攀興已濃。不變松篁心轉勁,無邊江海量兼容。磻溪縱老寧閑得,會為蒼生起更重。
愛國憂民有古風,米鹽親省尚嫌慵。袞衣天上歸何晚,霖雨人間望正濃。三少官儀雖赫赫,五湖心事肯容容。角巾藜杖經行處,知在云山第幾重?
讜論危言望素隆,獨于聲利性偏慵。龍樓調護官雖寵,鳩杖躋攀興已濃。不變松篁心轉勁,無邊江海量兼容。磻溪縱老寧閑得,會為蒼生起更重。
愛國憂民有古風,米鹽親省尚嫌慵。袞衣天上歸何晚,霖雨人間望正濃。三少官儀雖赫赫,五湖心事肯容容。角巾藜杖經行處,知在云山第幾重?
您正直敢言,聲望向來崇高,唯獨對名利生性慵懶。在宮廷護佑君主,官職雖顯耀,可您拄著鳩杖游玩的興致已濃。您如松竹般心志堅定,心胸像江海一樣寬廣能包容萬物。姜太公即便年老也不得清閑,您也會為了百姓再次承擔重任。您愛國憂民有古人風范,親自處理瑣碎事務還嫌自己慵懶。您身著禮服從朝廷歸來為何這么晚,百姓正盼著您的恩澤。三少的官儀雖然顯赫,可您歸隱五湖的心思怎會輕易改變。您頭戴方巾、拄著藜杖漫步的地方,不知在云山的第幾重深處?
讜論危言:正直敢言的言論。
聲利:名聲與利益。
龍樓:指宮廷。
鳩杖:老人所用的手杖,杖頭刻有鳩形。
磻溪:姜子牙曾在磻溪垂釣,后被周文王啟用。
米鹽:比喻瑣碎的事務。
袞衣:古代帝王及上公穿的繪有卷龍的禮服。
霖雨:比喻恩澤。
三少:官職名。
角巾:方巾,古代隱士常戴。
藜杖:用藜的老莖做的手杖。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推測是趙宮保退休后表達自己的心境,作者寫詩酬和。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或動蕩的階段,趙宮保可能因各種原因選擇退休,而作者通過此詩與他交流并表達看法。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趙宮保的品格和才能,同時理解他的歸隱之心。其特點是用典恰當、意象豐富,語言典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流和對品德、人生選擇的思考。
早詠白駒在谷
晚駕青牛出關
寧為魚點墨退
猶勝鶴帶箭還
誰道霜風只一般
今年寒勝去年寒
夜來得個真消息
無限鲇魚上竹竿
留客看花賦詩坐。
獨自卷簾樓上望。
梅花處處妍。
官歷春猶淺。
空把月中枝。
分石同僧坐,看松見鶴來。
覲歸銜命下滄洲,
佐郡閩南最上流。
龍劍可能延渚合,
熊幡應為幔亭留。
黃堂畫諾賡新詠,
滄海華封感舊游。
從此相望天萬里,
思君多在碧云樓。
崧臺泊,漓江柝。劍吼匣中如昨。
劉備壘,馬殷墳。閒愁夜幾分。
燈燼滅。寒衾鐵。只有歸鴻悽切。
檐溜雨,遠雞聲。心知是五更。
朱弦不改舊時音
觸撥前蹤怯上心
君似游鯈仍樂水
我如窮鳥更巢林
崇譚漸出中年味
亟去知憎惡木陰
尚有清娛供偃蹇
尋香微意未銷沉
川岳淪精氣,
風華喪杰才。
典刑留大雅,
文象坼中臺。
聚窟香難破,
鈞天夢不回。
只應之帝所,
鳴玉侍丹臺。
舊業儒編富,新裝使橐空。
潔身辭白日,隨柩載清風。
義與人心在,名須江水窮。
諸山同峴首,有子勝羊公。
獨愛清幽此地來,
不辭芒履踏蒼苔。
煙迷竹徑鐘聲遠,
云斂溪山梵宇開。
勝跡何須金布砌,
上方寧異玉生臺。
談空閒士遲歸思,
無數閒禽綠水隈。
小欄桿。
倚近百花寒。
只被東風覺。
吹人衣袖單。
垂老他鄉,妻子與偕,差共相依。卻回頭故國,又逢寒食,關心先壟,誰拜深衣。草色長湖,柳絲斷岸,歲歲扁舟此日歸。欣重見,競百錢掛杖,來欸荊扉。
頻年聚首誠稀。每花月、懷君惄似饑。喜今宵宴集,盡皆耆舊,中廚供給,竟有甘肥。只恨當前,華筵易散,早已天端墮夕暉。還相惜,惜明朝又別,怕見帆飛。
丈夫不茍得,自處審所難。
多愿長惻惻,小心日拳拳。
曠達不敢出,激烈非所安。
終懼昧道要,拘鄙愧高賢。
材力苦不廣,天地豈不寬。
嗟嗟西林子,徒乃損肺肝。
下策取富貴,上策學神仙。
二者成兩失,相將食與眠。
謀身貴有術,得計良獨偏。
子遂無此心,欲語增羞顏。
天道有終極,人事互更遷。
造物詎不仁,斯理固自然。
勿為失者笑,勿為得者歡。
涼風來北窗,得失誰復言。
磯頭間注目,秋水碧盈盈。
龍臥寒潭寂,虹飛斷岸明。
菱歌驚鷺起,塔影印波清。
何處芙蓉發,幽香撲袖生。
溪山回首昔人非,
剩喜文峰擁翠微。
尊俎笑談春滿院,
不辭和月夜深歸。
夜氣澄如水,西風雨后涼。
坐知廬可愛,徑與世相忘。
人靜蟲吟壁,窗虛月到床。
蕭然何所寄,滿院足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