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坐無隱廬
夜氣澄如水,西風雨后涼。
坐知廬可愛,徑與世相忘。
人靜蟲吟壁,窗虛月到床。
蕭然何所寄,滿院足秋香。
夜氣澄如水,西風雨后涼。
坐知廬可愛,徑與世相忘。
人靜蟲吟壁,窗虛月到床。
蕭然何所寄,滿院足秋香。
秋夜的空氣澄澈得像水一樣,西風裹著雨后的涼意撲面而來。靜坐中更覺這屋舍的可愛,索性將世俗的紛擾拋諸腦后。人聲寂靜,蟲兒在墻根低吟;窗欞空透,月光灑落在床沿。如此蕭索的秋夜,寄托著什么呢?滿院的秋花,已足夠彌漫芬芳。
澄:澄澈、清澈,形容夜氣純凈無雜質。
徑:直接、索性,此處指全然拋卻。
虛:空透、稀疏,形容窗欞未關或結構通透。
蕭然:寂靜、蕭索的樣子,指秋夜的清冷氛圍。
秋香:秋天的花香,多指菊花、桂花等秋日花卉的香氣。
此詩當創作于秋季雨后的夜晚,詩人于居所‘無隱廬’中靜坐,感受秋夜的清寂與自然之趣。此時遠離世俗喧囂,心境平和,因景生情,遂寫下對閑適生活的真切感悟。
全詩以秋夜靜坐為線索,描繪無隱廬中的清幽之景,展現詩人超脫世俗的隱逸情懷。詩境靜謐而富有生機,語言質樸而意境深遠,是一首體現文人閑適生活的佳作。
古鏡菱花暗,
雙蛾幾許長。
云韶何處奏,
飛燕在昭陽。
峽廟熄邪妖
江心石徙避
峽山刻移文
雷風猛虎斃
動物慎真誠
群邪豈能閟
團圞一昔心頭熱。昨宵風景先離別。
歸去近紅鐙。淚痕添幾層。
弦愁憑鳳紙。詩稿鈔三四。
只是斷腸多。月明今夜何。
吾菊坡兄,細觀花□,元來一般。是鄮山佳氣,胚腪長茂,鄞江潤脈,滋養清妍。移傍云霄,濃沾雨露,曾亞百花頭上班。誰知道,待芬香透了,收斂東邊。
笑他紅紫紛然。算眼底何曾長久看。這秋芳自韻,不爭春艷,霜根難老,偏耐風寒。占得清名,尊為壽客,晚節誰能如此全。千千歲,把黃金正色,照映人間。
曾說門墻廢蓼莪,且看帷幄富干戈。
朔方孝友今張仲,南國勛名漢伏波。
綠野堂開春縱酒,紫荊花發夜聞歌。
不知近日談經處,更有何人問字過。
青山一曲古今誰,曾向藤蘿掛接?。古樹幾逢新蘚長,落花聊遣曉鶯知。乾坤舊日容雙鬢,戰伐隨時老一枝。擬上懸崖尋片石,苔函無字禹功碑。
碧磴朱櫻始試花,定知紅藥孕丹芽。晶含斜日搖馀雪,縠長輕風皺淺沙。游屐未拋資藥力,漁蓑欲捲過霜華。堂堂永晝相容得,臥看窗西映綺霞。
雨斂平田一鷺輕,西峰新展半圍晴。葉光浮上通云綠,天影低沈透水清。柔草待收園客繭,泠風欲和子喬笙。百年俄頃春情極,未羨商山摘紫英。
東海無能釣玉璜,岳陰從昔咀金姜。刀圭鼎鼎千春臼,蓑笠悠悠一雨航。棋劫屢翻憐日永,琴心自寡到春忘。東方笑爾詼諧甚,濫借金門作隱鄉。
丹霞白雨夾分霄,浴鷺棲鴉各自饒。夕爽清吹生水影,晴光片碧動山椒。青鞋躡跡違珠露,紫筍依痕剝玉苗。假借春光安病客,天年恰恰在今朝。
南國春從積雨過,西清云柰夕先何。褰帷陰壁生青蘚,倚杖空階土綠莎。肺病久拚臨下濕,心期不但畏風波。晴絲曙月容他日,幾厭落英覆碧窩。
馀春春閏太從容,即次鶯花老漸慵。送夕柳邊斜照淺,留寒雨外濕云重。烹龜自惜千年表,放鶴先栽九里松。人事天情宜痼疾,草堂曲曲暮煙封。
性正氣亦正,跌蕩雄幽并。
聲名世耳食,知己惟一兄。
四十五年閑,毀譽何轟轟。
習俗安污流,所葆遂不貞。
錙銖較利害,俯仰隨重輕。
所以貴壁立,君子豈好爭。
綠陰不鎖晴紅路,斜陽乍催春晚。玉甃回廊,金鋪繞砌,栩栩任伊游遍。庭花暗顫。有翠袖盈盈,撲來縱扇。采得余香,又隨飛絮度鄰院。
羅浮底經小謫,問王孫碧草,尚留舊怨。粉翅牽黃,綃衣曳紫,倦繡幽閨人懶。滕王畫卷。試認取前身,雙飛猶慣。影入湘簾,夢魂凄欲斷。
雖為三年淹,
已有兩載速。
良晤不易逢,
幽魂恐難續。
青山照孤城,
流水在空谷。
忘機在白鷗,
勿笑牽黃犢。
高標何許看,
小閣有時上。
烈風知人懷,
柯葉盡西向。
分明與么無無無,
釋迦彌勒是他奴。
茫茫宇宙人無數,
幾個男兒是丈夫。
灼灼西隤日,馀光照我衣。
回風吹四壁,寒鳥相因依。
周周尚銜羽,蛩蛩亦念饑。
如何當路子,磬折忘所歸!
豈為夸譽名,憔悴使心悲。
寧與燕雀翔,不隨黃鵠飛。
黃鵠游四海,中路將安歸?
煙樹孤城外,
風花野水濱。
群鷗不避客,
雙燕亦留人。
況值清明后,
酣歌爛熳春。
相看三月暮,
過我勿言頻。
地爐夜熱麻?暖,瓦釜晨烹豆粥香。不是有心輕富貴,從來吾亦愛吾鄉。
病叟胸中一物無,夢游信腳到華胥。覺來忽見天窗白,短發蕭蕭起自梳。
終日才堪米一升,生涯略似草庵僧。濕薪不管晨炊晚,留得松肪代夜燈。
出門信步作閑游,野廟村坊到處留。每伴樵夫嘗半舍,更隨牧豎采沿溝。
體不佳時看周易,酒痛飲后讀離騷。騎驢太華三峰雪,鼓棹錢塘八月濤。
昔人莽莽荒丘里,陳跡紛紛朽簡中。畢竟是非誰辨得,舉杯吾欲問虛空。
百億須彌理固有,八九云夢何足吞。天下廣居君識否,一間茆屋寄孤村。
夢里曾作南柯守,少時元是東陵侯。今朝半醉歸草市,指點青簾上酒樓。
七十八十古來稀,行年九十固應衰。已興工部耳聾嘆,更和文公齒落詩。
中年畏病杯行淺,晚歲修真食禁多。謝客杜門殊省事,一盂香飯養天和。
齊民讓畔不爭桑,和氣橫流歲自穰。君看三山百家聚,更無一壟有遺蝗。
得雨郊原已遍耕,東家西舍多逢迎。前山云起樹無影,別浦潮生船有聲。
何處秋風至,羅衣生暗塵。
君王不可見,一望一沾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