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宿扈尾山莊夢亡室感作
紙窗颯颯覺風生,
一穗明燈暗復明。
獨夜凄涼真鬼境,
空山寂寞少人聲。
招魂不作蘅蕪夢,
營葬徒傷宿草情。
起坐支頤孤枕上,
淚痕如水尚盈盈。
紙窗颯颯覺風生,
一穗明燈暗復明。
獨夜凄涼真鬼境,
空山寂寞少人聲。
招魂不作蘅蕪夢,
營葬徒傷宿草情。
起坐支頤孤枕上,
淚痕如水尚盈盈。
紙窗外風聲颯颯作響,我察覺冷風拂過;一盞燈芯如穗的孤燈,光線忽暗忽明。這孤獨的夜晚凄涼得如同鬼域,空寂的山間少有人聲。想要招魂卻沒有蘅蕪般的夢境,操辦葬禮徒然傷懷于墓草生長的歲月。我坐起身來,手托著腮靠在孤枕上,淚水依然像泉水般盈盈滿眶。
颯颯:形容風吹紙窗發出的聲音。
一穗明燈:指燈芯細長如麥穗的孤燈。
鬼境:如鬼域般凄涼的境地,極言孤獨之苦。
蘅蕪夢:蘅蕪為香草名,此處或指《紅樓夢》中“蘅蕪君”薛寶釵的典故,借指對亡妻的招魂之夢。
宿草:墓地上隔年的草,《禮記》載“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此處指因時間流逝而更添傷懷。
支頤:用手托著腮。
盈盈:形容淚水充盈的樣子。
此詩應為作者在妻子離世后,獨自夜宿扈尾山莊時觸景生情所作。通過對孤寂環境與喪妻之痛的描寫,反映了作者在喪妻后獨處時的悲苦心境,是古代悼亡詩中“記夢傷逝”主題的典型之作。
全詩以“獨宿”為背景,通過夜中所見(紙窗、明燈)、所感(凄涼、寂寞)、所憶(招魂、營葬)、所狀(起坐、淚痕),層層遞進地展現對亡妻的深切思念。情感真摯,場景描寫細膩,是悼亡詩中“以景襯情”的典范。
云錦囊開得畫圖,岳神森聳耀靈軀。
青真小童捧訣箓,紫府道士攜瓊蘇。
金鼎未成悲濁世,玉緘時捧望青都。
一辭姥長昏醉,方朔留言盡記無。
空(《全唐詩》七七八作李季華詩,第二句“聽”《圖書集成》作“繼”,第四句“冷”作“滿”。
)(出處當為《輿地紀勝》卷七《鎮江府》。
《全唐詩》作李季華,系出《萬首唐人絕句》卷一百,疑涉詩題而致誤。
)。
我不樂生天,亦不愛福田。
饑來一缽飯,困來展腳眠。
愚人以為笑,智者謂之然。
非愚亦非智,不是玄中玄。
四顧巒峰峭莫群,
翠峰長與曉光分。
盡分明處要清白,
獨倚青天絕片云。
消渴陵客,甘涼廬阜泉。
瀉從千仞石,寄逐陰江船。
竹柜新茶出,銅鐺活火煎。
育花浮晚菊,沸沫響秋蟬。
啜憶吳僧共,傾宜越椀圓。
氣清寧怕睡,骨健欲成仙。
吏役尋無暇,詩情得有緣。
深疑嘗沆瀣,猶欠聽潺湲。
迢遞康王谷,塵埃陸羽篇。
何當結茅屋,長在水簾前。(《正德南康府志》十)
一日辱飛卿九寸小紙,兩行親書,云要采箋十番,錄少詩“稿”(為)。
予有雜箋數角,多抽揀與人,既玩之輕明,復用殊麻滑。
尚愧大庾所得,猶至四百枚,豈及右軍不節,盡付九萬幅。
因知碧云棋上,重翻懊惱之辭,紅葉溝中,更擬相思之曲。
固應桑根作本,藤角為封,古拙不重蔡侯,新樣偏饒桓氏。
何啻奔墨馳騁,有貴長簾,下筆縱橫,偏求側理。
所恨無色如鴨卵,狀如馬肝,稱寫《璇璣》,且題裂帛者。
予在九江,出意造云藍紙。既乏左伯之法,全無張永之功。
輙分五十枚,并絕句一首,或得閑中暫當藥餌也。
南塢數回泉石,
西峰幾疊煙云。
登攜孰以為侶,
顏寓李甲蕭耘。
竹樹參差處,危墻獨木橫。
鋤開芳草色,放過遠灘聲。
稚子當門臥,雞雛上屋行。
騎牛帶蓑笠,侵曉雨中耕。
仆作江西少施氏,君為城北老徐翁。
詩篇憶昔歡相接,顏貎如今恨不同。
世界盡憂蔬上露,時人皆怕燭前風。
唯余獨慕神仙道,芥子雖窮壽不窮。
無相無虧有相圓,多生檀越種因緣。
三千境見閻浮土,丈六身留兜率天。
紺目輝騰滄海月,玉毫光射寶爐煙。
道人參到非非處,不是丹霞破佛禪。
(《同治湖南通志》二三八《方外志·寺觀·益陽縣》)
年來獨向此游頻,謝氏青山與寺鄰。
朱檻夜飛溪路雪,碧林晴隔馬蹄塵。
波穿十里橋連寺,絮壓千家柳送春。
(《輿地紀勝》一九《寧國府》)。
何人鑿開混沌殼,二氣由來有清濁。孕其清者為圣賢,鐘其濁者成愚樸。英豪雖沒名猶嘉,不肖虛死蓬麻。榮華一旦世俗眼,忠孝萬古賢人芽。
有唐文物盛復全,名書史冊俱才賢。中間詩筆誰清新?屈指都無四五人。獨有工部稱全美,當日詩人無擬倫。筆追清風洗俗耳,心奪造化回陽春。
天光晴射洞庭秋,寒玉萬頃清光流。我常愛慕如饑渴,不見其面生閑愁。
今春偶客耒陽路,凄慘去尋江上墓。召朋特地踏煙霧,路入溪村數百步。招手借問騎牛兒,牧兒指我祠堂路。
入門古屋三四間,草茅緣砌生無數。寒竹珊珊搖晚風,野蔓層層纏庭戶。升堂再拜心惻然,心欲虔啟不成語。
一堆空土煙蕪里,虛使詩人嘆悲起。怨聲千古寄西風,寒骨一夜沉秋水。
歸時處處多白酒,生肉如今家家有。飲酒食肉今如此,何故常人無飽死?
子美歸日稱才賢,聶侯見待誠非喜。洎乎圣意再搜求,奸臣以此欺天子。
捉月走入千丈波,忠諫便沉汩羅底。固知天意有所存,三賢所歸同一水。
過客留詩千百人,佳詞繡句虛相美。墳空飫死已傳聞,千古丑聲竟誰洗?
明時好古疾惡人,應以我意知終始。
海內誰憐海外人,問津何處是通津。
本求食祿非求利,只為榮親不為身。
客路離愁江上雨,故園歸夢日邊春。
濟川幸遇恩波廣,愿濯凡纓十載塵。
座禪不亂意,觀色更無緣。
三獨羅剎得成佛,不要流心再座禪。(原注云:“五言一首。”)
蒼松老檜擁華壇,鶴唳猿啼白晝閑。
煙篆香殘凌漢表,風飄仙樂響山間。
高燒華岳金蓮炬,齊到黃岡玉筍班。
獨步蒼苔尋故址,恍然咫尺覲天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