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安驛
石山如旋螺,土山如拾級。
百里山行間,登陟窮險澀。
岡巒紛合沓,嵐霧與出入。
攀緣越嶺重,顛頓經(jīng)坎習。
頻驚霜露繁,稍喜人煙集。
懸磴逐鳥回,墳壤屹壁立。
團欒蔭榆柳,高下錯原隰。
旅悰曠欲釋,佳境靜可挹。
笑為父老言,秋茅行將葺。
石山如旋螺,土山如拾級。
百里山行間,登陟窮險澀。
岡巒紛合沓,嵐霧與出入。
攀緣越嶺重,顛頓經(jīng)坎習。
頻驚霜露繁,稍喜人煙集。
懸磴逐鳥回,墳壤屹壁立。
團欒蔭榆柳,高下錯原隰。
旅悰曠欲釋,佳境靜可挹。
笑為父老言,秋茅行將葺。
石山如同旋轉(zhuǎn)的螺殼,土山好像層層階梯。在百里山路間行進,攀登時歷盡艱險阻塞。岡巒重疊密集相連,山間霧氣時隱時現(xiàn)。攀援翻越重重山嶺,顛簸經(jīng)過坑洼之地。頻頻驚嘆霜露繁密,稍感欣慰見到人煙。陡峭石級隨鳥迂回,高起土坡如壁直立。村落榆柳綠蔭環(huán)繞,高低錯落分布原野。旅途愁緒漸欲消散,靜謐佳境可盡情賞。笑著對父老說,秋日茅草房即將修補。
旋螺:螺旋狀的貝殼,此處形容石山盤旋的形狀。
拾級:逐級登階,形容土山如階梯般層疊。
合沓:重疊密集的樣子。
嵐霧:山間的霧氣。
顛頓:顛簸困頓。
坎習:指坑洼不平的道路。
懸磴:陡峭的石級。
墳壤:高起的土坡。
團欒:指村落聚集的樣子。
原隰(xí):平原和低濕的地方。
旅悰(cóng):旅途的愁緒。
挹(yì):汲取、享受。
葺(qì):修補、修建房屋。
此詩或創(chuàng)作于清代詩人途經(jīng)太安驛(今山西境內(nèi))的旅途中。太安驛為古代交通要沖,詩中“百里山行”“登陟險澀”等描寫,反映了清代西北驛路的艱險實況,亦可見詩人對旅途細節(jié)的敏銳觀察。
《太安驛》以旅途行跡為線索,既刻畫了西北山川的奇崛與行路之難,又描繪了山間村落的靜謐溫馨,將自然景觀與行旅感受交融,展現(xiàn)了詩人對生活的細膩體悟,語言平實而畫面感強,是清代記游詩的典型之作。
漠漠復霏霏,為君垣上衣。
昭陽輦下草,應笑此生非。
掩藹青春去,蒼茫白露稀。
猶勝萍逐水,流浪不相依。
人言下江疾,君道下江遲。
五月江路惡,南風驚浪時。
應知近家喜,還有異鄉(xiāng)悲。
無奈孤舟夕,山歌聞竹枝。
涼王宮殿盡,蕪沒隴云西。
今日聞君使,雄心逐鼓鼙。
行當收漢壘,直可取蒲泥。
舊國無由到,煩君下馬題。
微風驚暮坐,臨牖思悠哉。
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
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
何當一入幌,為拂綠琴埃。
漢章雖約法,秦律已除名。
謗遠人多惑,官微不自明。
霜風先獨樹,瘴雨失荒城。
疇昔長沙事,三年召賈生。
游童蘇合彈,倡女蒲葵扇。
初日映城時,相思忽相見。
褰裳蹋路草,理鬢回花面。
薄暮不同歸,留情此芳甸。
綠楊新草路,白發(fā)故鄉(xiāng)人。
既壯還應老,游梁復滯秦。
逢花莫漫折,能有幾多春。
昨夜東風吹盡雪,
兩京路上梅花發(fā)。
行人相見便東西,
相見惜余輝,齊行登古寺。
風煙結(jié)遠恨,山水含芳意。
車馬莫前歸,留看巢鶴至。
古人留路去,今日共君行。
若待青山盡,應逢白發(fā)生。
誰知到蘭若,流落一書名。
城傍牧馬驅(qū)未過,一馬徘徊起還臥。
眼中有淚皮有瘡,往時漢地相馳逐,如雨如風過平陸。
豈意今朝驅(qū)不前,玉勒金鞍既已遠,追奔獲獸有誰知。
終身櫪上食君草。
迥起來應近,高飛去自遙。
映林同落雪,拂水狀翻潮。
猶有幽人興,相逢到碧霄。
憶妾初嫁君,花鬟如綠云,回燈入綺帳,轉(zhuǎn)面脫羅裙。
折步教人學,偷香與客熏。容顏南國重,名字北方聞。
一從失恩意,轉(zhuǎn)覺身憔悴。對鏡不梳頭,倚窗空落淚。
新人莫恃新,秋至會無春。從來閉在長門者
余兄佐郡經(jīng)西楚,餞行因賦荊門雨。
sC々燮燮聲漸繁,云間悵望荊衡路,萬里青山一時暮。
琵琶寺里響空廊。熨火陂前濕荒戍。
沙尾長檣發(fā)漸稀,竹竿草??涉流歸。
夷陵已遠半成燒,漢上游倡始濯衣。
船門相對多商估,曾為江客念江行,腸斷秋荷雨打聲。
摩天古木不可見,
入谷訪君來,秋泉已堪涉。
林間人獨坐,月下山相接。
重露濕蒼苔,明燈照黃葉。
故交一不見,素發(fā)何稠疊。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