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苗員外山行
古人留路去,今日共君行。
若待青山盡,應逢白發生。
誰知到蘭若,流落一書名。
古人留路去,今日共君行。
若待青山盡,應逢白發生。
誰知到蘭若,流落一書名。
古人開辟的山路還在,如今我和你一同行走在這路上。要是一直走到青山的盡頭,恐怕等那時我們都已白發蒼蒼。誰能料到來到這佛寺,只留下了一個空有的書名流傳。
苗員外:具體不詳,員外是古代官職。
蘭若:指佛寺。
流落:這里有流傳、留存之意。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可能是詩人與苗員外一同在山中行走時有感而發。當時社會或許處于相對穩定或動蕩的時期,詩人在行走中感慨時光、人生與文化傳承。
這首詩主旨在于感慨時光流逝和文化傳承。其特點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思考。
寒綠新軒對馬頭,陂南陂北□銷愁。
合添漁艇兩三只,時與約齋來往游。
攲枕孤鴻煙雨漲,鉤簾宿鷺曉光流。
何時祭灶呼鄰里,我欲題詩素壁留。
玉貌颯風沙,何人不憶家。江南春未到,馬上聽琵琶。
曲中花半開,羯鼓莫頻催。芳草思公子,春從濮上來。
宜春連下苑,十里色葳蕤。白馬翩翩去,金鞭半欲垂。
徐生誇絕倡,醉殺五陵豪。我醉何持贈,君王有賜袍。
羽書日日過龍編,赤子殊方正倒縣。
領嶠夕烽驚峒戶,瘴江明月靜樓船。
但期李獻輸降款,豈有馮唐惜暮年。
早晚昆關真奏捷,洗馬銀海共歸田。
已拆秋千不奈閑。卻隨胡蝶到花間。旋尋雙葉插云鬟。
幾摺湘裙煙縷細,一鉤羅襪素蟾彎。綠窗紅豆憶前歡。
天安門下人如海,
齊步揚眉意氣雄。
領導英明宗馬列,
高呼萬歲響宏鐘。
此日快登臨,梅花半雨侵。
草含深淺綠,人唱短長吟。
事業有興廢,濤聲無古今。
中流誰擊楫,慷慨淚沾襟。
亨嘉誰不愿,貞固士之常。
乾體充剛健,坤爻認直方。
我愛宜男草,紉香久自珍。
樹之南海曲,戀此北堂春。
白璧初含雨,青裳迥出塵。
托根良不淺,長對合歡人。
相如妙文辭,高處無與敵。多財為身累,終老污名跡。人生取予際,千載觀令德。茍富何足論,喪節良可惜。
好名未知道,古人有揚雄。著書欲傳世,不暇脩厥躬。圣言德之馀,屈伸與天同。哀哉大節廢,豈足稱固窮。
賈生信英才,蚤識當世事。身逢致治期,遇主亦天意。道高固難合,流俗工媢忌。一死尚足多,千秋想奇氣。
幡幡市井人,出納量錙銖。積財至千萬,侈然夸有馀。華堂占廣陌,列肆遍通衢。朝餐聚俠客,莫飲羅名姝。一朝與法遇,家破及妻孥。金玉歸縣官,不能贖其軀。
郭解既夷滅,季倫亦門誅。安知子原憲,窮巷歌唐虞。
簇簇蒼山隱夕暉,
遙看野雁著行歸。
久之不動方知是,
一搭碎云寒不飛。
碧柳黃蘆冷映門,荒陂寒水凈涵村。
深深留殿朝常閉,肅肅行營夜不喧。
景似丘園宜避俗,事非風月總忘言。
平生故有閑吟分,何物堪酬造化恩。
老籜何年解。認汝風霜能耐。那須滌面洗心時,自饒佛眼慈眉態。
年來腰力登樓憊。汝責無旁貸。從今行腳萬千山,叮嚀步步垂青待。
雅意相關姊妹行,
幾回分贈嫁衣裳。
惟存數幅親花繡,
猶自塵封黃竹箱。
把菊延三益,居然處士風。蕭蕭籬落晚,秋在雨聲中。
門生諸子在,二客亦能同。更約籃輿出,東林候遠公。
薄祿堪沽酒,浮生吏隱中。江楓搖落處,猶得映房櫳。
淮海逢重九,尊醪幸不空。黃花偏有色,寧敢怨秋風。
榑木千年不改柯,颶風一夕忽揚波。
東瀛信有桑田變,南海初無貢舶過。
猶憶陳棱開絕島,未聞張政檄群倭。
圣朝今日尊文教,蠻觸紛紛奈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