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舍
夙齡嗜泉壑,逍遙寄懷抱。
結廬溪水湄,門對青山好。
十年吳楚游,不覺成潦倒。
故山一以遠,衡門翳芳草。
今晨理三徑,煙霞滿蓬戶。
梧竹時自栽,莓苔日躬掃。
所希遠市塵,豈須問蓬島。
夙齡嗜泉壑,逍遙寄懷抱。
結廬溪水湄,門對青山好。
十年吳楚游,不覺成潦倒。
故山一以遠,衡門翳芳草。
今晨理三徑,煙霞滿蓬戶。
梧竹時自栽,莓苔日躬掃。
所希遠市塵,豈須問蓬島。
早年就喜愛山水溝壑,將逍遙的情懷寄托其中。在溪水岸邊建造房屋,門正對著秀美的青山。十年間游歷吳楚之地,不知不覺變得困頓失意。故鄉的山巒已日漸遙遠,簡陋的家門被芳草遮蔽。今日清晨整理庭院小徑,煙霞布滿了簡陋的門戶。梧桐綠竹時常親手栽種,青苔霉斑每日親自清掃。只希望遠離市井塵囂,又何須詢問蓬萊仙島。
夙齡:早年,年輕的時候。
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邊。
吳楚游:吳、楚均為古代地域名,泛指長江中下游一帶。
衡門:橫木為門,指簡陋的房屋。
翳(yì):遮蔽,覆蓋。
三徑:原指漢代蔣詡歸隱后院中所開的三條小徑,后代指隱士的家園。
蓬戶:用蓬草編成的門戶,指簡陋的房屋。
蓬島:即蓬萊仙島,傳說中的海上仙山。
此詩或創作于詩人游歷吳楚多年、倦于漂泊后回歸故園之時。長期的客游生活使詩人深感潦倒,轉而向往故土的寧靜。整理舊居、經營田園的過程,成為其擺脫世俗紛擾、尋求精神歸依的具體實踐。
全詩以歸居整理屋舍為線索,通過今昔對比與日常細節的描繪,展現詩人從漂泊到安定的心境轉變,突出其遠離市井、寄情山水的隱逸追求,語言平淡而意蘊深遠,是田園隱逸詩的典型之作。
海甸見新草,故園入春心。
天涯共萋萋,誰能辨淺深。
寒潮落沙影,曉塔郁曾陰。
日南絕征雁,桂水孤歸禽。
遙分前渚淚,共濕故人襟。
記得當年來古驛,
馬鞭帶雪系樓前。
雙柑香濺佳人手,
半臂寒添酒客肩。
忽見荒堤摧暮草,
空傷衰榭沒寒煙。
風塵滿目深惆悵,
卻望誰家寄醉眠?
席上酒杯難減,鼎中藥味頻加。老人爭得臉如霞。鏡里衰容人怕。
檐溜盡成冰柱,前村變卻梅花。瓊瑤破碎為行車。凍雀盈枝堪畫。
少時游惠山,急切攀山巔。
今又來惠山,流連二泉邊。
泉清復如故,淙淙流不斷。
如聞阿炳琴,響澈云山間。
一山屹立萬山朝,
壯觀棱棱倚碧霄。
惆悵故交埋玉處,
高名千古共岧峣。
一別逾三紀,魚鴻各渺然。賦才推并美,蹇步愧余先。霧豹寧終隱,云鵬擬共翩。桑榆猶未晚,揮霍待龍淵。
鐘子元同調,知音近轉疏。摛文皆五鳳,念舊更雙魚。一水蒹葭外,層霄羽翼初。暮云思握手,賦奏待公車。
皖公山下開軒處,
坐聽龍吟十里長。
瓜渚煙消,蕪城月冷,何年重與清游。對妝臺明鏡,欲說還羞。多少東風過了,去縹緲、何處勾留。都非舊,君還記否,吹夢西洲。
悠悠。芳辰轉眼,誰料到而今,盡日樓頭。念渡江人遠,儂更添憂。天際音書久斷,還望斷、天際歸舟。春回也、怎能教人,忘了閑愁。
青山不放江出楚,北斗茫茫落洲渚。天兵破浪斬青冥,云夢瀟湘罅如縷。
青冥罅里拿舟上,逼眼精靈狎空曠。舵側檣回變怪生,若與舟爭誰肯讓。
雪骨崩空朽龍虎,皴皮削屑生霜雨。西風巫峽搖臂腳,東旭金焦吐門戶。
石根駕濤裊相逼,漾蕩沖融嵌虛碧。半占青天烏鵲巢,下沈斜日黿鼉宅。
枯楓老杉皆十圍,根盤蛇蜴葉倒垂。寺門高開大竹翳,陰風或恐來山夔。
下臨公瑾散花洲,南屏遠映宿霧收。棹聲嘔啞落空翠,鳧鹥散亂凌清秋。
造物好奇不好平,幽人于此得性情。玲瓏破碎那自惜,夢魂圖畫生其精。
采石馬當猶趁客,及茲每嘆飄毫發。安得冥冥萬丈梯,舉袖長揮失吳越。
憐君馬瘦衣裘薄,
許到江東訪鄙夫。
今日正閑天又暖,
可能扶病暫來無。
柳掛金絲鶯織曉
花鋪翠錦蝶眠春
見成一幅新圖畫
不待王維手眼親
悲秋搔首不勝簪,
萬籟無聲秋氣沉。
世味嘗來寒士淡,
人情閱至老儒深。
半生事業羞雙鬢,
千古文章共寸心。
吾黨風流云散后,
幾曾夜話到于今。
原上車千兩,
傾城出送終。
孟鄰懷舊好,
防墓愴新封。
鶴吊孤峰頂,
牛鳴半驛中。
會攜芻一束,
自往唁林宗。
縱異元龍百尺樓
足舒老眼看新秋
心如止水因經海
遠樹蟬嘶聽亦幽
小室坐氈重疊,紅爐獸炭交加。一卮村酒吸流霞。窗外寒威可怕。
心在盤洲種柳,眼看密雪飛花。銀杯縞帶不隨車。江上漁蓑難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