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河泛舟
秋空雁影碧天高,
一艇西風水半篙。
深柳蟬聲鳴斷續,
蓼花紅處識東皋。
秋空雁影碧天高,
一艇西風水半篙。
深柳蟬聲鳴斷續,
蓼花紅處識東皋。
秋天的天空中大雁飛過,碧空顯得格外高遠,我駕著一艘小船在西風中前行,船槳入水半篙深。濃密的柳樹林里蟬聲時斷時續地鳴叫著,在那蓼花盛開的紅色之處,我辨認出了東邊的水邊高地。
潞河:河流名。
一艇:一艘小船。
半篙:船槳入水半深,形容船行緩慢。
蓼花:蓼草開的花。
東皋:東邊的水邊高地。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但從詩中描繪的秋景可以推測,詩人可能是在秋季乘船游覽潞河時,被眼前的美景所觸動而創作此詩,當時心境閑適,享受著秋日的寧靜與美好。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秋日潞河的美景,突出特點是寫景生動,意境優美。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對自然景色的細膩觀察和詩意表達。
江漢分王地,
空同訪道年。
浮云收滯念,
一粒轉丹田。
淮枕書仍在,
東平思更玄。
遙知最樂處,
魚鳥亦悠然。
洞府移蓬島,
云山入畫圖。
出門衡岳近,
流水桃花俱。
梁苑多才子,
荊臺足舊儒。
祈招日有誦,
脩竹徒區區。
番梨番蒜摘盈筐
挦剝番藷一例嘗
說與老饕渾莫識
垂涎不到荷蘭鄉
輦路珠簾兩行垂。千枝銀燭舞僛僛。東風歷歷紅樓下,誰識三生杜牧之。
歡正好,夜何其。明朝春過小桃枝。鼓聲漸遠游人散,惆悵歸來有月知。
縈紆一道貫檀欒,
入翠穿斜步履慳。
俗客也應無暇到,
不煩春筍為遮攔。
甲觀鴻都安在哉,
壁經猶怯祖龍灰。
椎輪有事驅銅輦,
寶軸何人擅玉臺。
明月珠分隋掌玩,
結風衣稱楚腰裁。
六朝芳草皆銷歇,
空隱西園游上才。
堂前清飔發,樹外赤日西。坐令天壤間,氣候忽不齊。解帶席嘉蔭,長哦壁間題。故應有神護,塵土不得迷。
前年款公門,鷤?亦已啼。今年復羈旅,庭莎欲鳴雞。
西游有底急,觸熱忘卑棲。似為饑所驅,不計轍與蹄。
綈袍意彌厚,盤餐洗羹藜。磊塊久不澆,醇醪代朝齏。
襄陽之新句,夜直難相攜。黃華非不佳,寒澹每見少。
蕭蕭亦無言,懷抱不自曉。深嫌小桃夭,欲伴霜松矯。
窺叢慰寂寞,時有南飛鳥。主人真賞奇,灌植勤便了。
徘徊傍東籬,高興在塵表。坐有白頭生,臨風百憂繞。
白蓮無語鷺寫照,
水草忽開魚聚行。
日暮琴臺心不動,
一鐘惟有漢陽清。
斜抱囊琴悄下帷。強行難遣玉腰肢。破鬟煙綹,風過不成絲。
鍵戶春多渾未省,安弦月上了無為。料應同夢,常避有花時。
坐斷天臺四五年
居山心跡兩超然
誰能更看紙上語
且守自家方寸田
扁舟穩坐瘦維摩,搖膝孤吟意若何。
自比襄陽泛書畫,真堪笠澤狎煙波。
片帆緩渡山容出,一榻涼收水氣多。
還有柁樓云鬢在,臥聽子夜發吳歌。
報道元辰歲已更,兒孫團拜喜盈盈。桂蘭挺秀饒春色,禮愿漫追向子平。爆竹聲喧大夢醒,裁兵廢督乞神靈。利民福國交相祝,實濟共和海宇寧。
管弦協奏賀新年,蠟矩高燒起瑞煙。一曲升平人盡樂,拈髭直欲散神仙。
伐鼓發東津,弭楫游西林。
渺看汀渚隔,迥入煙云深。
脩廡澗風涼,古殿山氣陰。
晨彩發稚竹,夏音轉幽禽。
寥寥放逐跡,落落羈旅吟。
奇翰動屋壁,高名照岡岑。
文精公侯小,道勝天人欽。
誠愿息世紛,儻期開士尋。
從之未可得,年鬢上愁侵。
玉燭調成一疏歸,
東山絲竹遂初衣。
青門容我投元禮,
黃閣惟公薦陸機。
便許觀棋開別墅,
還同把酒對漁磯。
此行躑躅千秋陌,
吐握于今魏相稀。
天涯竟夢游仙去。風雨傷心無數。此別竟成千古。痛定憑棺訴。
憐它稚子剛能語。忍聽喃喃索乳。令我更添酸楚。難把人留住。
海棠花底,亂蛩啼遍小闌干。
月陰云凈天寬。
立盡梧桐影里,深草露華寒。
聽哀音幾處,痛哭中元。
蒿燈細然。
蕩萬點、小金丸。
看到香消火滅,過眼浮煙。
秋風庭院,破塵夢、清磬一聲圓。
南窗下、剪燭更闌。